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留下不少隱患 快速延伸養護亟待加強
2011-7-7 21: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大會戰戰果輝煌,萬民稱頌
2009年以前,博白縣農村公路交通狀況較差,發展很不均衡,全縣公路通車里程共計1570公里,其中農村四級路1332.31公里,尚未硬化通行政村公路有993.41公里,占全縣通行政村公路的74.6%,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面對農村公路突出的問題,2009年12月博白縣及時出臺了《博白縣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方案》,決定從2010年至2012年用三年時間,在全縣開展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舉全縣之力,切實改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解決群眾行路難問題,進一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010年1月18日,博白縣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辦公室掛牌成立,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各項工作全面啟動。大會戰計劃利用3年時間,投資4億元,完成通鄉鎮聯網水泥公路94公里,通建制村水泥公路960公里,通村屯水泥公路500公里的建設任務,通建制村橋梁1公里,實現所有四級以上的農村公路100%硬化,100戶以上村屯通水泥路的目標。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戰鼓擂響后,全縣上下迅速行動起來,外出經商老板、在外工作的各界人士捐款捐物,群眾修路架橋的機遇意識和自覺性大大增強,積極性空前高漲,全民修路的高潮一浪高過一浪,形成了農民集資投勞、項目支持、財政補助、部門幫扶、企業贊助、信貸支持、社會捐助“七位一體”的資金投入模式。2010年,全縣先后爭取到上級補助資金5537萬元,群眾自籌資金8600多萬元,開工項目346個632.21公里,總投資1.83億元,竣工項目336個602.61公里,完成投資1.79億元,超額完成1.5億元的投資任務,行政村水泥路通達率從2009年底的46.5%提高到64.9%,取得了輝煌戰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切實地解決人民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工程竣工時,許多群眾自發地以送錦旗、送感謝信、寫對聯、唱山歌、燃放煙花炮竹等各種方式表達激動心情,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
養護管理未跟上,留下不少隱患
博白縣經過一年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后,廣大邊遠的農村發生了可喜變化,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交通條件,提高了路網通達深度,優化了路網結構和布局,增強了交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而且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取得了萬眾矚目的經濟社會效益。許多群眾由衷地說:“過去朝思暮想家里通條機耕道,如今做夢也沒有想到,家門口竟有了水泥大道!感謝黨和政府為民辦實事,我們農民這回是真的走上了康莊大道!”
然而,筆者在深入旺茂、東平、松旺、龍潭等鄉鎮了解情況時也發現,部分已硬化的農村公路管護工作存在一些不可忽視、亟須解決的問題。
走訪中,筆者發現農村公路硬化后,一些車主認為道路條件好了,于是多拉快跑多賺錢,超載超速運行,給級別相對較低的農村硬化公路造成極大的危害和后患;一些村民毀路挖溝,鋪設地下水管,使公路損毀嚴重:有些路段老化龜裂;有些路段水淹沙浸;還有的路段路基下沉,路面開裂,影響了公路使用壽命。
此外,由于農村公路改造一般在原來的路面上修繕硬化,大部分村級公路要經過人員密集區域,坡陡、彎急、臨崖、臨水等情況仍然存在,而硬化好的道路上,交通安全設施普遍缺失,比如限速限載、停車點、慢行、人行橫道等警示標志缺失,于是陡坡、拐彎處、交叉路口成了農村交通安全事故的多發地段。
筆者認為,農村公路應逐步邁上建、管、養并重的良性發展軌道, 必須制定農村水泥公路的長效管養機制,并重視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立,讓農村硬化公路真正成為群眾的致富路。
“有路必養、養必到位,有路必管、管必見效。”這樣才能讓一條條“連心路、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