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市場”特色模式 推動紹興縣紡織產業升級
2011-6-8 23: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位于紹興縣中心城區柯橋的中國輕紡城是亞洲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與全國1/2的紡織企業建立了產銷關系,每年全球有1/4的紡織面料在此成交,市場成交額連續18年位居全國同類專業市場之首。
“產業+市場”的特色模式
中國輕紡城在推動紹興縣紡織業轉型升級、城市建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形成了市場引領地區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進程,推動區域現代化的特色中國輕紡城發展模式。紹興縣以輕紡城為紐帶,形成了社會化的產銷大聯盟,產業支撐型市場與市場引領型紡織集群有機互動,實現了生產與銷售的完美結合。實踐表明,“產業+市場”的特色模式,在推動紹興縣紡織產業轉變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中國輕紡城從自發產生到自覺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壯大,與紹興紡織產業、柯橋城市已經形成了聯動發展,互為促進的關系。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輕紡城市場的角色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其對紹興產業的作用,隨著自身功能、特點的變化在不斷增強。
目前,以中國輕紡城為代表的現代專業市場,已經基本形成了以知識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創新為內容,以科學管理為特點的發展模式。利用市場靈活的經濟組織體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在市場中可以完成商品查詢、訂貨、設計制造、配送、付款等一系列業務。利用市場前沿信息(接近終端消費者),還能推動上下游整合和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現代專業市場能與產業龍頭企業形成互動,更直接的影響產業生產方向;能與城市經濟相互融合,促進城市商貿繁榮;能與現代物流共同發展,做到人、財、物各暢其流。現代專業市場的這些特點,對推動現代產業經濟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市場推動產業技術“革命”
現代專業市場以其開放性、共享式銷售平臺,為廣大產業企業提供了一條低成本擴張的路徑,能吸引本地及周邊地區企業以之為主要銷售渠道。
以輕紡城市場為例,隨著國內各類專業市場日益增多和交易方式的不斷豐富,專業市場的發展也進入到一個更加注重科技性、品牌化、影響力的新的發展階段。輕紡城市場所提供的專業化交易服務極大地降低了交易費用、提高了交易效率,促進了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生產水平的提升,有效地克服了分工深化與交易費用上升的矛盾,而專業分工與協作水平的提高則促進了生產社會化,成為工業化的基礎。
輕紡城市場作為一種大規模集中交易的制度安排,形成了需求集聚效應,從而對大規模生產提出強烈要求,成為本地及周邊地區紡織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誘因,推動了區域工業化進程;輕紡城市場內積聚了大量同類或相關類別商品的交易主體,市場接近完全競爭狀態,形成了競爭機制強化效應,迫使經營者不斷調整自己的產品和營銷思路,關聯紡織企業不斷加大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力度,從而加速紡織產業升級和區域工業化進程,提升了區域工業化水平,紹興縣紡織業的“化纖革命”、“無梭化革命”、“印染技術革命”都與輕紡城市場強大的帶動作用分不開。
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
輕紡城的發展歷程及自身特點表明,其在總體上是屬于產業誘型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聯動發展的特征非常明顯。
本地歷史悠久的紡織產業既是催生輕紡城市場的重要誘因,也是其實現持續繁榮的關鍵支撐。本地及周邊紡織產業集群作為相關人力資本、專業技術、基礎設施等各類要素集聚的場所,為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的公共平臺,使得集群內的企業具有迅速將需求信息或新技術轉化成產品、服務并推向市場的能力,以滿足輕紡城市場內不斷變化的需求;紡織產業集群的專業化分工協作效應提高了生產效率,集群內要素的共享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為輕紡城市場提供了極具優勢的產品,提高了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和生命力;紡織產業集群內企業的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對破解輕紡城市場內部及與其它市場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困局發揮了重要作用,助推市場內涵化、差異化發展。
因此,推動縣域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走市場與產業共同發展,突出市場引領帶動作用之路。
——提升市場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增強市場帶動作用。輕紡城市場的規劃建設與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既包括對市場布局和各項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也包含對交易主體、客體、行為的管理和服務等。在推動市場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合理布局、市場繁榮與規范、搞活與管制等諸多問題,因此,市場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協調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確定市場整體發展思路時,要避免硬件設施建設與軟件管理服務相脫節,致力形成推動市場發展的合力。在規劃管理中,要站在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加強對輕紡城市場的研究,科學編制市場發展空間布局規劃,不斷提升市場管理水平。
