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來西藏公路從無到有 交通建設成就輝煌
2011-6-28 11: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環境的原因,西藏沒有一條正式公路,沒有一輛民用汽車,經濟往來全靠人背畜馱,社會發展極為緩慢。
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公路;到2010年年底,全區公路已達58249公里,用“短短60年跨越上千年”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在西藏,筑路難,護路更難。因氣候環境惡劣、地質災害頻發、公路技術等級低等原因,其養護難度之大,國內外罕見。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一代又一代養路工人,用他們的雙手保障了公路的常年暢通。
近日,記者就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西藏公路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成就、“十二五”規劃的落實等問題采訪了區交通運輸廳公路管理局副局長何子文。
記者:請您談談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西藏公路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成就。
何子文: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西藏公路從無到有,交通建設成就輝煌。特別是“十五”以來,投資規模不斷增長,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發展成就不斷顯現。10年完成交通建設投資407.8億元,公路總里程從22503公里增加到58249公里,等級以上公路從10647公里增加到32826公里,瀝青路面從1737公里增加到819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從1.8公里增加到4.8公里,鄉鎮公路通達率從52%提高到99.7%,建制村通達率從56%提高到81.2%公路設養里程從17981公里增加到55856公里,客運班線從不到100條發展到353條,交通制約全區經濟發展的“瓶頸”基本緩解。
記者:怎樣理解公路交通運輸事業在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何子文:60年來,公路交通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為西藏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幾十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公路是民族團結之路,是西藏社會文明進步之路,是西藏人民的富裕幸福之路。
一是保障了西藏社會事業史無前例的發展。交通的快速發展改變了西藏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旅游開發、文化繁榮和社會全面進步。農村公路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城鄉交流,為農牧民走出深山、農副產品進入市場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拉動了西藏經濟持續增長。西藏交通部門充分發揮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長遠的帶動作用,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刺激經濟增長。“十一五”時期,在西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占30%以上。
三是促進了農牧民收入不斷提高。在公路建設項目中,通過優先租用群眾的施工機械設備,優先使用群眾自采的沙石料,優先安排群眾進行施工材料的運輸等方式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參與公路工程建設。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以來,農牧民群眾通過公路建設直接增加現金收入29.6億元。
四是鞏固了國家邊防,促進了民族團結。隨著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把西藏與祖國內地緊緊聯結在一起。大批的西藏各族青年到內地學習文化知識、專業技術,深刻了解了黨的民族政策,有力促進了西藏與祖國內地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增進了西藏各族人民與兄弟民族的團結。
記者: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全區公路養護工作的亮點、特點和現狀?
何子文:2010年底,全區公路通車里程58249公里,設養里程55856公里,設養率95.9%;設養里程較“十五”末39502公里增加16354公里(其中增加設養省道919公里),增長40.79%;國省道和農村公路優良路率分別達到60.2%和42.2%,國省道MQI值(公路技術狀況指數)為71.6。
近年來,全區公路養護工作主要有兩大特色、四個亮點。
一個特色是圍繞大局不斷提高“三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更好服務;另一個特色是傳承和弘揚西藏養路工人精神,緊扣時代脈搏賦予道班工人精神新的內涵,形成具有時代特色和公路特點的行業文明。
四個亮點:一是積極推行“預防性養護”理念,公路養護逐步由矯正性、被動性、突擊性養護模式向及時性、預防性、規范性養護模式轉變;二是堅決做好應急保通工作,公路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公路阻斷時間明顯縮短;三是貫徹“以人為本、以車為本”行業新服務觀,通過公路安全保障工程、高山道班社會救助站、發布出行信息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四是通過體制改革建立適應形勢發展的新機制、新體制,有效解決管養職工隊伍缺員、管養經費投入不足及系統職工民生問題。
記者:全區公路系統如何解決一線養路工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
何子文:多年來,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為解決道班工區養護職工的實際困難,盡量選擇靠鄉鎮的地方修建工區,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工區道班修建溫室,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吃水、吃菜,用電、看電視難的問題。在全區修建了10個學生食宿站點,將一些高海拔和遠離城鎮的職工子女集中到學生食宿站就學,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記者:“十二五”時期,全區公路系統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何子文:“十二五”時期,全區公路系統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以“卡脖子”路段整治改建為主,實現5條國道全線黑色化,進出藏公路快速化;二是完善以“三縱、三橫、六個通道”為骨架,15條省道為基礎的干線公路網絡化;三是實現60%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農村公路黑色化;四是完善安全保障和服務設施,強化應急保通能力建設,服務保障體系化;五是整合資源,加快信息系統建設,實現交通出行信息化。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西藏公路交通運輸事業在“十二五”的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何子文:“十二五”的發展思路是: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西藏的目標任務,以科學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為主題,抓住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這條主線,著力推進進出藏公路快速化、干線公路網絡化、農村公路黑色化、服務保障系統化、運輸管理規范化、交通出行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交通運輸事業大建設、大發展、大跨越,基本適應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要求,為西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萬公里,5條國道全部實現路面黑色化,實現縣縣通油路,60%以上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提升經濟干線通暢水平,消除省道斷頭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農林場和所有邊防站點通公路,打通邊境橫向通道(中段),初步建成拉薩及各地區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鄉鎮客運班線覆蓋率達到80%,通油路的鄉鎮客運班線通達率100%,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