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十二五”發展交通運輸五大重點
2011-7-12 14: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二五”時期舟山交通運輸發展重點。
一是要以大港口建設為前提,優化布局六大基地
按照深水深用、良港優用原則,“十二五”期間要重點推進中石化實華原油碼頭;萬向(岙山)石油儲運項目二期、三期;六橫液體化工品物流項目二期;黃澤山油品中轉儲運基地;雙子山原油中轉基地;武港涼潭島鐵礦石中轉碼頭二期;鼠浪湖島鐵礦石中轉基地;馬跡山大宗散貨交易基地;永暉洗煤項目;浙能六橫煤電一體化項目二期;岱山木材項目;國電進口煤項目及木岙集裝箱碼頭一期、六橫集裝箱碼頭等項目,新建成20萬噸級以上碼頭20個左右,新增油罐容量1200萬方,新增貨物吞吐通過能力2.5億噸。
同時將依托港口優勢全力推進建設六大基地建設:一是要依托由岙山、冊子、馬岙及六橫等原油和成品碼頭形成原油、成品油中轉、儲運基地,建設石油倉儲貿易基地,到2015年油品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二是要依托由泗礁港區馬跡山、綠華減載平臺、涼潭島礦石中轉碼頭項目、衢山港區鼠浪湖作業區鐵礦石中轉項目,建成主要服務長三角及長江沿線鋼廠的鐵礦砂中轉基地,到2015年礦砂吞吐能力近2億噸;三是要依托六橫港區煤炭泊位,根據需要發展衢山港區的蛇移門作業區或黃澤作業區等,建成主要為華東沿海電廠服務的煤炭加工配送基地以及國家及企業的煤炭戰略及商業儲備基地,到2015年煤炭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四是要依托老塘山港區糧油加工區以及臨港加工業區,建成主要服務于長三角地區及周邊沿海、沿長江地區的糧食中轉及臨港糧油加工、貿易、物流配送基地,到2015年糧油吞吐能力1000萬噸,糧油加工能力500萬噸;五是要依托馬岙港區、六橫港區及六橫臨港石化工業園區,建成主要為長三角周邊地區及沿江地區服務的化工產品中轉、配送、儲運基地,到2015年石油化工品吞吐能力2000萬噸;六是要依托金塘港區、六橫港區雙塘作業區以及未來的佛渡作業區,建成主要服務于長三角地區國際集裝箱中轉、腹地內經濟發展以及臨港產業發展所需的集裝箱運輸基地,到2015年集裝箱吞吐能力300萬標箱。
二是要以大路網建設為支撐,全面提升通達能力
“十二五”時期,列入《舟山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公路項目(除陸島公路)計劃投資約為350億元,其中實施類項目總投資約250億元,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項目110億元、國省道66億元、重要縣道98億元以及通村聯網公路2.31億元。到2015年全社會公路路網總規模達到2500公里,其中國省干線公路385公里,農村公路2115公里,路網等級結構進一步改善,二級以上公路里程比例提高至48%。
重點建設六橫至穿山疏港公路,并力爭在期末建成,前期工作力爭在2011年前完成,工程總里程48公里,項目總投資約213.22億元;爭取于2012年開工建設329國道舟山段改擴建工程(舟山本島快速通道工程),確保于“十二五”期間建成通車,項目總里程39公里,總投資50.80億元。力爭在期內啟動大小洋山跨海大橋前期工作,項目總里程15公里,其中跨海大橋10000米,總投資35億元;加快推進岱山至舟山本島疏港公路建設,項目總里程21公里,總投資57.71億元;著力完善主要經濟大島的島內路網結構,同時對有條件的海島實施島島相接、陸島相連工程。重點建設六橫、金塘、衢山等主要經濟大島的干線、疏港公路。
同時要以完善和維護一個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的公路基礎設施網絡為目標,大力推行預防性養護、周期性養護、精細化養護等新理念,進一步改善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機制環境,加大養護和改造力度。對高速公路和交通量大的國省干線公路實行專業化和機械化養護;根據實際路況統籌安排每年公路大中修工程,不斷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在充分考慮公眾出行需求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標準設置國省干線公路及重要縣鄉公路交通標志、標線;同時要繼續以文明樣板路創建為總抓手,努力打造“暢、潔、綠、美”的公路網,全面提升路網的整體服務水平。