目前,輕紡城在基本建成的“南北中西東”五大市場分布格局的基礎上,正著力按照國際化和現代化城市市場理念,加強城市建筑景觀與輕紡城市場的整體協同規劃,加強傳統業態市場形象改造,完善城市與市場的交通、物流規劃。同時,全面優化市場經營環境,加強市場投資服務,完善中國輕紡城審批服務中心,加強市場金融服務,解決中小經營戶的融資難問題等也是提升市場管理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科學進行市場的建設和管理,必將確保相關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與利用,既可以保持市場長遠發展方向的穩定性,也為具體歷史時期發展策略的靈活性提供可能。
——增強市場可持續發展力,用創意和品牌提升產業競爭力。輕紡城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重點要突出創意和品牌兩大增長點。培育扶持紡織創意經濟,將這一具有高知識性、高附加值、強融合性的經濟形態與紹興傳統紡織產業和輕紡市場更好融合,這是現代經濟的重要體現,也是產業、市場、區域、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內容和動力。為此,輕紡城要進一步完善創意產業研發平臺,以創意大廈和科創大廈為載體,扶持浙江紡織工業研究院等紡織科研機構,加快紡織生產企業主輔分離進程,推進中國輕紡城紡織創意中心建設,大力引進紡織創意研發機構和高級人才,尤其是“國字號”品牌、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國寶型”人才,進一步加強與國家部門、協會合作,為創意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品牌是一種無形資本,具有典型的廣義虛擬經濟屬性,能形成自累積增值效應,從而提升產品、企業、行業、區域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專業市場自身品牌形象的提升能吸引更多知名企業和實力經營戶入駐,而知名品牌企業的入駐則會進一步提高市場的美譽度和影響力,通過兩者形成良性循環,促進輕紡城品牌經濟的發展。
——注重市場與城市經濟融合,推動市場、產業、城市聯動發展。輕紡城作為紡織品市場,它的作用不僅是紡織品的交易場地,同時更是一個帶動城市商貿經濟持續繁榮的策源地。柯橋城市與輕紡城市場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輕紡城市場的發展在對柯橋城市化功能提出強烈要求的同時,也為柯橋城市建設提供了資金、勞動力、人才等要素資源,以及高密度的社會聯系和經濟關系,形成了產業促動效應、人口和要素集聚效應、城市空間重構效應,為區域城市化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繼續發揮市場與城市聯動發展過程中,要鼓勵市場蘊含的豐盈資本,參與到柯橋城市建設中;要借助市場大規模集聚的人流、商流集聚提升柯橋商貿人氣;要利用市場的發展引領著城市空間格局的調整和變化,以輕紡城目前確定的市場區域為核心,加快推動柯橋縣城“北工、中城、南閑”的中心城架構。
——堅持市場開放性和國際化,拓展更廣闊營銷渠道。作為專業市場的主體,經營戶階層集中體現了商品經濟的本質特征,即資本的趨利性。他們的活動范圍只受到體制、行業以及交通、通信等條件的約束,哪里存在利潤空間他們就會在哪里出現,這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魅力所在。但同時,專業市場要突破瓶頸,還要將眼光放的更廣闊,要時刻關注國際市場,致力占領國際市場。因此,輕紡城市場的發展,要繼續堅持開放性和國際化的特點。
輕紡城市場要繼續為本地及周邊乃至全省、全國紡織企業提供對接國際市場、開展外貿出口、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低成本共享式平臺,成為眾多中小紡織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依托和載體。要致力實現市場銷售網絡國際化、商品來源國際化、經銷商和采購商的國際化,以及投資、運行、管理和規則的國際化等,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將輕紡城建成一個連通全球的商脈網絡和分工協作體系,并成為全球紡織供應鏈中的核心環節。
——完善市場配套體系,發展紡織相關產業。輕紡城市場在與紡織產業聯動并引領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還要注重其他配套附屬經濟類型的重要性。其中,會展經濟和總部經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個經濟類型。會展經濟屬于高收入、高贏利、強帶動的生態型朝陽產業。發展會展經濟,利用市場發展過程中所培育和構筑的商脈網絡為展會提供重要商業資源,利用產業集群的強大產能支撐會展內容的豐富,尤其要大力提升一年兩次“紡博會”的影響力和實效性,同時發展紡織類系列展會,帶動產業和城市商貿發展。
總部經濟是現代城市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具有高集聚、高增值、集約型等特點。輕紡城發展總部經濟一方面要促使一批本土紡織企業做大做強,逐漸成為在行業內、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企業、大集團。另一方面要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從而形成公司總部或地區總部、營銷總部、生產總部等的集聚效應。要真正使輕紡城實現“交易模式公司化、運行方式國際化、交易主體全球化、交易時間全天化”的目標,要突破了傳統市場攤點式的交易模式,推動市場空間結構由平面型向立體型演變、由經營戶集聚區向公司集聚地轉變。(本文來源:市場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