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見“喜” 企業需找新增長點
2012-10-16 10:13:00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出口增長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這或許給今年以來一直處于低迷外需狀況之下的企業帶來了一線曙光。然而,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9月交出的成績單只是階段性的恢復,并不能預示著將來就有高幅強勁的反彈。在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內部增長壓力很大的雙重壓力下,政策上應該幫助企業改善環境,另一方面企業本身更應該下功夫努力實現轉型升級,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競爭力才是關鍵所在。
海關統計顯示,9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450.3億美元,增長6.3%。其中,出口1863.5億美元,增長9.9%,單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源于國家此前采取的一系列穩外貿措施產生的積極效應,以及季節性因素。由于9月通常為歐美采購旺季,西方市場開始為圣誕節假日準備訂單,從而拉動了中國整體出口需求季節性回暖。
“但這只是階段性的恢復,并不預示著未來會出現高幅強勁的反彈。”霍建國表示。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也表示了認同,認為9月出口創新高更多的是因為季節性因素。
記者注意到,最新公布的數據不乏一些積極因素。其中,很多高附加值、深加工的產品出口維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數據顯示,前3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8548.3億美元,增長8.3%,高出同期我外貿出口總體增速0.9個百分點,占出口總值的57.2%。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3457.4億美元,增長7.1%;機械設備2750.5億美元,增長6.3%。
此外,我國與俄羅斯、巴西等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661.7億和654.2億美元,分別增長14.2%和5%。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中,前三季度,除了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3554.2億美元,增長9.1%之外,中歐雙邊貿易總值4109.9億美元,下降2.7%,中國與日本的雙邊貿易總值為2487.6億美元,下降1.8%。雖然增長有所改善,但外需的不足依然成為困擾我國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霍建國表示,為了穩定外貿的增長,未來一方面,政策上應該幫助企業改善環境。另一方面,企業應努力轉變觀念,加大質量效益的增長,站在市場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拓寬市場。而在政策上,國務院此前就公布了促進外貿“國八條”以及16條細則。接下來,各部門應加緊落實相應細則,為企業提供貿易便利和解決問題。
“但是,政府只能創造一個相對穩定良好的大環境,目前政府能給予的扶持已經覆蓋到方方面面,因此,企業方面更應該努力尋求新的競爭力,將過去一味的將目光集中在制造業上,轉變為集中在競爭、效益、營銷等各個方面,在市場出現分化跡象的情況下,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技術研發投入,最終實現產品競爭力乃至企業競爭力的快速提升。”對于四季度,霍建國預計,將呈現穩步回升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