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治慢”要對癥下藥
2011-6-25 11: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深圳交警將從6月27日開始查處在高速公路上低速行駛的交通違法行為,時速低于60公里的“蝸牛車”將被處以500元的罰款。查處高速公路上的“蝸牛車”,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是好事,但高速公路“治慢”是不是就一定要處罰“蝸牛車”呢?處罰“蝸牛車”是不是就一定能解決高速公路不高速的問題呢?
從實踐經驗來看,一些車輛在高速公路上低速行駛是會降低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是有可能引發交通事故,但這是小概率事件,而且現在的高速公路都不可能只有一條車道,即使有一輛車用低于60公里的時速行駛,也不會對公路造成根本性的影響,畢竟幾輛車并排低速行駛的情況是極端現象。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交通主管部門花這么大的力氣去治理處罰時速低于60公里所謂的“蝸牛車”,對提高整個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對解決群眾反應強烈的高速公路不高速等問題作用有限。
要讓高速公路的車真正跑起來,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關鍵在于我們能不能找到問題癥結所在,能不能對癥下藥。
其實,現在導致高速公路不高速的原因,首先是現在高速公路缺乏科學管理,精細化管理。經常開車的人都知道,每逢節假日深汕高速都會堵車,而最后我們往往又會發現,引發大面積堵車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往往就是某一處地方在修路,臨時封閉了一小段;或者某處正在安裝一個什么交通設施,臨時占用了一條車道;甚至是路面上有一個小坑,也可能導致車輛減速,產生擁堵。如果說,我們的管理部門能夠預先做好規劃,對道路實施精細化管理,減少封閉車道的隨意性,避免在車流高峰期占用車道,很多時候擁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其次,高速公路不高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部門利益在作祟。以機荷高速和深汕高速為例,幾乎每個節假日媒體都會報道,因為荷坳收費站收費原因而導致車輛在荷坳收費站出現大面積擁堵。那我們就想不通,全省的高速公路都已經聯網收費,為什么荷坳收費站就一定要單獨收費呢?任何一輛經過荷坳收費站的車輛,最終都必須從某一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入高速公路,為什么就不能合并到一起收費呢?說白了,不就是其中的某段高速公路收費比人家貴,而不愿意聯網收費嗎?這樣的部門利益藩籬不打破,車輛在高速公路跑得再快,最終也只能在收費站“等堵”。
部門利益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隨意設置限速路段,在高速公路某些特殊的路段為了行駛安全設置一些速度限制是必要的,但這樣的限制應該謹慎而科學,是應該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是應該有助于提高交通效率的。可現在有些部門為了多收違章罰款,利用手上的權力隨意設置“限速陷阱”,把限速變成部門斂財的工具,過度限速必然會降低社會公共交通效率。
最后,對所謂的大貨車尾燈較暗,超載導致車速慢等,其實都有專門的法規在規范,對尾燈不規范的車輛,年檢的時候就不應該通過;超載車輛則本來就不應該讓它上高速公路,而且我們也有專門的“治超”法律和措施,為什么我們不從源頭上把問題給解決了呢?非要等到他們到了高速公路上了,成為交通安全隱患了,交管部門才來花力氣整治呢?
高速公路“治慢”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規范的不僅僅是車輛與駕駛員的個人行為,它還涉及到社會交通的每一個參與者,涉及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和管理的每一細節。我們要讓高速公路真正成為社會的大動脈,真正提高社會的運行效率,管理者首先要先盡好管理責任,不能把所有的責任和義務都推給司機,畢竟更多時候,高速公路不高速的根源在管理部門,而不是在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