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山西:借政策利好 破解物流頑癥

2011-6-27 20: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6日,國家出臺了鼓勵物流發展的8條意見,其中,為鼓勵物流業的發展,政府將在土地、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此外,在“十二五”規劃中,山西省將物流業列為七大支柱產業之一予以重點支持發展。從中央到地方,物流業受到高度重視,然而,目前,在山西省物流業特別是商業物流業中,卻存在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人才流失嚴重、物流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在機遇面前,山西省物流業急需“破繭化蝶”。 
  前些日子,省城蔬菜市場出現了一個怪現象,一方面地頭的綠葉菜賠本賣也少人問津,另一方面市民在菜市場卻很難買到便宜菜。對這類怪現象,許多人把矛頭指向流通環節,認為物流環節的“高加價”推動菜價上漲。而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推動物流業發展的8項配套措施,被稱為物流業的“國八條”,直指流通行業幾大頑癥。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不是物流上漲的幕后黑手?山西省物流產業有什么樣的癥結?該如何發展? 
  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這兩天西瓜大量上市,記者注意到,海南文昌的西瓜受膨大劑的影響,銷售困難,去年每公斤4元的西瓜,現在1.2元/公斤都賣不出去。事實上,海南當地陽光充足,適宜西瓜生長,但當地1.2元/公斤的西瓜,運到太原就得賣3元/公斤,每公斤1.8元的差價都讓中間的流通環節拿去了,瓜農和消費者都受到損失。 
  “現在蔬菜從生產地輾轉到消費者手里,價格居然能翻20倍,原因一個是運輸成本高,另一個是中間環節成本高,像過路費、進場費等,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蘇建民說,不管蔬菜還是食品,不同的產品從產地到銷地,再到走上居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其成本構成是不一樣的,有的在購銷環節交易次數多,交易成本就高,有的運輸距離長,運輸成本就高,有些存儲環節經過挑選、整理等過程,倉儲環節的費用就相應較高,這些都構成了產品的銷售成本上升。物流行業普遍認為,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流通成本的上漲,如,菜農地頭的蔬菜銷售價是很低的,當經銷商收購后運到省城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就要加價,再流通到超市去,超市要收進場費……這些都構成了流通成本。 
  貨車司機王瑞平從事貨物運輸好多年了,他拉運貨物一趟下來總會收到幾個這樣那樣的罰款單。他說,現在跑一趟貨運的費用是3640元,跟去年沒什么變化。而且,為了減少公路亂罰款,他只好選擇走高速公路,這樣下來,油耗成本就由去年每公里1元漲到現在的7.5元,成本漲了7倍。“公路的關卡太多,我跑的貨運專線上,不到100公里的路設了7個卡,使運輸成本高了很多。”他說,物流成本漲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成本肯定就會攤到消費者身上。 
  中間商追求高利益 
  今年5月,太原市蔬菜批發市場近九成蔬菜價格下跌,以生菜、油菜、白菜為代表的葉菜類蔬菜下降幅度尤其大。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為圓白菜,較前一段時間下降了近6成。太原市小店區寵家寨村一位菜農介紹說,他家今年的蔬菜種植面積比去年多了兩倍,雖然種植面積擴大了,但收益還達不到去年的一半。今年,他家兩畝地里的菠菜全砸在手里了,沒有菜販來收,只好自己拉到菜市場去批發。他說,他在批發市場賣菠菜,甚至不按重量銷售,而是把菠菜扎成兩三公斤的捆,按1元/捆的價格賣。“菠菜種子比去年漲了不少,施肥、大棚薄膜等都是成本。此外,雇一個人工錢每天最少50元,我都不敢雇人了……”這位菜農說。 
  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蘇建民稱,造成終端蔬菜價格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間環節的利益,中間環節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消費者購買菜付出的代價就高。一些批發蔬菜的經紀人批發蔬菜時,不是看哪種菜好,而是看哪種菜利益高,到頭來造成農民的菜爛在菜地,消費者總是購買高價菜。 
  物流行業“叫屈” 
  “去年一碗面5元,今年漲到了8元,而我們運送的貨物起價由去年的5元/件降到現在的3元/件,還能賺到錢嗎?”在省城朝陽物流園區,一位主營太原到興縣貨運業務的老板介紹說,許多人把物價上漲的矛頭指向物流行業,他覺得有些委屈。現在老百姓的貨物運輸主要靠物流,雖然運輸成本如油價、過路費等都在提高,但省城貨運市場的運費卻逐年降低。 
  這位老板表示,不少同行為了爭取貨源紛紛壓價,為了不讓自己的客戶流失,他也不得不采取降價的方式。“降價帶來的損失,只能企業內部消化。這種價格戰,其實就是消耗戰,看誰能耗到最后。”他說,目前,省城經常出現貨運公司突然關門歇業的事情,跟這種無序競爭有很大關系。 
  “產品在產地價格低,到了消費者手里價格就高了。與此同時,一些物流企業卻不斷地抱怨,他們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了。”省交通運輸廳綜合運輸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山西省物流企業利潤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山西省物流效率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是17.8%,而山西的這一指標達到了28%。(注:物流費占GDP的比重越大,效率越低。) 
  蘇建民介紹,在太原、西安、鄭州經濟大三角中,4A級物流企業在山西有6家,在陜西有6家,在河南有14家。山西沒有3A級以下物流企業,而陜西有3A級物流企業9家、2A級1家,河南有3A級物流企業10家、2A級6家。這些數字說明,山西省物流企業結構還不夠完善,缺少企業梯度等級。此外,山西省現在貨運車輛40多萬輛,戶均不到兩輛,而且由于物流組織的多、小、散、亂,既沒有規模效益又沒有管理效益。(本文來源:黃河新聞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