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進口葡萄酒貿易走到發展“十字路口”
2011-7-11 18: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溫州進口葡萄酒貿易額近年一直居全國同行領先地位,但今年以來,寧波進口葡萄酒業務趕超了溫州,同時,上海、廣州、廈門等城市也在著力發展進口葡萄酒生意。業界人士認為,已進入成熟期的溫州進口葡萄酒行業亟待再上規模,在國內市場葡萄酒需求高速增長期得到再次突破。
寧波進口葡萄酒生意直追溫州
浙江省進口葡萄酒最多的是哪個城市?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溫州。
但眼下有業界人士擔憂,溫州可能會失去這個桂冠,而終結溫州這一5年歷史的城市將會是寧波。據溫州海關統計,今年1~5月份,溫州地區進口葡萄酒為455萬升,而寧波進口葡萄酒為500萬升左右。
當前,占比寧波進口葡萄酒份額最大的寧波保稅區,將今年的葡萄酒進口目標確定為超過1000萬升。而去年全年,寧波口岸進口葡萄酒僅為658.7萬升,尚是溫州當年進口葡萄酒量的一半左右。“寧波政府部門將進口葡萄酒作為一個產業進行打造,勢頭不可小覷。”溫州市酒類行業協會秘書長徐亮說。來自溫州海關的數據顯示,溫州今年1~5月份進口葡萄酒同比增長了37.53%,但較往年增速下降幅度較大。
寧波將進口葡萄酒作為一個產業打造,始于2009年。當時寧波保稅區有大量倉庫閑置,提供給進口葡萄酒商利用。之后當地政府推出優惠措施吸引全國各地的進口葡萄酒企業在寧波扎根。這些措施包括政府出資對進口葡萄酒生意進行宣傳,利用本地會展業的優勢,舉行進口葡萄酒展會等等。對寧波進口葡萄酒生意推動最大的屬去年6月在寧波保稅區開設的進口葡萄酒直銷中心,該中心有意打造成華東地區進口葡萄酒集散地。據了解,寧波進口葡萄酒直銷中心,跟北侖港直線距離僅幾百米,進口葡萄酒下船后僅幾分鐘就可送達倉庫。如果進口葡萄酒不出倉庫所規定的范圍,不需繳納進口關稅。目前,該保稅區已吸引了包括網易丁磊在內的幾十位進口葡萄酒商入駐。
今年6月上旬,寧波政府部門又騰出寧波國展中心,給進口葡萄酒企業作為常年的展示中心。“寧波的進口葡萄酒生意迅速壯大,并不完全是寧波有北侖這樣的大港口的區位優勢,更大的動力源自政府層面的推動。”溫州一位經營進口葡萄酒生意多年的陳姓酒商指出。
外地城市向溫州葡萄酒商招手
當年,溫州的許多進口葡萄酒均是取道寧波而入。“現在,寧波的進口葡萄酒生意氛圍逐步形成,我們已將寧波作為倉儲重點,然后走向全國市場。”溫州萬谷酒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日文表示。
寧波在向溫州的進口葡萄酒商招手。同時,廣州、廈門、漳州、泉州、欽州等多個城市均在使出各種解數吸引溫州進口葡萄酒商到當地落戶。“一些沿海城市看到國內葡萄酒市場需求高速增長,紛紛出臺政策扶植這個產業。”徐亮說。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在沿海一帶,欲將進口葡萄酒生意做大的城市不下10個。“從廣西欽州這樣一個小城市都要打造西南區最大的進口葡萄酒集散地,就可以看出沿海城市發展進口葡萄酒業的決心。”徐亮稱,目前廣西欽州市已在保稅港區劃出87畝地,投資2億元,建設1.6萬平方米的進口葡萄酒展示廳、商鋪及2000平方米的紅酒文化展示與推廣中心,該項目主體工程最近已建成,將成為每年有6萬噸葡萄酒消費量的西南地區葡萄酒集散地。
相關公開資料顯示,自從溫州商人打開進口葡萄酒“金礦”后,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在過去幾年中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長,今年中國的葡萄酒年消費量同比將超70%,有望成為世界第八大葡萄酒消費國。據了解,目前中國的葡萄酒市場零售規模為六七百億元,預計到2013年達到上千億元,而5年后有望達到2000億元。
顯然,葡萄酒市場的這塊大蛋糕誰都想分得一塊。公開資料顯示,像廈門、漳州、泉州三個閩南地區的城市,今年1月~5月共進口葡萄酒672.5萬升,同比增長78.4%,其中5月份進口量創出歷史新高,進口180.1萬升,同比增長1.1倍,環比增長60.6%。
一些城市的進口葡萄酒生意高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溫州人的貢獻。“不僅廣州、上海、寧波等城市原本就活躍著一大批溫州籍的進口葡萄酒商,一些一直扎根溫州發展的進口葡萄酒商也將部分業務轉向了這些城市。”徐亮指出。據了解,一直扎根溫州本土的的進口葡萄酒商,今年以來在外地政府部門的優惠政策吸引下,紛紛將部分業務轉入相應城市。
溫州酒商為何將業務重心轉移?
