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石油出口或“井噴” 成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2012-10-12 10:25:00 來源:人民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英國《金融時報》9日稱,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周二公布的《伊拉克能源前景報告》,伊拉克石油產量有望在2020年翻番。英國《每日電訊報》9日援引該機構的預測稱,伊拉克將超過俄羅斯,在2030年前成為繼沙特阿拉伯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報告稱,伊拉克當前原油產量為每天300萬桶,產量將在2020年前達到每天610萬桶,并在2035年達到每天830萬桶以上,這相對于1990年 -1991年海灣戰爭后每天50萬桶的產量而言是非凡的恢復。IEA預計,從現在到2035年之間,伊拉克將占到全球石油產量增長的一半。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表示,伊拉克石油儲備量大、地質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是能源產業的夢想之地。《金融時報》稱,如果IEA預測正確,伊拉克的石油供應將對石油地緣政治有深遠影響,成為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石油進口重要來源。
據《環球時報》駐伊拉克記者了解,此前,伊拉克石油部宣布其9月原油出口量達到每天260萬桶,創30年來歷史新高。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拉克石油產量于今年7月份超過每天300萬桶,達到海灣戰爭后的最高峰。原油產量持續上漲得益于對油氣工業以及出口設施投資的增加。
然而伊拉克的成功并非板上釘釘。《每日電訊報》稱,該國仍需5300億美元的能源投資,并且需要加強機構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設立穩定的監管機制,以及高效透明的收支管理體系。在2008年末至2010年初,為開發南部的巨型油田,伊拉克與包括荷蘭皇家殼牌、埃克森美孚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內的多家國際石油公司簽署了十幾項合同。盡管伊拉克石油產量創新高,油田仍因不安全因素、法律不完善以及基礎設施落后等瓶頸而沒有達到既定的生產目標。此外,殼牌方面代表漢斯曾表示,伊拉克有限的外輸能力依然是油田開發的瓶頸,外輸決定著油田的生產能力。殼牌發言人則稱,伊拉克簽證以及清關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有些設備已經在港口滯港數月。
事實上,國際能源署的預測要比伊拉克政府謹慎很多。報道稱,按現在與主要國際石油公司簽署的合同,伊拉克制定的官方目標是在2017年前每天生產石油1200萬桶。最近,基礎設施的阻力促使伊拉克官員將2017年的目標降到每天 800萬桶。但IEA和其他獨立能源分析師認為,這樣的目標仍然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