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新《公路安全保護條例》成物流“緊箍咒” 聊城企業怨聲載道

2011-7-11 22: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年內非法超限運輸超過三次的貨運車輛,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吊銷其車輛營運證。”
    7月1日,被不少卡車司機稱為“史上最猛”的《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給不少物流車主戴上“緊箍咒”。
    連日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規定的正式實施對卡車司機形成不小“威懾”,不少卡車司機坦言,新條例實施雖能保證道路交通安全,但對他們來說確實是“致命打擊”,因為照他們的經驗來看,“不超載根本賺不了錢”。
    
    調查:司機稱新規力度“史上最猛”
    
    6日上午,在濟聊高速公路管理大隊魯冀警務工作站,記者遇到不少在此經過的卡車司機。這些卡車大都來自河北、山西一帶,長期跑長途運輸生意,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隨機調查采訪。
    出乎意料的是,仍有不少司機師傅對新規表示并不了解,對此早有耳聞的司機師傅則表示,此項新規屬“史上最猛”。
    跑了十多年物流的河北卡車司機趙師傅說,雖然以前也經歷過無數次處罰,但此次新規才是對貨運司機們的“致命約束”。
    他告訴記者,以前跑長途經常超載運輸,交警查不到就會賺上一筆,如果被查到,也僅是罰款而已,和運輸利潤比,上千元的罰款對他們來說是“九牛一毛”,超載也成了干他們這行的“家常便飯”。
    從山西路過此地的謝師傅也告訴記者,路上跑的不少車輛都超過規定車型尺寸限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利潤,不過新規一旦實施,處罰力度就大了,營運證吊銷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遠不是幾千元的問題。
    對于車貨總長的限制,也有司機師傅感到很無奈,他們告訴記者,因為現在市場上很多車輛都已經超過了這個規定,當時買車時也是交通部門給發的證件,現在又有規定說不能使用了,這讓他們這些使用者很無奈。
    
    現狀:執法有缺陷 超載保利潤
      
    “幾乎沒有不超載的貨車。”在香江大市場附近,跑物流的劉師傅告訴記者,如今只有超載運輸才能賺到錢,所以貨車都是越做越長。
    劉師傅說,據他了解,目前跑長途運輸的大貨車長度大多數都在20米以上,為了盡量節省過路過橋費,很多物流企業都是能多裝就多裝,寧可超載被罰。
    他說,跑一趟長途下來罰款基本上在1000元左右,而這部分錢和過路費、過橋費、貨物損壞賠償等費用相比已經是很小一部分了。
    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2010年,中國貨物運輸總量320億噸,其中公路運輸達到242.5億噸。以公路運輸來說,每噸公里運費五年前還保持在0.3元左右,現在則降到了0.2元甚至更低,如今物流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10%不到。
    采訪中,不少卡車司機告訴記者,一輛卡車如果在不超載的情況下跑長途運輸,所有成本計算起來,一趟車要賠掉近千元,新規定實施之后該如何應對,這也他們很擔心。
    業內人士表示,一直以來管理部門對于公路超載采取的是“以罰代管”措施,幾乎只有罰款,沒有監管和指導,這是造成超載變成行規的原因之一。
    
    聲音:期待新規實施標準一致 
    
    濟聊高速魯冀界治超監測站位于魯冀邊緣,長途運輸途徑聊城的大貨車一般都會在此進行超限檢測,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白天路過的車輛較少,晚上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經過聊城還存在超限現象的大貨車已經很少,大約有2%的樣子。
    一是高速收費較高,很多貨車不愿意走高速,二是經過一路的檢查,到聊城的車輛一般都經過了幾道關口,他告訴記者新規的實施勢必將使貨運行業更加規范化。
    不過,也有卡車司機表示,新規的制定實施其實并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他們最關心的是交警路政等部門如何執行。
    來自北京、跑蔬菜運輸生意的張師傅告訴記者,跑了那么多年運輸,各個路段的執法情況大不一樣的,有時候即使不下高速,路政也會在服務區里查超限,不一樣的執法標準讓他們這些跑長途的車輛也是無所適從。
    記者了解到,目前治理公路超載,交警、交通部門均有處罰權,各地一線執法人員隨意性較大。
    雖然仍對新《條例》的執法效果均表示懷疑,但對于治理超載,多數司機還是表示贊同。“現在就是因為超載導致貨運市場變得混亂,超載車輛之間的無序競爭讓運價持續下跌,如果相關部門能對所有車輛執行一致的管理及處罰標準,運費會相應提高,司機開著輕松,也不必擔驚受怕。”司機們說。    (劉亞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