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快遞業迎來重組轉型良機
2011-6-24 13: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內快遞業正全力駛上一條整合的“快車道”。
助推這一進程的,是國家郵政局近日審議發布《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稱,將積極爭取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財稅、土地等優惠政策,促使5年內培育出一批年收入超百億、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快遞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到2015年前國內快遞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浙江桐廬是國內民營快遞的發源地。桐廬人創辦的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等“四通一達”快遞企業,去年總營收超過200億元。此次國家下發的“并購令”,對于國內民營快遞領頭雁——“桐廬系”來說,會不會是一次再次騰飛的新契機呢?
行業利潤下降,重組箭在弦上
近年來,快遞服務規模迅速擴大,去年全國規模以上的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共完成23.4億件,同比增長25.9%。快遞業務收入占行業總收入比重高達45%。
然而,在快速發展的背后,國內快遞企業也暴露出規模小、實力弱、經營分散,產業集中度低,運營和管理能力滯后等情況。一個尷尬的現實是,我國目前快遞企業有上萬家,在國家郵政局拿到從事快遞業許可證的也有8000多家,但規模上百億的企業只有郵政EMS和順豐兩家。
由此帶來的價格戰進一步惡化,并導致快遞業利潤下降。國家郵政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快遞業務平均單價為24.6元,比上年末降低1.2元。其中異地快遞業務平均單價為18.8元,比上年末降低1.4元。
“國內快遞業的這種現狀,早已引起國家關注。中國快遞業的重組已箭在弦上,國家郵政下發并購令非常及時。”昨日,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記者說。
國家郵政局負責人表示,推動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最終目的,是要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快遞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
民營快遞加盟制成“硬傷”
徐勇認為,近年來,浙江民營快遞企業發展迅速,但也存在“硬傷”,即大多數企業都是實行加盟制。“加盟制帶來的利益多元化,容易讓快遞企業造成運營和管理能力滯后、投訴率高。”徐勇說,浙江民營快遞要解除這一“硬傷”,內部縱向重組或是一劑良方。
以申通為例,在其全國1000多個服務點中,屬于直營的不過10多家,其余900多家來自加盟商。徐勇說,對民營快遞公司而言,加盟制往往成為快遞業務網絡化、一體化、信息化、集約化運作的障礙和瓶頸。
“加盟變直營”是快遞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這一點在業內已基本形成共識。
徐勇分析,快遞業面臨三方面的挑戰,首先是資金投入,這將影響到后續很多因素;其次是人才,尤其是對快遞業職業經理人的培養;最后是建立怎樣的新商業模式。資金、人才、商業模式中,最核心的還是資金。“那種擠牙膏式的投資模式不適合快遞企業,也很難產生影響。因此盲目沖動大于理智的兼并重組不會成功。”徐勇表示。
對此,申通快遞運營總監陳向陽表示,公司通過參股、換購、回收等形式,已經讓10多家加盟點成為直營點,但公司并不強求“直營”,“畢竟很多加盟商是與申通共同成長起來的,公司不能做過河拆橋的事情。”
浙江快遞業迎來重組良機
“其實,快遞企業的并購重組,浙江企業已走在全國的前列。”浙江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榮君表示。
去年,星辰急便成功獲得來自阿里巴巴的投資,民營快遞公司天天快遞正式納入海航集團旗下,百世物流收購業內排名第六的匯通快遞……還有更多的快遞企業正在和包括IDG、聯想、復星、鼎暉、華平、新天域等投資機構洽談,未來可能有更多的浙江快遞并購案浮出水面。
不僅如此,新近出臺的浙江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已明確將快遞業納入其中。“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對浙江快遞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張榮君表示,以“桐廬系”為代表的民營快遞應抓住這一良機,在并購重組中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