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創新助推中國“硅谷”
2011-7-26 19: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關注微軟、谷歌、Facebook等科技企業所創造的商業神話時,我們習慣把贊嘆的目光集中在公司創始人身上,但我們容易忽視一點,如果在公司初創和成長階段,讓這些技術天才們整天陷入融資、財務、法律等問題上時,他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做好產品?而硅谷為人稱道的,正是有包括銀行在內的大量專業機構幫助這些草創階段的科技公司處理這些問題,從而讓他們免除后顧之憂。 毫無疑問,中關村的科技創新企業要想把技術轉化為產品,轉化為商業,離不開類似的配套跟進。實際上,從2009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在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示范區)開始,北京地區的銀行機構就面臨著一個急迫問題:如何進行金融創新,為中小科技企業解決好融資難問題。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要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全國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在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以自主創新作為中心環節的背景下,這個目標的提出,對北京銀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以金融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建立現代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在此背景下,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從今年年初開始,積極開展科技金融產品創新,支持中關村示范區建設。年初以來,北京分行重點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貸款等金融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注重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按照不同階段的金融需求,有側重地給予金融支持。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逐步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品牌。
以突破促創新
任何一個經濟大國要想持續發展,必須要成為創新大國。中關村示范區承擔著中國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的角色,是“科技北京”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引擎。
2010年,中關村所擁有的近2萬家企業(不到中國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五),收入總和約為1.6萬億元(為同期中國經濟總量的5%)。按照《綱要》預測,在2020年,總收入將達到10萬億元。
這些成長快速的科技型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導向,發展潛力巨大,引領著中國從工業經濟社會走向知識經濟社會。但目前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著一系列困難,融資難問題尤為突出。其根源在于我國傳統銀行體制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之間的內在矛盾:一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銀行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在科技型企業沒有取得商業成功之前,銀行難以評估科技成果的貨幣價值和企業的風險特性;二是科技型企業發展具有的“高風險、高收益”特點與傳統銀行“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的經營準則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這些矛盾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因此,銀行必須改變傳統經營思路,進行金融創新,只有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這兩個發動機都能充分運轉,并且相互協調,經濟發展方式才可能盡快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正是基于這種分析和認識,今年以來,華夏銀行秉承“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定位,在中關村地區重點實施科技金融發展計劃,解決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難題,建立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結合的新模式。
在今年3月,作為“信貸創新中關村”系列活動的第一站,華夏銀行舉辦了“龍舟計劃閃耀科技金融”信貸創新推廣活動。華夏銀行與中關村管委會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并與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中關村小額貸款公司、紫光數碼有限公司等分別簽訂合作協議。此次活動標志著華夏銀行為中關村示范區高科技型企業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務模式全面啟動。
調機制建平臺提升競爭力
為有效推動科技金融工程,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從多角度入手,實施穩步推進:在機構、人員配置上,擬設立中關村科技金融營業管理部、命名中關村科技金融示范支行、建設科技金融專業人才隊伍;在信貸資源配置上,重點扶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科技金融八大目標產業,優先安排科技金融方面的信貸支持;在服務措施上,建立華夏銀行科技金融產品體系、履行科技金融服務承諾;在配套機制上,推進科技金融合作平臺建設、設立華夏銀行科技金融發展基金、出臺科技金融激勵措施。
其中,在平臺建設上,北京分行積極整合各方資源、開展多方聯動,探索銀行與擔保公司合作的新路子,采用華夏銀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資金支付管理系統(CATA)來解決企業上下游企業融資問題,從而嘗試建立一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信息共享、風險分擔”的多元化科技金融合作平臺。
在科技金融創新中,華夏銀行為應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輕資產、高成長”、質抵押物不足的特點,開發貼近客戶的配套產品。比如,為盤活科技企業“難抵押”資產,有效解決銀行信貸資產退出問題,華夏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合作推出了“接力貸”產品。
此外,華夏銀行還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借助科技手段,陸續研發出實用性較強的新產品。如:為解決核心企業上下游的小企業、商場內的商戶,批量化融資手續復雜的問題,開發了“商圈貸”;為解決客戶頻繁提款手續復雜、在異地無法到柜臺提款的問題,開發了“網絡自助貸”;為解決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擔保難落實的問題,正在加緊推進如“股權質押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園區貸”系列產品的創新。
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北京分行開始了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引進具有高科技行業、風險投資及投行業務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建立一支金融與科技緊密結合的專業化、復合化人才隊伍。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員工培訓,使營銷人員熟悉北京金融市場、熟悉科技型企業的特點,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高服務的內在價值。
在服務中彰顯價值
2011年是國家實施“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綱要》實施的第一年,同時也是“科技金融創新年”。華夏銀行作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為中小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型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責無旁貸。為此,在“科技金融創新年”活動中,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啟動了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科技金融”十條措施,實施以科技手段提高服務效率、完善信貸產品、提高服務技能等多項舉措。
截至目前,中關村“一區十園”已有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與華夏銀行建立良好銀企合作關系。如:北京分行通過采取創新型的組合擔保方式,為中關村園區內某節能減排型供熱企業提供了第一筆信貸資金,開啟了其融資的閘門;利用綠色審批通道,用1天時間解決了某IT行業企業急需資金的難題,使該企業度過了難關。同時,基于“龍舟計劃閃耀科技金融”活動的良好社會效應,中關村園區的眾多企業已陸續與華夏銀行開展業務合作,園區內IT行業的多家上市公司在分行開立上市資金募集專戶,今年主動上門辦理業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二千余家。目前,北京分行已為近千個中小型企業提供200多億元的信貸支持,為51個文化創意型企業提供15億元的信貸支持。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主任楊國中所說,沒有金融的驅動,沒有融資技術的支持,就沒有高新技術持續開發與迅速的產業化,也就無法形成新的增長點,無法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將履行自己的企業責任,進一步圍繞科技企業發展的融資需求,建立專業的組織架構,引進專業的管理制度,提供專業的產品服務,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業務流程,全力打造一個真正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需要、符合科技金融特征的業務發展模式,成為中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硅谷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