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造國際戰略鐵路網 4條戰略鐵路貫通歐亞
2011-7-11 18: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中國經濟的全方位崛起,以及鐵路網絡建設的大發展,多條用鋼鐵筑成的物流“新絲路”呼之欲出,它們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構成了中國與世界經濟聯通的大動脈,不僅有力帶動了中國內陸和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發展,而且深刻改變了中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如今,借助以鐵路為支柱的歐亞經濟整合,中國作為傳統陸上貿易強國的地位將得到鞏固。
4 -
條戰略鐵路貫通歐亞
從中國西南的昆明出發,一條正在規劃和建設中的鐵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它經越南、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最后抵達新加坡,將中國與整個東南亞國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條縱貫東南亞的大通道就是“泛亞鐵路”。它打通了中國西南與中南半島的陸上交通,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貿易往來、金融投資以及經濟技術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世界新聞報》了解到,自從2006年正式確定施工時間表后,“泛亞鐵路”的修建就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這條鐵路預定于2015年完工,總投資預計超過20億美元。根據專家的論證,“泛亞鐵路”確定為東、中、西線3個方案。這三條線路的起點和終點都是昆明和新加坡,所不同的是,東線途徑越南,中線途徑老撾,西線則要經過緬甸。
目前,“泛亞鐵路”在中國境內的進展比較順利。在云南省境內,從昆明到河內這一條東線已經分段在實施。中線部分的中-老(中國-老撾)國際鐵路也在加緊建設中。連接中國和緬甸的鐵路(西線段)有望今年開工建設。
尚處在籌劃階段的“南亞大陸橋”,是中國聯通印度洋的一條重要鐵路通道。“南亞大陸橋”東起中國東部沿海城市,途經西安、蘭州、拉薩、日喀則、加德滿都(尼泊爾首都),最后到達印度或巴基斯坦。一旦這條鐵路線建成,將使中國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
西北方向,一條連接中國與中東的鐵路線,也進入了相關國家的規劃視線。這條鐵路線的起點是中國新疆的烏魯木齊,經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最終到達伊朗。進入伊朗境內后,又分為南、西兩條線,南線直達波斯灣,西線通往土耳其和歐洲,終點是德國。鐵路全長2300公里,總預算43億美元。目前,伊朗、阿富汗和土耳其等過境國已經達成了相關協議,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已經完成了一些工程建設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工程動工指日可待。
中國的陸上通道也延伸到了中國的東北近鄰。根據2009年8月國務院通過的 《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中國將加快建設中蒙大通道,打通連接蒙古國、俄羅斯和朝鮮的陸路交通線,并加快建設從俄、朝港口進入日本海的國際通道,實現“借港出海”、內貿外運。鐵路部分,中國將建設一條全長1300多公里的中蒙國際鐵路大通道,由蒙古國經中國東北地區至朝鮮、俄羅斯,形成又一個跨境跨國的大陸橋。
國際鐵路助中國經濟升級
據鐵道部的消息,到2020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主要繁忙干線將實現客貨分線。正如德國《世界報》的一篇文章所說,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鐵路大國”。
在中國鐵路迎來大發展的時代,修建長距離的跨境鐵路,實現中國鐵路網絡與周邊國家鐵路網絡的對接與聯運,對中國經濟的騰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一點便是陸路物流運輸效率的提高。以正在興建中的“泛亞鐵路”為例。目前,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運輸主要以水運和公路為主,到緬甸和老撾的貨物都要通過公路運輸,到泰國的貨物則依賴“瀾滄江-湄公河”的航運通道,這兩種運輸渠道費時又費錢,而一旦“泛亞鐵路”建成,將極大地提高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陸路物流運輸能力。
修建國際鐵路通道,還將有力地帶動中國內陸省份的經貿發展,從此中國中西部省份生產的產品可以直接裝車向海外運輸,改變了中國對外貿易中“東向”貿易一頭沉的格局。
有專家就指出,“泛亞鐵路”和“南亞大陸橋”的架設,將使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出海運輸距離縮短5000公里以上,每年可使中西部地區向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及非洲進出口企業節約進出口運費約1000億美元以上。這將有利于降低中西部,特別是西南各地外向型企業成本,提高這些外向型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跨國區域合作蔚然成風的背景下,打通國際鐵路貨運通道,同樣有利于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區域經貿合作。
目前,中國參與的主要區域經貿合作包括,由中、朝、俄、韓、蒙五國合作開發的圖們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而無論是中蒙大通道,還是“泛亞鐵路”,都將中國與周邊國家更緊密地連接起來,有利于加強區域內物資的交流和人員的流通,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帶的形成和發展。
甚至還有觀點認為,陸上國際通道的建立,將改變中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雖然歷史上中國是傳統陸上貿易強國,但在過去30年里,中國不是通過陸地,而是依靠海洋加入到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中。中國通過參與國際分工,依靠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促進出口,并將中國經濟的重心也向沿海地區轉移,為中國經濟帶來了30年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