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陜西從三農快客到通村客運

2011-6-21 10: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兩年多以前,記者曾深入渭南、白水采寫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希望--陜西白水縣“三農快客”運行發展啟示錄》的通訊。之后,2009年7月2日,省政府在白水召開了全省發展通村客運現場會議,推廣了白水的經驗。兩年過去了, 這個曾經誕生中華字圣倉頡、酒圣杜康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率先在全省推出響亮、溫馨和充滿希望的創舉--“三農快客”的白水縣,如今有什么新的發展?新的變化?新的情況?仲夏時節,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再次來到地形破碎,山原起伏,溝壑縱橫的貧困縣 白水進行了實地采訪。 
  兩年前的省政府現場會議上,省交通運輸廳宣布在今后三年內,投資2-3億元,對全省1萬輛符合行業規定的新增和更新通村客車給予每輛2萬元的購車資金補助,并出臺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通村客運的實施意見》。兩年來,在省政府的政策指導下,陜西各縣的通村客運,如火如荼,蓬勃發展。 
  渭南市近水樓臺,捷足先登,以村到村、鄉到村、縣到村、縣到鄉為特征的通村客運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渭南全市2009年新增通村客運班線41條、延伸調整農村客運班線63條,新增更新客車428輛,新增通車的建制村30個。2010年新增通村客運班線63條,新增、更新客車352輛。2011年至今,又新增客運班線3條,新增更新客車68輛,全市共發展農村客運班線達到351條,投入運營的農村客運車輛1352輛 ,鄉鎮班車覆蓋率達100%,建制村通車覆蓋率達96.59%。 

開往渭南通村客車
  不負眾望再拓展 
  作為白水縣唯一一家經營通村客運、開全省“三農快客”之先河的白水縣威遠運業有限責任公司,兩年來,在農民企業家、董事長兼總經理郭亞民的帶領下,這支團隊,不負眾望,克服重重困難,不斷拓展業務,企業經受住了考驗,實現了新的跨越。 
  2009年以前白水縣城鄉班線客運車輛55輛,其中通村客運車僅22輛。經過兩年的發展,“三農快客”已發展到通村、通鄉、通縣、通鄰縣、通渭南市、通省城和縣內出租車,并且繼續經營工業品市場、汽車修理、汽車客運站、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和再就業服務等多面覆蓋、多種經營的農村客運企業。至今已達到各種客運車135輛,班線39條。其中通村客運班線28條,投放車輛57輛;通鄉鎮班線11條,投放車輛30輛;通縣內出租車27輛;通省城西安客運車9輛;通渭南市客運車4輛;通浦城等鄰近縣客運車8輛。全縣鄉鎮通班車覆蓋率100%,建制村通班車覆蓋率98%。惠及全縣農民群眾26萬人,基本解決了白水全縣偏遠山村農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威遠運業公司,企業資產總額由原來的1758萬元,增加到2700多萬元。 
  作為民營企業的威遠運業公司,已發展到職工320多人。為了節約成本,克服資金困難,公司管理人員由原來的90多人壓縮到現在的70多人,人兼數職,一職多能。企業老總郭亞民說:“不管企業怎么發展變化、怎么困難,威遠始終堅持為三農服務的主業不能變”。 
  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進行車輛更新、線路整合。兩年來,在市、縣運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根據全縣通村客運發展狀況,對西固片區、馮雷片區運力進行整合,將原營運的7輛中巴車改線,新增了通村班線,投放21輛新通村客運車輛,增加了客運覆蓋面和班次頻率。同時,繼續執行中檔偏低的票價,讓利于農民群眾,方便當地農民群眾的出行。 
  堅持開展創建文明活動,提升服務質量,提供特色服務。公司響應交通運輸廳的號召,通過開展“情滿車廂、舒心旅途”文明活動,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特色服務日益增多。2011年公司還開展“文化進車廂”活動,給每輛通村車訂了一份《三秦都市報》。公司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惠民宗旨。根據全縣的特點和經濟社會狀況,將全線通村客運按東、西、北和城關片區,設置了西固、林皋、堯禾、北塬四個客運分站。縣運管所和公司在每個片區的主要建制村,建有54個三農快客停靠點站牌,牌上寫有發車時間、服務承諾、服務熱線和監督電話等。乘客可24小時隨時打電話要車、包車或其他特色服務、急需服務等等。根據白水農村的實際,公司堅持開通了集市班車、串村班車、季節班車、上下學班車、集約包車等,動足了腦子,想盡了法子,最大限度地滿足偏遠山區農民出行的需求,真正實現了長途客運和短途客運的無縫連接。 
