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引入10條城際軌道交通線 高鐵將入市中心
2011-7-25 2: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研究”已經正式啟動,未來廣州將引入10條城際軌道交通線,進一步強化廣州在珠三角城市群綜合交通網的核心地位。
記者昨日從市發改委獲悉,廣州目前已爭取到國家發改委委托綜合運輸研究所承擔《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研究》相關工作,使廣州成為繼武漢之后,我國第二個由國家層面開展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研究的城市。
國家發改委認為,廣州綜合交通樞紐應定為我國三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與北京、上海共同構成我國綜合交通網的核心節點和溝通世界的主要門戶。據悉,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全國選取了42個綜合交通網節點城市,并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大連、武漢、西安、成都等8個城市列為首批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試點城市。
據悉,“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研究” 主要內容包括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現狀和問題、條件分析、發展趨勢及需求預測分析、功能定位和總體目標、布局研究、銜接研究、優化和近期實施建議等。按照計劃,該研究將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專家指出,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是我國五縱五橫綜合運輸通道上的重要節點。不過,廣州市交通樞紐層次結構還有待進一步明晰,樞紐網絡無縫銜接和一體化換乘、換裝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隨著私人小汽車擁有量迅猛增長,個體機動化出行方式在城市機動化出行總量中所占的比例達到43.6%,進一步加劇了道路供需矛盾。部分重點交通項目受征地拆遷安置、環評等因素影響,進展相對緩慢。
為了落實《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該規劃將解決廣州市綜合交通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從國家交通發展戰略的角度研究樞紐功能定位,從城市總體規劃的角度研究樞紐布局,從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角度研究樞紐的層次結構、樞紐網絡銜接和一體化換乘。
規劃詳解
關鍵詞 城際軌道
10條城際線引入廣州
按照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廣州規劃線網結構由“環形線+放射線+X對角線”構成,并構建了十字快線。
廣州市已建成并開通一至五號線、八號線、廣佛線、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等8條地鐵線路,共計236公里,日均客運量超過450萬人次(最大日客運量784萬人次),約占公共交通客運量的33%;正在加快推進實施六號線首期、六號線二期、九號線、十三號線等項目。
按照初步計劃,至2015年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通車總里程將在現有基礎上實現跨越式增長,推進“地鐵+物業”模式。目前正在規劃的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還將引入廣佛、穗莞深等10條城際線進入廣州,進一步強化了廣州在珠三角城市群綜合交通網的核心地位。
關鍵詞 客運樞紐
高鐵將引入市中心
報告指出,廣州客運樞紐布局方面也存在不足,東部、南部相對薄弱,缺乏東、南向樞紐布局的交通引導和支撐。交通聯接方面,廣州站和廣州南站之間只有2號線直達銜接,樞紐之間換乘服務率較低。廣州站、白云機場客流對城市道路交通影響嚴重,主要通過公交、出租、小汽車完成,加劇了道路負荷,導致樞紐地區的交通擁擠。
按照客運樞紐規劃總體思路,根據未來發展需求,廣州將強化白云機場,研究布局通用機場。適應客流主要分布局中心城區的特點,調整鐵路廣州站和廣州南站的功能,將高鐵引入廣州站;適應東進戰略,加快建設東部綜合交通樞紐。
報告還建議,廣州應拓展通道、增強輻射。積極籌劃、適時建設銜接廣州與南昌方向的高速鐵路,逐步實現主要鐵路通道客貨分線,完善廣州對外高速鐵路主骨架,增強廣州樞紐的對外輻射能力。
客運樞紐規劃建議廣州構建骨架、強化銜接,公交主導、合理換乘,統籌軌道、一體建設。
關鍵詞 公交站場
2015年前建設17個站場
同時,廣州市組織編制了《廣州市公交站場近期建設實施規劃》和2009—2015年公交站場項目前期建設滾動計劃,在2015年前推進建設公交站場項目17個,計劃完成18.7萬平方米站場面積的建設任務。
為完善與公交系統的接駁,目前,廣州市已明確了涉及7條線路的廣州市軌道交通近期線網交通銜接工程建設規劃。截至目前,已建成包括西朗站、南浦站、漢溪長隆站、海傍站、大坦沙站等13個綜合交通換乘樞紐。
廣州開通了30條BRT靈活線路和1條BRT擺渡線路。目前日均客流量80萬人次,最高日達到96萬人次,是亞洲單線客流量最大的BRT系統;通道內平均運營速度約23公里,比開通前提高了近84%。
關鍵詞 貨運樞紐
廣佛交界將設共同貨運樞紐站
報告指出,未來廣州客貨運發展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是增速將放緩。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升級對貨運的影響大于客運,原材料和產品將大幅減少。隨著武廣、貴廣、南廣、廈深鐵路客運專線建成運營,廣州乃至珠三角對外長途客運結構將有較大變化,鐵路客運將快速增長,將減緩民航客運增長速度。
目前廣州地區貨物運輸存在多個問題,城市發展需求與既有貨運站場布局存在一定沖突,原來位于市郊的廣州西、棠溪、石圍塘、石牌等站已地處鬧市區,屬限制區,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廣州北部產業聚集帶和南部產業聚集帶是汽車、皮具珠寶、空港現代制造業、船舶裝備、鋼鐵、石化重點發展區域,但貨運站場較少,導致產業發展與貨運設施分布不協調。
貨運樞紐規劃核心思路為“調結構、適要求、促發展、謀一體”,中心區將不設貨運樞紐,主要樞紐點設置在貨運發展區內。鐵路貨站將根據需要遷、改、擴建或新建,關停部分限制區內貨場,建設大田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推進疏港鐵路建設,積極發展鐵海聯運。民航將積極發展空港保稅區。
此外,報告指出,規劃將綜合考慮廣佛同城化,考慮廣佛兩地貨運需求,在城市交界的合適位置規劃廣佛公用貨運樞紐場站,如芳村桂城地區、五沙地區等。科學定位佛山港、佛山機場以及丹灶、官窯等鐵路貨運站在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系統中所處的地位與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