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嘗鮮”京滬高鐵 感覺舒適關注各異
2011-6-28 11:47:00 來源:網(wǎng)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京滬高鐵開通運營進入倒數(shù)階段。中國官方27日組織數(shù)百名中外記者搭乘試運行列車,提前體驗乘坐京滬高鐵的感覺。
中新社記者在列車上采訪了一些外國同行。除了“舒適”這一普遍性的感受外,各國記者的關注點各不相同,涉及高鐵運營的方方面面。
“這里像飛機的商務艙一樣舒適”,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加拿大環(huán)球電視網(wǎng)記者Jas Johal今天很是高興。他表示,能這么快速的瀏覽中國的鄉(xiāng)村風景感覺真的很棒。
對于高鐵,Jas Johal主要關注3方面問題:這么高速度下,安全能否保障?當前的票價能否被居民所接受?高鐵未來會不會向二三線城市間發(fā)展?
Jas Johal說,在北美現(xiàn)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鐵,因此中國未來會怎么做,大家都在觀望。
BAND巴西電視臺記者帕特里西亞則有些失望。她表示,她本想用一組展現(xiàn)高鐵速度的鏡頭讓巴西人感受中國的發(fā)展,但等來等去,電子顯示牌上的數(shù)字一直在300km/h左右。
帕特里西亞說,她目前還不是很了解中國為什么要降低速度。不過能坐上新火車,依然非常高興。“巴西未來6到8年估計都很難出現(xiàn)這樣的火車。此外,我覺得最棒的就是這里有美麗的會說英語的"高姐"。
新客人似乎對一切都充滿好奇,而已經(jīng)在中國呆了22個年頭的Ted Plafker的表現(xiàn)就很是“淡定”。這位英國《經(jīng)濟學人》周刊駐華記者自上火車起,就開始用漢語和列車工作人員侃起了大山。
Ted Plafker回憶說,他第一次在中國坐火車還是1989年,當時從北京到廣州花去了40多個小時。他表示,對比來看,坐上今天這樣的列車,感覺實在是太好了,唯一的缺點就是列車行駛過程中無線網(wǎng)絡一直時斷時續(xù)。
Ted Plafker表示,對于中國高鐵的發(fā)展,他和他的歐洲朋友們并不感到新奇。一方面,歐洲一些國家已經(jīng)有了高鐵;另一方面,考慮到中國這些年來經(jīng)濟增長的速度,其在鐵路建設上的大步向前也就自然不會令人驚訝。
正因為如此,Ted Plafker更關注高鐵背后的故事。“高鐵的成本、知識產(chǎn)權問題還有中國鐵路建設中的一些腐敗現(xiàn)象,可能是我的讀者想要我去了解的東西。”
和外國媒體不同,港澳媒體所關注的東西更有本土的味道。香港經(jīng)濟導報高級記者張涵表示,對京滬高鐵最深的印象就是寬敞。而座位下有電源插座的設計也讓這里比一般列車更顯人性化。
張涵表示,相比于乘車感受,香港讀者可能更想了解這條線路在盤活沿途商業(yè)和地產(chǎn)方面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在我個人看來,京滬高鐵將逐漸盤活沿途的商業(yè)圈,尤其是在三四百公里左右的中距離上,其效果將尤為明顯。不過,所謂高鐵拉動地產(chǎn),可能還處在炒作概念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