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國內甲醇制烯烴仍處示范階段
2011-7-5 13: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需求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原油價格長期走勢給煤制烯烴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受技術、水資源、環保等條件的約束,初步預計“十二五”期間石油路線烯烴仍將處于主導地位,煤制烯烴起補充作用,處于輔助地位,政府將根據環境和資源承載力實行總量控制,適度發展。 官方態度也證實了這一點------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日前表示,煤化工是戰略性行業,其發展需要分階段。“十二五”期間,煤化工仍是處于示范階段,大量推廣還有一個過程。
目前我國甲醇制烯烴示范性項目共計三個,累計產能156萬噸。分別為:寧煤煤業50萬噸/年MTP于2010年10月投產,神華集團60萬噸/年MTO于2010年8月投產,上述兩套裝置已處于商業運行中;大唐國際46萬噸/年MTP裝置計劃于2011年7月中旬打通煤-甲醇-烯烴整個工藝流程,進行一體化生產。另據易貿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甲醇制烯烴獲批待建和擬建項目累計能力達到1800萬噸以上,其中沿海進口甲醇建設項目超過100萬噸。石化系統參與建設項目占新擴建總能力的30%。煤制烯烴計劃建設項目地點涵蓋河南、浙江、山西、內蒙、寧夏、貴州、黑龍江、陜西、河北、安徽等省份。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煤化工耗水量巨大、新型煤化工產品結構雷同、市場飽和度等問題已有逐漸浮出水面之勢,且SAPO分子篩催化劑不夠成熟的問題、煤炭的轉換效果、用煤炭去替代石油的經濟性、中東等地低成本貨源所帶來的競爭壓力等尚有待解決以及市場驗證。
因此,雖然說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角度出發,以煤經甲醇制烯烴工業路線幾乎必然成為戰略選擇,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要以煤取代油生產烯烴路途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