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減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關鍵是使其公益化

2011-7-10 13: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繼“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之后,今年豬肉價格也上演了“平步青云”;新一輪農產品價格上漲再度引發高度關注。農產品經營流通環節多,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更成為眾矢之的。但近期同時上演的香蕉價格大跌、“蒜你狠”變“蒜你賤”,似乎又讓流通環節失去了讓價格飆升的魔力!岸塘魍ā闭娴哪芙鉀Q農產品價格畸形的問題嗎? 
  農產品價格高走被指環節多 
  農超對接利潤低占比僅為15%現存批發市場信息化程度低 
  在北京,批發價25元/公斤的豬肉,與去年5月末的11.9元/公斤相比,6月峰值的批發價格增長了1倍。從去年6月開始,“二師兄”一路狂奔,差點趕上了“牛大哥”。資料顯示,2010年5月末,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豬肉批發價為11.9元/公斤;到了6月,豬肉價格開始回暖,與上年同期持平。自此以后,豬肉價格逐月遞增;10月,新發地豬肉的加權平均價為15.6元/公斤,同比上漲10.27%。到了今年1月,豬肉的加權平均價為17.12元/公斤,同比上漲18.23%;4月豬肉加權平均價已攀至18.28元/公斤,同比增長58.41%;5月豬肉價格已經超過2008年的高點,為21元/公斤。如今,豬肉價格已經比去年同期高出1倍。 
  在去年蒜、姜、豆聯袂詮釋“瘋狂的農產品”之后,今年其他“兄弟”也不甘示弱。在豬肉價格大漲之前,今年海南生產的杭小椒完成了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首演”。今年年初,一車每公斤13.8元的海南杭小椒到達北京,其出現在批發市場的時候,價格增至17.6元/公斤,待到它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時候,價格已攀升至30元/公斤,蔬菜的“最后一公里”價格猛增80%。一時間,農產品的流通問題被人們熱議。農民掙得不多,市民吃得很貴。各級批發市場加上零售商販,流通環節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它們似乎變成了如狼似虎的吞錢機器,一時間人們認為菜價飛高的罪魁禍首當屬提高菜價的層層環節。 
  因此,有專家認為,應該減少流通環節,實現“短流通”,甚至“零流通”以降低農產品的價格。但有更多的專家認為,“短流通”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我國現存的流通環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農超對接利潤低占比僅為15% 
  目前,部分超市,尤其是外資大型超市已經開始借鑒國外的經驗,開展流通環節減少的農超對接模式。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曾表示,目前全國農產品經由直采直銷銷售的比例為15%,“十二五”期間,這一數字有望能翻倍,達到30%左右。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消費者還需依賴傳統渠道購買農產品。 
  另外,與歐洲和美國“大生產”對“大流通”不同,我國的農產品生產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如此一來,當“小生產”面對“大流通”的時候,直采直銷的模式就受到很大限制。 
  據了解,家樂福超市和物美超市僅有個別品種具備與組織化的生產基地進行對接,這在其農產品經營中占比相當小。而由于產銷規;、組織化程度低,使得超市生鮮經營成本很高,幾乎所有的超市“農超對接”經營都沒有利潤。而更多地是借生鮮產品帶動人氣,拉動其他商品的銷售。一家超市的高管表示,“農超對接”的物流成本對超市而言顯得過高。在實行“農超對接”的過程中,由于不能實現一村一品,使得超市必須增加采購人員,對商品進行篩選,如此一來必定增加了超市的成本。顯然,有部分超市主導的農超對接,在市場經濟前提下,是不具備推廣意義的模式。 
  其實,批發市場正是我國農產品“小生產”形成的流通環節的產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雖然這種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但是其小規模經營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民“一家一戶”種出農作物,由于生產個體小而分散,沒有辦法與銷售方對接,因此,農村經紀人,鄉鎮集貿市場,城市一、二級批發市場,以及城市農產品農貿市場的產生就成為必然。 
  現存批發市場信息化程度低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已經陸續建立了各級別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但是,目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功能仍然比較簡單,主要是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相關配套服務的發展相對欠缺。信息不暢通,種植戶難以根據市場需求調配生產,造成不少農戶盲目生產,市場供求、產品價格極易處于大幅波動狀態。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局長張冬科表示,農產品受氣候影響較大,不容易儲存,應該允許其價格有一定的波動。但是我國的農產品生產、流通、買賣卻處于一種過度放任、過于無序的狀態。農民不知道自己種的菜要賣到哪里,往往是看到上年賣得好,今年就跟風種。零售商的利益也沒有相應的保障,他們不知道手中的貨物能不能賣出去。人們每天餐桌上的農產品,是大家每年都在進行的“賭博”。能不能押中寶、賺到錢,里面的可變動因素很多。 
  去年賣出天價的大蒜,如今只能由“蒜你狠”淪為 “蒜你賤”。 2.1元/公斤的大蒜,很難讓人想起去年11.8元/公斤的“輝煌”。豬肉的價格上漲,也明顯受到前幾年行情的影響。2008年3月,豬肉價格升至最高點,北京市場的批發價格一度達到21元/公斤。隨后,豬肉價格一路俯沖,2010年4月29日,新發地的豬肉價格為9.4元/公斤。養殖戶虧本運營,再加上兩次冬、春季的疫情,使得為市場提供70%豬肉的小型養豬場倒閉。如今豬肉價格上升,小型養殖場仍然謹慎經營。少數重新開始養豬的養殖戶,也僅養育肥豬,而放棄飼養能增加存欄量的后備母豬。 
  張冬科指出,要解決農產品價格畸高狂跌的問題,需要有權威部門提供關于農產品價格、供應的信息?梢宰屔a者、銷售者了解行情,讓他們少賠錢,針對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生產。對于他們來說,這些信息是至關重要的。 
  記者注意到,北京各大批發市場都有自己的統計部或信息部,擁有自己市場的銷售情況、價格、供求需求等信息數據。但是這些農產品批發市場“各自為政”,信息分析僅是針對自己的市場。并且信息的推廣度不高,農民很難想到通過網絡途徑獲取相關信息。 
  因此,權威、實用性強的信息還需要特定的部門來統籌發布,并及時反饋給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張冬科指出,目前我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是一盤散沙,相互之間缺少聯系性。而權威的農產品價格、供銷信息,需要由公益性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來發布和傳播。 