  記者隨意搭乘了一輛從西街開往牛坡嘴的14座的北汽福田客車。天氣悶熱,車上開著空調,雖然不是很愜意,但還是有陣陣涼意。司機武俊興告訴記者:他是復轉軍人,原開黑車,經過嚴格考試招到威遠公司,在線路上跑了快三年了,他很滿意自己的工作。他跑的線路上常年讓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病、殘、弱者直接送家門口,中小學生乘車減免,免費、安全為乘客、學生捎送衣物、錢款和銀行卡,緊急接送危重病人就醫等等。 
  像跑白水收水鄉最偏遠線路車家塬的司機魏建紅,在一個寒冬的凌晨,當出租車嫌遠不愿出車的時候,他一接到電話,二話不說,將突發心肌梗塞的村民石貴生火速送到縣醫院,并忙前忙后為病人辦手續,陪病人輸完液才離開醫院。還是魏建紅當車家塬一位小孩不慎割斷了肌腱,他接到電話,以最快的速度把小孩送到醫院搶救,看著醫生給小孩處理好傷口后才離開,連車費都沒收。 
  像“三農快客”司機徐衛剛常年多次接送70歲老人進縣城體檢,分文不取;像司機雷軍多次送危重病人就醫分文不要,并常年為學生免費捎帶衣物、證件,為乘客送貨到家的周到服務,等等,在威遠運業公司已經成為約定俗成,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整裝待發的通村客車
  采訪中,農民群眾高興地對記者說:現在的通村客運是我們自家的車,村里的“家家通”、“門到門”。作為一個不大不小的民營企業,始終堅持為三農服務,實乃難能可貴啊!這已成為渭北希望的田野上,一道溫馨、亮麗的風景線。而這道風景線在大都市城市公交上,是難以看到的。 
  堅持強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安全意識。提高素質是通村客運更好地發展,確保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的重要保證;安全問題是通村客運人命關天的頭等大事。公司在縣運管部門的指導、組織下,從強化服務意識、安全意識,創新服務手段入手,抓好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2010年組織從業人員學習培訓5次,參訓人員130人。今年已組織從業人員集中培訓4次,參訓的管理人員、司乘人員110人。通過強化培訓,管理人員和司乘人員的職業道德、法律法規、駕駛技能、服務水平和安全意識大大提高。充分利用全縣所有客運車都安裝了GPS監管系統,堅持對通村客運車輛24小時全程監控,發現違規行為,立即電話提醒、糾正。公司還專門成立有客運稽查隊,堅持不定期對各線路車輛上路稽查,發現超速、超員等違規行為,視其情況分別予以罰款、停班學習等處理。兩年來,共查處各類違規經營車輛30多輛次,起到了有效的安全警示作用。稽查隊每月堅持分片區召開一次司乘人員安全例會,通報各線路車輛安全運營情況,獎優罰錯。同時,還通過組織觀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宣傳片,分析典型事故案例,宣講不同季節行車注意事項等形式,增強司乘人員的安全意識。另外,針對雙休日“學生流”引起的車輛超員、學生滯留等問題,公司稽查隊和業務部主動與學校聯系,共同協商制定“錯時放假制”,在摸請各校學生流量及去向的基礎上,合理調配運力,使學生安全回家、返校,消除了安全隱患。兩年來,所有營運車輛未發生一起重特大道路交通責任事故。 
  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作為企業為了盈利、為了賺錢,完全是名正言順、無可厚非的。但,威遠運業公司在白水這樣的國家貧困縣,開展通村客運,完全又是一個微利經營,甚至還有虧損。公司在保證企業微利、為民讓利、甚至補貼,經營者司機有較高收益的情況下 ,十分看重社會效益。為了調動和保障一線經營者司機的積極性,公司的管理人員平均月工資僅1500多元,遠遠低于司機的月收益。針對白水-車家塬、白水-李家塬等個別冷僻線路,公司每年給予4萬元經濟補助,確保通村客運正常運轉。兩年來,通村客運的拓展,為社會解決了100余名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以及原開黑車人員的就業問題,還接納了20多名大專畢業生、80余名中專高中生,為白水縣就業、再就業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連續兩年被縣政府評為返鄉農民工就業示范單位。兩年來,縣運管部門對通村客運車輛線路審批、許可和牌證等辦理中,堅持急事快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并認真落實國家政策,積極穩妥發放燃油等補貼款項。根據各線路里程、路況、車況等因素,科學合理測算各線路車輛年平均營運里程,按照國家油補相關政策,及時發放2009年度通村客運燃油補助款70.14萬元,2010年度燃油補助款164.06萬元,交強險補助款64萬元,各種補助款累計達 255.8307萬元。確保了國家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極大地調動了經營者司機的積極性,做到了油漲票價不漲,給群眾帶來了實惠,促進了通村客運健康、快速發展。由于通村客運快速發展和安全周到的服務,白水農民群眾出門養成了自覺乘坐通村客運班車的習慣,這樣,相當一部分非法營運的黑車,自然被擠出了客運市場。農民出行騎摩托、開“蹦蹦車”人數銳減,交通事故明顯下降,全縣客運秩序也明顯好轉。 

行進中的通村客車
  播撒希望不泯沒 
  兩年來,白水縣“三農快客”作為一個品牌,已經拓展、提升為全方位的通村客運。用一句記者采訪中多次聽到的當地政府人員、交管人員和農民群眾說過的話“通村客運是企業增效益,政府樹形象,群眾得實惠的民生工程”,可以總結、概括白水縣的通村客運的效能和作用了。 
