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履行國家戰略 打造西江“水上高速公路”

2011-6-6 1: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將內河水運上升為國家戰略。《意見》明確:我國將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那么,作為國家發展重點之一的西江航運干線,目前在建設“暢通、高效、平安、綠色”水運體系方面,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有關部門近年來都做了哪些努力與探索?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帶著這些問題, 5月25日,借本報“內河水運行”主題采訪活動之際,記者采訪了廣西海事局局長李國凱。

    創新監管機制保障西江安全暢通

    “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為保障西江黃金水道的安全暢通,近年來,我們創新監管機制,在西江沿線各海事、船檢等涉水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建立了上下游各海事機構之間、跨省跨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聯動機制,形成了上下、內外一致聯動的工作格局。”

    李國凱告訴記者,近年來,該局在西江沿線廣西海事各分支局轄區之間,建立了合作聯動機制,實施聯合監管,定期開展西江干線跨轄區巡航執法;與廣東海事局、廣西船檢局緊密合作,聯合簽訂了《西江航運干線海事管理業務協作協議》,并與廣東海事局聯合推廣《珠江航行指南》,實施了聯合巡航執法,對西江安全的共性問題、突出問題,力求步調一致地解決。此外,還加強與在西江沿線交通、漁政、水利、氣象、公安等相關涉水單位的聯動協作。這種監管機制的創新,整合了西江沿線海事監管資源,推進了西江水上交通安全監管鏈的無縫銜接,極大提升了監管效能。

    “也正是依靠這種機制,我們才能多次成功應對長洲樞紐長時間、大規模船舶待閘事件,多次成功化解長洲樞紐船閘滯航壓力,有效預防了長洲樞紐滯航現象的發生。李盛霖部長、徐祖遠副部長都對我們在長洲樞紐‘保安全、保暢通’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贊揚。”李國凱說。

    健全搜救體系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應急搜救是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的最后一道關口。據李國凱介紹,為有效提升西江干線水上應急反應能力,近年來,該局在西江干線及主要支流的廣西11個地級市,協調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水上搜救中心,形成了覆蓋西江全線的水上搜救組織體系。同時,著力完善搜救協作機制,在西江沿線轄區內形成了海事、救助、漁業、軍警、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專群結合、軍地結合的海(水)上搜救應急聯動格局。

    “目前,廣西海(水)上搜救中心總值班室與西江沿線各市級搜救中心、總值班室與搜救現場之間,都能實現語音和視頻信息的互聯互通。”李國凱告訴記者,為提高西江沿線水上重大突發險情的處置能力,該局還聯合柳州、南寧等地政府部門,組織了多次內河突發險情應急反應演習。在實戰中,極大提升了西江航運干線水上應急能力。

    2008年,在崇左特大洪水期間,該局緊急協調2架搜救直升飛機實施救援,空投3.1噸救援物資,救助了6000多名被困群眾;2010年6月,該局還協調直升機成功救助了金秀縣三江鄉13名被洪水圍困群眾,并成功處置了藤縣西江大橋船舶碰撞事故。這些搜救行動都得到了廣西自治區主要領導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評價。

    發揮專業優勢服務西江沿線經濟發展

    服務是交通運輸業的根本屬性。近年來,該局充分發揮海事專業技術優勢,積極踐行部黨組“三個服務”重要理念,為服務西江沿線經濟發展作出了海事應有的貢獻。2009年,該局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僅“十一五”期,該局就對西江沿線航電樞紐、港口碼頭、航道整治、跨河橋梁等86項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工程項目,進行了安全評估和技術論證,提供了防污染和施工通航安全技術支持,加強了現場監管維護,保證了這些重點工程的順利進行和通航安全。同時,該局還積極服務內河口岸開放,針對桂東南地區溝通港澳的重要貨物運輸中轉站——平南縣武林港的開放問題,在該港未獲批準成為開放口岸情況下,該局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出臺了自武林港開航至港澳的船舶在梧州申報出口岸手續的靈活措施,解決了航行港澳船舶的出口岸問題,受到當地政府和企業好評。

    此外,該局還圓滿完成了“中國—東盟博覽會”、廣西區黨委郭聲坤書記考察調研 “西江億噸黃金水道”、自治區主席馬飚乘海巡船考察桂平大藤峽樞紐工程選址等重要活動的水上交通組織及安全保障工作。成功舉辦了“西江航運經濟發展”、“船員發展”兩個論壇,提出了“打造西江水上高速公路,推進沿江航運快速發展”等合理化建議。

    眾多客觀因素考驗西江航運安全

    “近年來,雖然我們在西江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很多客觀問題,嚴重威脅著西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李國凱告訴記者,目前,航道等級低,通航能力不足;船舶總體技術狀況落后,平均噸位小,標準化程度低;碼頭裝卸工藝落后,機械化程度低;船閘管理混亂無序;航運企業專業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仍然客觀存在。

    “除一些樞紐缺乏過船設施或通航能力不足外,西江干線上已建的跨江(河)橋梁,大多數凈空高度不能滿足航道規劃要求,限制了航道通航能力的提升。同時,碼頭建設占用公共航道,影響航運安全、暢通的現象也依然存在。”他告訴記者,目前,西江干線上部分已建碼頭泊位占用公共航道進行調頭、靠離泊作業,部分碼頭回旋水域甚至超出公共航道外邊線,使得本已不寬的航道更顯擁擠,嚴重影響了船舶通航安全和公共航道航運效率。這種情況也或多或少存在于一些在建碼頭中。

    “建議有關部門增加資金投入,加快航道及樞紐過船設施建設,改善通航條件,加快推進船型標準化,提升港口科技含量,制定出臺符合西江黃金水道建設規劃要求且適合廣西實際的跨河橋梁通航尺度標準,大力倡導建設挖入式港池,嚴格禁止侵占航道等行為的發生。”李國凱說。

    履行國家戰略打造西江“水上高速公路”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和張德江副總理的講話精神,以打造西江航運干線‘水上高速公路’為重點,建立西江航運干線全方位覆蓋、全天候監控、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現代化水上安全監管系統和應急搜救體系,在海事管理中真正做到‘看得見,聽得到,管得住,趕得上,救的起’,打造西江流域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水上交通安全環境。”李國凱說。

    據悉,“十二五”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該局將開展水上巡航、監管、搜救一體化監管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立體巡航管理模式,在重點水域實施船舶定線制,并利用西江流域干線船舶動態監控系統、渡船動態監控系統等,對重點船舶、重點區域實行定位和動態視頻監控。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內河水上搜救能力建設,建成海事應急管理平臺、應急輔助指揮系統以及水上安全通信系統,基本達到搜救立體化、反應快速化;建設現代化水上安全監管系統,積極聯系地方政府,完成南寧、貴港、梧州、柳州4個應急反應和搜尋救助基地,建設沿江應急通訊指揮系統和沿江CCTV視頻監控系統,對重要航段和船舶密集區實施實時監控;并在內河運輸船上配備AIS、GPS、和VHF。

    此外,該局還將大力構建綠色內河水運體系,建設船舶污染監視監測系統,對內河新建運輸船舶安裝油污水處理(或儲納)和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設施。推廣應用船載危險品管理系統,實現船舶污染物接收作業監管電子化。在貴港、梧州、南寧、柳州等主要港口設立小型溢油設備庫,并完善溢油應急處置機制建設,推進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理市場化。

    “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江一定能建設成為‘船暢其運、貨暢其流、人暢其心’的水上高速公路。”李國凱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