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路建設千億元貸款“違約”事件追蹤
2011-7-5 13: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短期危機解除 “硬著陸”有風險
⊙據新華社電
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超過10萬億元的審計結果通報后,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一時成為關注熱點。與此同時,云南高等級公路建設近千億元貸款被指“違約”。在這個敏感節點,人們擔憂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爆發的“恐慌”情緒滋生。
千億貸款“違約”真相
近千億債務“違約”的說法確實駭人。針對記者的求證,云南公路投資公司財務總監彭良波非常明確地表示:“公司自成立至今,各項業務運轉和債務償還都很正常,目前沒有拖欠任何一家銀行到期貸款的本息。”
國家開發銀行云南省分行是云南省公路投資公司最大的貸款銀行,該行負責公司貸款業務的負責人也證實:“迄今為止,云南公路投資公司貸款均按時還本付息,沒有違約事件發生。多年來,雙方合作正常且富有成效。”
工商銀行云南省分行行長許海也向記者當面證實:“云南公路投資公司在工行的貸款目前均正常償還,沒有違約情況。”記者向其他相關行求證,同樣沒有得到云南公路投資公司還貸違約的消息。
云南省公路投資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是云南省高等級收費公路投融資平臺和建設、管理、經營的主體,承擔著全省90%以上高等級公路的建設、管理、養護任務。按照國家“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政策,公司以公路收費權作質押,貸款修路,滾動發展,目前銀行貸款余額950億元,按原價核算形成的公路資產已超過1400億元。
這次“風波”的緣起,是信貸政策趨緊,部分銀行在監管壓力下改變了原有放貸計劃,實行“只收不貸”,結果導致公司現金流短期出現緊張。公司于兩個多月前,即4月27日向六家債權銀行發函,說明今年以來因受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公司可能會存在只能償還利息,不能按期償還到期的短期貸款本金的潛在風險,希望銀企共同想辦法,妥善解決今年上半年到期的短期貸款問題。
“我們的本意是和債權銀行協商,在首先保障付息的前提下,共同想辦法,加強合作,度過上半年部分短期到期貸款較為集中的難關。”公司董事長郝蜀東說,“提前告知銀行短期可能存在的風險,這本身也是對債權銀行負責的態度,后來,這解讀為公司整體‘債務的違約通知’,這是我們沒想到的。”
政府協調 短期危機解除
5月上旬,隨著云南省政府的出面協調,云南公路“債務危機”實際上已經提前解除。
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自今年起,省級給予公司的資本金從過去的3億元增加至6億元;二是省財政向公司提供借款20億元,緩解暫時的資金壓力;三是將應由公司償還的已通車公路征地拆遷費作為地方政府投入,轉為地方政府股權,減少公司負擔;四是將部分優質交通經營資產劃撥公司,增加和改善公司現金流,幫助完成公司風險分類調整的工作,增強公司融資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今年以來,交通運輸部加大了對云南公路建設項目資金補助的力度,并已按計劃足額下撥到了公司。
實際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家債權銀行主要負責人對云南公路資產的價值和未來成長性基本是認可的,正因如此,云南省政府最近出面協調時,各家債權銀行對云南高等級公路建設現金流全覆蓋的支持均采取了一致同意的態度。
問題非個案
“硬著陸”有風險
為應對金融危機,國家2008年啟動了4萬億元擴大內需投資拉動計劃,全國上馬了一大批重點項目,而從去年底開始,為應對通脹,國家貨幣金融政策轉為持續收緊,現在10萬億元地方債務又成焦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清理也備受關注。在這個大背景下,云南公路投資所面臨的問題并非個案,而是一個普遍性問題。
“國家宏觀調控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監管層在操作層面應區別實際情況和各方承受力妥善處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對本是作為拉動內需而同意上馬的重點項目,如果要求銀行‘只收不貸’,中途突然‘斷奶’,本可以繼續完成形成良性資產的項目半途而廢,已投入的巨額資金如何辦?這才是最大的風險!”
安邦咨詢也認為,地方融資平臺隨著貸款償還高峰期的來臨,出現一定的貸款違約是意料中的事,最害怕的是銀行一擁而上“斷貸”,部分財政拮據的地方政府恐怕只能就地臥倒,在建工程也將遭遇爛尾的命運。政府和銀行應盡快拿出一個有序的債務重組方案,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確保債務“炸彈”的平穩拆卸。
“只貸不收”或“只收不貸”,均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和金融經營策略,資金投放應考慮資產品質、成長性、回報性,考慮投資回收周期和預期安全,這是記者與銀行界高管溝通時得到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