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歐貿易投資合作帶來雙贏
2011-6-30 13: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結束了為期5天的歐洲之行。盤點溫總理此次出訪匈牙利、英國和德國的成果,經貿方面可謂收獲頗豐:中匈簽署了投資、基礎設施、金融、物流、文化等領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溫家寶承諾將購買一定數量的匈牙利國債,并將提供10億歐元(約合14億美元)專項貸款資金用于兩國企業合作項目;中英簽署了總價值達42億美元的系列經貿協議,兩國領導人重申將進一步挖掘合作潛力,努力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目標;中德簽署和發表了近20個合作文件,達成的商業合同金額超過150億美元。《紐約時報》評論稱,這些交易標志著中德關系的一個重要轉變,即德國試圖在中國尋找更大市場銷售其高科技產品。 在歐洲諸國負債過度、籠罩在債務危機陰霾的大背景下,中國對歐洲發出的任何充滿信心的信號理應受到歡迎,包括上述與英國、德國簽署的一系列經貿協議。但是,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在歐盟,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日益抬頭,針對中國限制政府采購和稀土出口,歐委會正在建議采取報復性措施。不僅如此,中國的投資也令一些人擔心中國試圖運用其積聚的儲備廉價購買歐洲的“寶物”。另一些人則采取了反對的立場,對辱罵中國的言論保持沉默,但卻尋求保護其產業免受中國競爭的沖擊。據英國《經濟學家》雜志電子版報道,歐盟著名智庫ECFR在即將發布的一份題為《爭奪歐洲》的研究報告中闡述了中國如何改變歐洲經濟現狀,借用19世紀末歐洲對非洲的爭奪激發歐洲人對其在世界上衰落、中國崛起的恐懼。
事實上,近來中歐貿易摩擦日益增多,歐盟不時對中國舉起制裁大棒。5月中旬,歐盟首次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銅版紙動用反補貼措施,未來5年內將征收4%至12%不等的反補貼稅,同時還掄起了反傾銷的大棒,征收8%至35.1%不等的反傾銷稅。被逼入墻角的中國很快作出了回應,宣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征收12.6%至56.7%的反傾銷稅。目前,針對歐盟計劃對來往歐洲的飛機征收碳排放稅的新的爭端已經爆發,中方已表示將抵制購買空客飛機。
從《經濟學家》援引提前獲知的《爭奪歐洲》報告的內容來看,歐洲人對中國的擔憂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其一為債券外交。過去一年里中國購買了西班牙和希臘國債,溫家寶在此次歐洲之行中還承諾購買匈牙利國債。對負債累累的歐洲國家的政治家們來說,這些行動使中國成為其最后貸款人,對歐洲在諸如貿易互惠、氣候變化和人權問題上對中國保持統一陣線姿態的能力有重大影響。其二是直接投資。5年前,中國對歐洲的直接投資總額為13億美元,而2011年迄今已有3個協議的金額超過了這一數字。其三是歐洲企業在中國被排除在公共采購之外,歐洲希望中國開放政府采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