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資訊:F2C交易協同模式將成電子商務主導
2011-6-28 15: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電子商務給我們帶來無限的網絡生存暢想的時候,那些商業敏感度特別高的一批企業管理者非常重視企業門戶的建設。有人簡單地認為擁有網站就擁有了電子商務,然而,這種觀點在研究學者的視野中遭到質疑,“當前企業電子商務開展還處在最初級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網站成為密封玻璃下企業產品的展示臺,使得潛在的消費者看在眼里,悶在心里”, -
博科資訊資深顧問說,“這種情況普遍存在,在供給和需求的接洽鏈上還存在相望而不能及的尷尬狀態”。
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了商機呈現、信息交流、電子交易、交易協同四個階段。
商機呈現是電子商務的原始雛形,也是互聯網進行電子商務的自然萌芽。我們知道互聯網的主要作用是信息傳播,所以網民們就會很自然地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發布與商品叫賣。當買方瀏覽到信息后,通過賣方留下的聯系方式與之進行聯絡和溝通。然后生意的成與不成就在于買賣雙方的自然溝通,與網絡就不再相關。這是基于互聯網的一種很自然和樸素的電子商務應用,也是電子商務的基礎和根源。目前,這種方式廣泛地存在于網絡社會中。然而,如果僅采用這種應用方式,其范圍則很窄,也很雜,所服務的對象基本上都是個人用戶,內容一般是二手買賣或是舊品轉讓。
信息交流是第一階段的自然延伸,這階段還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平臺提供專用的網絡溝通工具進行商品交易的溝通,以及對訂單進行信息處理。目前,一般的網絡平臺都擴展和自帶基本的信息交流工具,這樣買賣雙方可以很自然地利用平臺的交流功能進行在線溝通和交易談判。而對于那些專注于電子商務的應用平臺,則利用電子商務平臺與后端的訂單系統進行訂單信息交換處理。這樣,從商機展現到交易達成的完整交易信息流就可以在互聯網上完成。
當訂單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處理的時候,電子支付就成了電子商務最迫切的要求。只有解決了電子支付的問題,電子商務才能算真正開始;也只有解決了電子支付的問題,互聯網上的電子商務應用才能蓬勃發展。當電子支付實現后,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變得方便和快捷得多。除了實物交付以外的操作,買賣雙方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完成,這省掉了很多買賣雙方的交流溝通成本以及時間成本,同時也節省了賣方的貨品存放、保管、處理等人工成本,省去資金支付的麻煩,從而大幅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
很顯然,電子商務在前三個階段的發展,主要是基于第三方平臺提供商模式發展而來。當電子商務在第三方平臺上發展到第三個階段后,就會開始遇到發展瓶頸。因為在第三方平臺模式下,平臺上云集了各種各樣的賣家,各自對自己的產品負責,產品種類、產品質量及服務參差不齊,各個賣家無法形成自己的交易規模優勢。同產品的賣家之間會形成殘酷、激烈的競爭,在殘酷的競爭下,第三方模式必定要向其他兩種模式進行轉移,從而進化到電子商務的第四階段——交易協同階段,而最后生產商模式會占據電子商務的主導。在生產商模式下,社會就只存在生產者和終端消費者兩種基本角色,中間輔以物流服務商。所以,目前存在的中間掮客,如分銷商、批發商、零售商等中間職能服務商都將慢慢消失。電子商務平臺是溝通與交易的工具,銀行是資金支付的工具,物流服務商忠實的執行產品交付,供應鏈將不在冗長而難以掌控,牛鞭效應也將不再作惡。所以,在交易協同階段,生產商必須通過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質量,優化自己的供應鏈,以及降低價格來吸引住終端消費者。生產商必須和終端消費者進行更為密切的協同互動。
在剛過去的2010年里,被評為物流十大人物沈國康先生認為:“電子商務必定走向交易協同的生產商模式(或稱F2C),在這種模式下用戶個性需求與工廠定制生產成為關注的焦點”。前面三個階段的主體是貿易商或者平臺商,生產商喪失了為消費者直接服務的機會,平臺貿易商掌握了市場的話語權,甚至是產品的定價權利;貿易廠商的結算延期加大了生產制造企業的資金壓力;線上線下渠道惡意競爭,一種產品兩種價格屢見不鮮;平臺物流服務能力差造成差評惡評的用戶體驗,嚴重影響了廠商的品牌價值等等因素都是廠商與消費者同時追逐這種生產商模式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