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經濟究竟“荒”什么

2011-6-25 14: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如果盤點近段時間媒體上出現最多的一個字,那么“荒”字可以當之無愧地上榜。比如勞動力市場有“用工荒”,資本市場有“錢荒”,建房要面對“地荒”,用水用電用油則有“水荒”“電荒”“油荒”……在這一系列“荒”的背后,中國的經濟究竟出了什么漏洞,這才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按照字典的解釋,“荒”即意味著短缺。短缺曾是計劃經濟體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中國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舉改變了短缺經濟的面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供給大于需求的狀況進一步發展,市場開始步入了過剩經濟的階段。進入21世紀后,過剩經濟的特征進一步明顯。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鋼鐵、煤炭、汽車、電子等領域產能過剩問題非常突出,以至政府不得不采取財政、金融等多種措施進行調控。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卻出現了大拐彎,從一度過剩的經濟狀態再次恢復到“短缺”的狀態。但值得提醒的是,這次的“短缺”和計劃經濟時代的短缺有著本質的區別。計劃經濟時代從生產資料到生活資料幾乎全面短缺,但目前的短缺在生活資料方面幾乎很少,主要表現在勞動力、資本、土地以及能源、電力等生產要素方面。
表面上看,這些生產資料和要素好像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比如我國自2004年開始在東南沿海地區就出現了“用工荒”現象,到現在則愈演愈烈,甚至一直以來都是勞動力輸出大省的中西部地區也紛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問題!坝霉せ摹弊钪苯拥暮蠊,就是勞動力的價格持續上升;資本短缺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近段時期受緊縮政策的影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不斷飆升。據有關部門調查,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到50%,在民間擔保中,有抵押物時年息達20%,無抵押物則高達50%到60%;再比如“電荒”,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今年我國將缺電3000萬千瓦,多地拉閘限電不可避免。
但是,當我們透視各種各樣的鬧“荒”災的背后,卻可以發現更應該讓人深思的問題。在“用工荒”的背后,是由城鄉割裂的戶籍制度導致勞動力市場分割、長期工資水平低下釀成的惡果。如果消除戶籍制度的藩籬,努力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那么仍有上億的農民將進入城鎮勞動力市場,用工荒問題將隨之消失;中小企業的資本短缺源于金融體制的不完善,由國有壟斷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抓大放小”,而民間金融機構仍不發達,不少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如果能打破銀行業的壟斷局面,允許民間金融機構的大力發展,從地下金融成為陽光金融,那么中小企業的“錢荒”就將大大緩解;同樣,從電荒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體制的缺陷,在“市場煤、計劃電”的框架中,不少電力企業陷入了越發電越虧損的尷尬局面中,于是出現了一方面嚴重缺電,另一方面不少電力企業被迫停產的現象。如果能理順煤電關系,形成煤電良性聯動的機制,電荒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見,從本質上來說,中國的經濟“荒”是一種體制性的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料的短缺。也就是說,現階段缺的其實并不是勞動力、資金、電等這些東西,而是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只有盡量減少政府“有形的手”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中國經濟“荒”才能逐漸消失,國民經濟才能實現穩定順利地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