三是要以大物流建設為基礎,加快服務貿易發展
“十二五”期間要加快構建舟山與省內主要地市及長三角地區的快運網絡,打造立足省內、聯合長三角、輻射全國的快速貨運體系。培育一批集約化程度高、網絡覆蓋面大、組織方式優的物流龍頭企業,引導傳統貨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重點是要推進衢山港區綜合物流交易園區、六橫港區綜合物流園區、金塘綜合物流園區、老塘山國際糧油儲運加工物流園區、普陀陸港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鼓勵貨運企業按照現代物流理念延伸和完善服務鏈,發展網絡運輸、甩掛運輸、集裝箱運輸等高效運輸組織形式;在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物流體系,形成以縣(區)域物流配送中心、鄉鎮貨運站分撥中心、村級貨運代辦點為依托的三級農村物流節點網絡體系。
同時要根據全省大宗商品交易“一中心兩平臺”布局,加快建設舟山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依托中轉發展貿易。“十二五”期間要以貿易交易為核心,推進有形與無形交易市場建設,培育和壯大鐵礦石、煤炭、油品、糧食、化工品、鋼鐵等一大批大宗物資交易中心,大力發展現貨貿易、期貨交易交割、物流分拔配送、電子商務等物流增值服務。形成大宗商品物流增值、集裝箱物流增值、臨港產業物流增值、現代高端港航服務四大體系。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宗物資集散地和物流增值服務集聚區。
四是要以信息化建設為動力,構建生態交通體系
要堅持需求與效益相結合、發展與改革相結合的原則,重點解決交通信息化發展的全局性問題,進一步完善交通信息化規劃、建設、管理和應用機制,充分發揮信息化在交通現代化進程中的推動作用。“十二五”期間舟山交通信息化將突出數據整合、業務系統建設和信息服務體系三方面的重點,推進“1221”工程的實施,即建立1個數據整合平臺,完善2個內外門戶,構建2大業務管理系統,健全1套安全保障體系。
同時要從三大建設的實際出發,加強工程類技術、現代管理技術、決策支持技術、信息網絡技術的研究和消化吸收,力促交通建設資源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提高交通設施的運營效率和運輸生產的組織水平;充分利用現代物流技術、集裝箱多式聯運技術和標準化技術,實現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協同;鼓勵節能技術的研發,做好節能產品和技術的推廣,建立完善節能減排技術服務體系,努力為實現全市交通運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五是要以改善民生為目標,服務群眾便捷出行
“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完善城鄉客運資源的相互銜接,加快形成城鄉客運資源共享、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城鄉客運網絡。到2015年,全市城鄉公交全部實現空調化,全市營運客運車輛達到3830輛,30座以上大型班線客車比重35%以上,高級班線客車比重達到50%。加快構建以快速客運系統為骨干的公交客運系統,實現城鄉遠距離公交、組團間快速公交和組團內公交的快速連接。加快啟動本島快速公交專線(BRT)和城市輕軌交通規劃研究工作,積極鼓勵和引導本島市民采取以公交為主的綠色出行方式。
同時要切實改善出行條件,不斷滿足廣大城鄉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根據各縣區實際情況,按照“提高網絡化水平、改善路基路面等級”的要求,持續推進通村聯網公路建設,計劃新改建里程368公里;要不斷完善海陸交通網絡,著力提高碼頭和接線公路等級。“十二五”期間計劃新改建陸島碼頭75座,共計泊位98個,新改建陸島公路216.9公里,到2015年,基本實現所有住人島嶼配齊交通碼頭,三千人以上島嶼實現客貨分流并按需要配齊車渡碼頭的目標。要加快形成以定海、臨城、普陀國家公路樞紐站為中心,以地區性樞紐和集散性樞紐為支撐,鄉鎮農村客運站、港灣式停靠站為依托的城鄉客貨運樞紐站場體系,為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文來源:舟山市交通運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