  目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誰投資、誰受益”的狀況仍未改變,批發市場還是盈利性質,從而使得國家沒有辦法通過批發市場對農產品價格進行調控。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柏園表示,在現行經濟政策及法規的允許下,部分批發市場按企業性質來辦,部分實行股份制公司經營,還有一部分以辦市場名義搞房地產。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副司長王克臣表示,近兩年來農產品價格的變化,反映了在農產品產銷、消費等環節,國家調節能力的建設不到位,抑制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能力較弱。 
  今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農產品流通焦點問題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表示,如果要做到為生產、銷售者提供可靠信息,增強國家對農產品價格的調控能力,必須建設公益性的中央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央農工辦原主任、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表示,國家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高速發展的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需要農業現代化的支持,而農業現代化一定要做到流通現代化,因此國家需要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公益性批發市場。 
  公益性批發市場亟待政府參與 
  目前我國沒有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實行國有控股,部分外資開始涉足農產品流通。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透露,日前有外資想用幾十億元購買新發地股權,已被回絕,但是成都、齊齊哈爾、山東等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經被外資控制。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安玉發表示,如果農產品批發市場被外資控制,國家將不能對農產品實行有效監控。 
  農產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關系國計民生,只有由國家投資建設批發市場,才能使其保有公益性不變,并能獲得足夠的政策支持,而我國的農產品價格才能獲得穩定。 
  徐柏園在其《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性質的正本清源》一文中指出,建設大型批發市場,政府必須按比例無償投入建設資金,才能確保批發市場的公益性。全國或區域性中心批發市場及中型批發市場應納入政府建設規劃,將其作為公共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政府統一安排,在土地征用、稅收、貸款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這些批發市場不以盈利為目的,對進場客戶只收取很低的費用,用以維持市場運轉。降低投資成本、減免進場費用,從而降低農產品的價格。 
  批發市場規模等需梯次化 
  徐柏園指出,新構建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規模層次要有梯度。規模大小要根據市場輻射半徑確定,而不應以主辦單位的行政級別和交易量為依據。按照輻射半徑的大小,批發市場分為全國性中央批發市場、區域性中心批發市場和市區性批發市場。只有有組織、有計劃地形成農產品網絡,才不會造成資源重復浪費,也才能夠讓國家的調控更有效、更快速。 
  徐柏園進一步解釋道,進入全國性中央批發市場交易的,以全國大中城市的大中批發商、廠商為主,購銷者的活動半徑超出本省、市、區。安玉發表示,新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應該采取會員制,只有會員才可以進場交易。如此一來,國家便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抓住重點產品和主要產銷戶,對農產品價格進行調控。 
  這類批發市場的建設必須專業化,交易的品類要豐富,仍然進行現貨交易。除部分無法標準化的小商品類外,大部分商品應設立近、遠期合同進行交易,保證農產品交易量的穩定。這些商品需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農產品的質量標準應統一。 
  另外,批發市場應在集中設置的顯示裝置上為產銷者提供可靠信息,公布貨源的品種、規模、等級和價格,并在規定時間內公開叫價拍賣或集體協商議價出售。成交后的現貨商品不得在場內二次交易(期貨和遠期合同除外)。禁止市場外交易,一經發現,取消會員資格或進行經濟、行政甚至法律處罰。對進場交易者進行必要的資格審查,交易活動必須交納履約保證金。 
  徐柏園同時指出,批發市場的設備組合要適應服務對象的狀況,不要一味追求建大樓配微機,進行巨額投資,脫離實際。全國性中央批發市場需要有一定的交易、結算、信息等辦公性設施,以及相應的儲存貨物的冷庫。 
  治理價格關鍵要降流通成本 
  徐柏園表示,全國性、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須由政府控股,股權應達到40%左右。另外,聘請專業的管理團隊進行管理,實現投資者、主辦者、經營者、服務者、管理者“五分開”。 
  主辦者是批發市場的主體,組織商戶進行買賣撮合。經營者是進場交易的商戶,享受稅費等優惠待遇。投資者是批發市場資產經營的實體,應獲得合理的投資報酬,通過出租、出售批發市場場地取得經濟效益,并按章納稅。服務者是設在批發市場提供配套服務的各種機構。管理者包括相關政府機構,如稅務、物價、衛生、質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派駐市場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其基本任務是建立正常的批發市場秩序。 
  段應碧指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部分農產品市場需要從原址搬往城市郊區,這樣的搬遷不應是簡單的復制,而是一個很好的升級契機。據記者了解,目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已經向全國人大提交相關材料,提出要設立《批發市場法》,規范我國批發市場的交易活動。 
  國家投資建設的公益性批發市場,為農民和銷售商提供可靠的供求信息,并且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減少了農民種植和銷售商采購的盲目性,保護了他們的利益,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農產品流通的成本。減少農產品的流通成本,并非削減其中的流通環節,而是使其公益化,從而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也使國家能夠有效、快速地調控農產品價格。(本文來源:北京商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