  但是,要完全實現“企業增效益,政府樹形象,群眾得實惠”這三句話,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和鄉村干部群眾,要做的事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任重而道遠。記者跟隨威遠運業公司老總郭亞民,驅車專門采訪了離縣城約30公里偏遠的收水鄉官莊村。官莊村是有10來戶人家的自然村,沒有水,吃水要到山對面拉水,住的都是破破爛爛的房子,這里的村民,一年甚至幾年進不了一次縣城。荒僻、貧窮、落后,是官莊村留給記者抹不掉的印象。從孫家塬村到官莊村完全是六七里土路,至今不通班車。村民要出行,必須走六七里土山路,到有瀝青路面的孫家塬村搭通村客運車了,若遇雨雪天,就寸步難行,只有坐家觀天了。 
  郭亞民告訴記者:“一是由于這里完全是晴通雨阻的土路,不具備跑班車的條件;二是這里是乘客稀少的冷僻線路,司機跑要賠錢,因此都不愿意跑。要根本改變這種狀況,一要修路,改善道路設施條件;二要給經營者司機優惠政策。實際上我們已經給跑車家塬冷僻線路的經營者司機,發放補助了。但是光靠我們企業一家,是遠遠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 
  從郭亞民的談話中,我似乎明白了他把我們拉這么遠、跑了這么長顛顛簸簸的山路的苦衷和用意:作為白水人的企業家,他真想解決這十來戶人家的出行問題,可他難啊!他想讓社會、讓政府、讓人們助他一臂之力,讓這里的鄉親們也能看到希望。他曾經專門用車把包括車家塬村在內的、常年沒去過縣城年齡大的父老鄉親們,拉到縣城游逛參觀,吃羊肉泡,顯示了一個農民企業家,對家鄉、對土地、對鄉親深深的摯愛情懷。 
  兩年的實踐和發展,我們看到白水縣的通村客運確確實實給農民群眾辦了好事、實事,實現了偏僻山村農民群眾方便出行的夢想,給全省的通村客運提供了好的示范和經驗,是一項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希望的事業。經營者威遠運業公司和司機、乘車者農民群眾和學生、管理者運管部門和政府人員,都對白水縣的通村客運的可持續發展,充滿了信心,寄予了厚望,也指出了問題。渭南市和白水縣的運管人員為此也付出了心血,積累了豐富的通村客運管理、服務的經驗和辦法。 
  當然,要使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通村客運,再能夠健康穩定 
  和可持續地發展,讓播撒的希望永不泯沒,存在的困難依然很多,要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也依然很多…… 
  通村客運企業一直微利運轉,依然沒有解決;部分客運班線效益不好,個別線路處于虧損,虧損嚴重車輛面臨停運困境。 
  客運站場數量不足,設施簡陋、狹小、不完善,布局不合理,依然沒有解決,致使出現“馬路車站”,嚴重影響縣城交通秩序。 
  一些現有的客車車型不能滿足交通運輸部相關標準,車型的選配有待更新、優化,依然沒有解決。安全監管和打擊黑車、“高仿出租車”,進一步優化、凈化農村客運市場任務,依然嚴峻,仍需要強化、常態化。 
  一些偏遠山區線路通村公路的基礎設施、安全條件亟待改善。 
  通村客運的管理者、企業的從業人員的素質、文明服務、安全意識等都有待加強提高。 
  通村客運方便群眾、讓群眾得實惠與企業經營戶要提高經濟效益的矛盾始終存在,難已解決;通村客車與出租車爭客源的矛盾難以解決;政府的高要求與企業實際運營效益的矛盾,一時難以解決。等等。這些都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鄉村干部群眾,共同努力,分布解決。 
  渭南市和白水縣運管部門,都為“十二五”的通村客運發展做出了規劃,都為解決通村客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提出了設想和建議。 
  記者幾天實地采訪,更堅信了以前的看法: 
  公路是載體,運輸才是目的。 
  堅冰雖已經打破,航向雖已經開通,開弓沒有回頭箭。但離目標還很遠,要走的路還很長。 
  農村客運是公路運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公路客運發展的方向和空間。 
  根據中國的國情,國家綜合國力大大提高,國家財政大幅增收,該到了全面加快農村客運發展的時候了;對農村客運,怎么發展、怎么宣傳,都不為過。 
  但是,一個縣的農村客運,單靠一個民營企業的經營和努力,有些困難和矛盾是難以克服的。最重要、最根本還是,要政府牽頭,行業規劃,政策扶持,除弊興利,逐漸完善。 
  我們能否由政府組織人員,專們認真調研、全面總結通村客運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也像城市“公交優先”“公交專線”那樣,使通村客運逐漸具有公益性。由省政府、市政府和縣政府盡快出臺發展通村客運的優惠政策、法規和條例。爭取在建設用地、專項資金、費稅政策、車輛更新補助、服務環境等多方面予以優惠扶持。對通村客運的政府管理部門、經營的企業和從業人員的職責、權利、服務、資質、安全等作出約束和規范。依法治運、依法管理,用政策法規和資金扶持,確保通村客運真正 “ 企業增效益,政府樹形象,群眾得實惠”,“開得通、留得住”不斷可持續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