“現在,進口的葡萄酒基本上都通過上海口岸報關,手續不像在溫州口岸報關那樣麻煩。”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葡萄酒中國代理商坦言。據了解,由于船期等物流方面的原因,從上海、寧波口岸轉到溫州口岸報關,往往需一周左右時間,而如果在當地口岸報關,只需一兩天。“通關速度不夠快,特別像高溫天氣,葡萄酒堆在港口容易影響品質。”
針對一些進口葡萄酒商轉投到其他城市,溫州市酒類協會調查認為,口岸基礎設施欠佳、手續繁瑣等是一些進口葡萄酒企業外流的“引子”。“溫州的港口噸位也不低,但是我們不愿意到溫州口岸報關,原因是港區缺乏相應的配套設備,而葡萄酒類產品不能長時間露天存放在港區。”上述知名葡萄酒代理商指出。
根據進口葡萄酒企業反映的情況,溫州市酒類行業協會擬寫了《關于優化改善溫州投資軟環境的建議》,計劃上呈給市政府,希望得到優化。
一些進口葡萄酒商反映,相關部門對那些仿冒品牌或假葡萄酒制造商的打擊還不夠徹底。“現在溫州本地假冒進口葡萄酒可以用猖獗來形容。”上述李姓酒商無奈地表示。據悉,前幾年,溫州的仿冒進口葡萄酒大多集中在城鄉接合部的商業市場,而目前部分甚至直接潛入到酒店、餐館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5月19日,甌海區工商部門查獲溫州瑞成貿易有限公司涉嫌假冒的葡萄酒共2萬余瓶,其中3264瓶涉嫌假冒LAFITE(法國拉菲)系列葡萄酒,7478瓶涉嫌假冒法國CASTEL系列葡萄酒。而這些假冒葡萄酒均是該公司從外地以每瓶10元~20元不等的價格低價購入劣質酒,然后委托相關印刷企業設計酒標與包裝,再以40元~200元不等的價格在市區銷售。
“溫州仿冒進口葡萄酒已經形成產銷一條龍,一些從業人員原來就是進口葡萄酒的銷售經理,他們知道進口葡萄酒的經營情況,于是涉足仿冒業務。”徐亮表示。很顯然,仿冒與假冒進口葡萄酒業務讓一些做大了的進口葡萄酒商苦不堪言。
期待進口葡萄酒商回歸溫州
“為進一步發展溫州進口葡萄酒行業,市政府相關部門曾專門召開座談會,聽取溫州進口葡萄酒商們的意見。”徐亮稱,去年溫州市政府就為打造進口葡萄酒集散地進行過多次探討。
“為建設進口葡萄酒集散地,地方找過多處,但都沒成功。”徐亮坦言,進口葡萄酒集散地選址包括雙嶼的東藝保稅倉庫、江濱路、文化市場、農業開發區、吳橋、空港物流區等地,但終因產權、支持優惠力度不明確等政策問題未敲定。
相關進口葡萄酒商也表示,目前溫州的進口葡萄酒經營非常分散,急需找一個地方,建起一個“窩”,將進口葡萄酒集中起來優化經營。“進口葡萄酒集散地建成后,再改善一下軟環境,在全國經營進口葡萄酒生意的酒商,很可能會回到溫州發展。”上述陳姓酒商指出。據業內人士估計,全國的進口葡萄酒貿易商中有三成左右都是溫州人,或者老板是溫州人,或者有溫州資本參與,包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不少大型進口葡萄酒商均姓“溫”。
溫州市酒類行業協會會長林小芬稱,前不久協會組織人員參加西班牙等國的葡萄酒莊推介會時,發現一些高端葡萄酒的推介現場,總有溫州人的身影。“國內做得比較好的進口葡萄酒商,大家彼此基本熟悉,所以在推介會現場很容易認出。”
筑巢能引鳳。能讓在外的溫州籍進口葡萄酒商回歸溫州,不僅有利于溫州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會增加溫州本地的稅收。“雖然溫州人控制著全國相當份額的進口葡萄酒,但是目前這部分稅收卻沒有留在溫州,反哺不了溫州本地。”徐亮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