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綠色交通惠及民生
2011-7-11 17: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提升開縣城市形象,促進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減少城市環境污染,滿足市民健身、觀光、便捷的出行需求,開縣于2011 年年初,在城區第一期投放500 輛“限時免費”的城市公共自行車。
城市公共自行車作為開縣城市的“新生事物”,亮相之初,便立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贏得廣大市民的百般寵愛。于是,許多市民紛紛辦理公共自行車租用卡,城區一時掀起了“騎車熱”,騎自行車上下班,騎自行車上學回家,騎自行車休閑觀光,騎自行車短途出行,騎自行車鍛煉身體,等等。城市公共自行車,已逐步地廣泛深入到城區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發展,在發展中前進。城市公共自行車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城市公共自行車,就是在不斷戰勝一個個挑戰后,逐步向前發展的。
發展現狀:井然有序正常運行
2010 年,開縣一次性投資330 萬元,購置城市公共自行車500輛,設置站棚、崗亭16 個,大手筆打造城市公共自行車運行系統。今年年初,開縣城市公共自行車首期正式投入運行。從此,城市公共自行車在開縣城區廣泛風行起來。
近日,縣交通局對首批公共自行車租借卡辦理和租借卡使用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辦卡數量方面,截至目前,開縣城市公共自行車一共辦理租借卡2202 張,日均辦卡20 張左右。從辦卡人員上看,機關工作人員946 人,占總數的43%;普通市民1256 人,占總數的57%;從年齡構成上看,18~30 歲的660 人,占總數的30%;30~50 歲的1365 人,占總數的62%;50~60 歲的176 人,占總數的8%。
在對辦卡人群和社區群眾進行抽樣調查時發現:一是機關工作人員普遍掀起自行車健身熱潮,主動利用上下班時間騎坐自行車鍛煉身體,彌補工作長時間長期靜坐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二是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對自行車健身的認識不同。其中:18~30 歲人群,大部分認為乘小車、坐的士是身份的象征,騎自行車沒有“面子”,因而辦卡人數較少;30~50 歲人群,普遍比較關注身體健康,在借車還車都方便且路程不遠(5 公里以內)的情況下,均愿意騎行公共自行車;50~60 歲人群,辦卡大多是作為“備用替補”,即在乘坐公交車不便,或者步行勞累時騎行。
租借情況方面,截至5 月底,開縣城市公共自行車一共租借72360 次,日均租借600 人次,表現相當活躍,由此看出城市公共自行車其作為公共交通資源的功能正在逐步凸顯。
面臨挑戰: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開縣城市公共自行車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同樣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是站棚設施及自行車受損。截至目前,已有1 輛自行車被盜、2 個鎖車樁損壞,車鈴、站腳等易損件已普遍更新1 次。據了解,城市公共自行車站棚多設置在市民休閑比較集中的廣場附近,在早晚休閑時段容易受到一些兒童有意或無意的損壞。
二是車輛調度不方便。目前,所有公共自行車站棚均臨近公路,且有多處站棚位于交巡警視頻監控系統掃描區內,在調度車輛停靠及上下自行車時,曾多次被公安交巡警以影響交通為由進行干涉,也多次接到交巡警部門的“攝像糾違通知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車輛調度的時限和頻率。
三是老年人辦卡意愿強烈。目前,公共自行車辦卡人群鎖定在18~60 歲之間。從調查情況看,一大批在校學生和60 歲以上老年人要求辦卡的呼聲比較強烈。
四是安全風險壓力大。自投入運行以來,開縣城市公共自行車會員已發生交通事故2 起,均造成自行車輪胎鋼圈變形,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事故。但隨著辦卡群眾增多,車輛租借頻率增大,發生安全事故的機率也將增大。
應對措施:對癥下藥初顯成效
針對開縣城市自行車在日常運行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問題,開縣交通部門緊鑼密鼓地采取系列措施積極應對。
一是及時調整車輛租借退還時間。為了保證高峰時段市民租借需要,縣交通局及時調整了城市公共自行車管理中心作息時間,早上提前到8:00,傍晚推遲到20:00,并安排工作人員在車流相對集中的站棚加強值守,保證車輛收得進、發得出。
二是及時解決站棚及相關設施損壞情況。縣交通局對城市公共自行車管理工作人員進行了初步維修培訓,基本掌握了易損件的更換方法,在調度車輛時對各站棚留置車輛進行檢查,對小故障車輛進行現場維護,對較大故障車輛將其運回庫房集中時間維修,從而保證車輛性能良好。
三是及時解決車輛調度不方便問題。縣交通局目前已與縣交巡警部門多次協調,為城市公共自行車有序調度多開一些“綠燈”,爭取形成便民的長效機制。
四是及時解決老年人辦卡意愿強烈問題。相關法律人士認為,開縣將辦卡人員年齡控制范圍調整為18~65 歲較為適宜,究其原因:一是18 歲以下公民尚不具備完全民事責任,因此下限控制為18 歲;
二是針對小型汽車駕駛員駕駛證年齡上限放寬至70 歲,根據群眾平均身體狀況,可將辦卡資格年齡上限設置為65 歲。目前,此建議已列入城市公共自行車二期運力投放方案中。
五是及時解決安全風險壓力大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開縣在辦理自行車租借卡時,積極引導市民堅持“自愿原則”,參與人身意外保險,提高抗風險能力。在已辦的2202 張卡中,有868 人自愿參與人身意外保險。
后續規劃:更加合理方便
市民為了讓城市公共自行車更好地發揮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開縣將按照“整體規劃、分期推進,以點帶面,逐步擴展”的思路,以城市公共自行車第二期投放工作為契機,不斷改善第一期站棚布局,并大力拓展覆蓋面,強化管理措施。
據了解,開縣市民越來越熱衷于騎公共自行車出行,市民騎行需求相當強烈,紛紛要求增投數量,擴大站點覆蓋面。目前第二期投放方案已經形成,正在上報縣政府審批,計劃新增站棚10 個,新增自行車300 輛,分單騎、雙騎、多騎等形式,盡量滿足市民個性化租借需求。
同時,方案還對原城市公共自行車服務條款作了局部調整。限時免費時間擬從原來的1 小時調整為2 小時,辦卡人員資格年齡上限也將由原來的60歲調整為65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