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五億元物聯網專項基金申報工作啟動
2011-7-10 13: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首批5億元物聯網專項基金申報啟動 預計5年發放50億元
權威人士日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首批5億元物聯網專項基金申報工作已啟動,共有600多家企業申報。目前,工信部已篩選出100多家符合條件的企業,未來還將繼續從中選優,最終入圍企業數目尚不得而知。物聯網專項基金總計50億元,預計5年內發放完畢。
工信部、財政部4月聯合出臺物聯網專項基金相關管理辦法。該基金將重點支持技術研發類、產業化類、應用示范與推廣類和標準研制與公共服務類四大項目。
我國目前已形成基本齊全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網絡通信相關技術和產業支持能力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小,但傳感器、RFID (無線射頻技術)等感知端制造產業、高端軟件與集成服務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大。例如,目前我國大陸共有450余家從事敏感元件及傳感器生產廠家,但外資企業占67%。
該人士透露,申請首批物聯網專項基金企業多為中資企業。通過物聯網專項基金引導,有關部門希望培育技術創新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加快產業培育和發展。
遠望谷 (主力買賣)、航天信息 (主力買賣)、同方股份 (主力買賣)等公司紛紛表示,已向有關部門提交申請材料,但目前尚未接到反饋信息。遠望谷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受重視程度上升,相關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公司各子公司均受益于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財政補助。
這位人士表示,對大型企業而言,財政補助是錦上添花,對中小型企業而言是雪中送炭。物聯網行業在最近兩三年發展迅速,不少中小型企業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上占據一定地位,但這些公司融資渠道單一,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
工信部官員:物聯網發展規劃正在制訂完善
新華08網上海6月16日電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綜合處處長安筱鵬在16日舉行的“2011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表示,圍繞物聯網發展的相關規劃和政策正在緊鑼密鼓地制訂和完善中。
今年3月份,國務院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物聯網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今年4、5月期間,又出臺關于支持物聯網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物聯網領域的技術研發、產業化標準制訂。
安筱鵬當天表示,以物聯網為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其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的變革和創新,同時也正在不斷催生出新的生產方式、新的交易方式、新的組織形態、新的競爭格局和新的發展模式。
他認為,物聯網是信息技術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是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的一塊土壤,也是一個具有廣闊前景的新興市場。尤為重要的是,物聯網應用正在不斷地推動信息技術的深入集成和深入融合。物聯網不僅僅是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而且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發動機。
與此同時,安筱鵬也指出,目前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物聯網發展道路上面臨的挑戰,比如來自于物聯網規模化應用的不足,以及對商業模式創新的迫切需求,來自于缺乏能夠整合硬件、軟件、網絡應用等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本能力,來自于物聯網標準化體制的滯后和安全隱患。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物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概念,不僅僅是一個發展理念,正在演變成為政府的行動綱領和資本市場重要的投資方向,”安筱鵬表示。
物聯網扶持政策將密集出臺
物聯網行業近期或再迎兩利好政策。知情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物聯網發展指導意見和物聯網“十二五”規劃已經成稿,目前正在征求意見,如順利可能會在6、7月份推出。
此前,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與方式等做出明確規定,并啟動2011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申報工作。
政策扶持有望加碼
根據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稿,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要在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范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初步構建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建成一批物聯網應用示范重大工程,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骨干企業。
業內人士透露,2011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的總額不足6億元,但目前已有上百家的物聯網企業及科研機構在準備申報材料,而且,像芯片研發、制造、封裝等環節的投入動輒數千萬元,僅靠這部分專項基金并不能解決資金缺口。
對此,財政部企業司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時期,中央財政將根據我國物聯網發展規劃及其產業發展狀況,進一步健全支持物聯網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加強與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作用,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加大對物聯網的投入,并積極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立本地區支持物聯網發展的財政政策。
有知情人士介紹,對物聯網企業的政策扶持仍將集中于重大應用項目。據悉,“十二五”物聯網十大應用的重點領域分別是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環境與安全檢測、工業與自動化控制、醫療健康、精細農牧業、金融與服務業、國防軍事。
該人士還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骨干企業或將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目前我國的芯片研發、制造、封裝與國外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考慮到物聯網產業的信息安全以及搶奪物聯網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目標要求,芯片廠商被寄予厚望。
標準成形至少需2年
“對于物聯網企業的財政支持不會采取稅收普惠政策。”上述人士稱,一方面是因為前期很多企業已經享受軟件服務的相關稅收優惠,另一方面是對物聯網企業的界定還未明確,目前幾乎所有從事信息服務的企業均與物聯網沾邊。
物聯網產業細分行業大多已有國家標準。近年來,我國在傳感器網絡接口、標識、安全、傳感器網絡與通信網融合發展、泛在網體系架構等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方面有相當進展,已具備攻堅物聯網國際標準的能力,是傳感器網絡國際標準化工作組的主導國之一。
但在物聯網總體標準體系建設方面,目前國內外并沒有統一標準。據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秘書長張暉介紹,政府主導的物聯網標準體系如總體架構、標識體系、信息安全、數據接口等標準制定工作今年剛啟動,要形成標準至少需要2年時間。
據了解,物聯網標準制定如今已經吸引了超過100多家企業的參與。“標準化的實質是知識產權的較量。”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物聯網在國內外均處于起步階段,有實力的企業均希望參與物聯網標準的制定,分享知識產權的收益。不過,該人士也指出,這要求企業具有較強的研發和資金實力。(本文來源:國際財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