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人不再“談匯色變”
2011-6-20 13: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19日,央行二次匯改重啟整滿一周年。在“漸進式升值”成為關鍵詞的大背景下,外貿人士提及匯率不再是聞之色變。雖然無法明確預測未來人民幣升值空間究竟有多大,但專家表示,下半年,如果美元匯率仍然非常疲弱,而我國仍然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人民幣兌美元存在加快升值的可能。 6月19日,央行重啟匯改整滿一周年。這一年,人民幣匯率時而小步快跑,時而緩慢前行,累計兌美元升值幅度為5.5%。在“漸進式升值”成為關鍵詞的大背景下,外貿人士提及匯率不再是聞之色變。
馬迅是山東一家玩具出口企業的銷售部經理,對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早已習以為常。
2006年,馬迅開始從事外貿工作,那一年正是央行首度啟動匯改后的第二年。
他回憶道,一直到2008年4月,人民幣才開始停止升值,在這中間的幾年里,他所在的企業損失慘重。“基本上是出100美元賠100元人民幣的情況”。數據顯示,從2005年匯改啟動到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幅度達到了18%,僅2008年上半年,即對美元驟升6.85%。
至今仍有不少外貿人士回憶起這段經歷苦不堪言。馬迅說,當時面對匯率變動幾乎沒有任何防范措施,只能“逆來順受”。由于生產和銷售周期均較短,因此也難以利用遠期結售匯等金融衍生品工具進行規避。
如今,馬迅在報價時往往以高過當期匯率二三分左右的鎖定匯率報價,比如當前1美元兌6.4746人民幣,便以6.45的價格給客戶報價,以對沖3個月后的匯率變動風險,這也是他目前應對匯率波動的唯一方式。不過馬迅表示,當前的預期比較明確,匯率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相比于眼下工人工資的上漲和原材料價格的變化不定,匯率已然成了小問題。
當然,有關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生負面影響的擔憂如今也依舊存在。在浙江金華從事出口生意的黃先生對記者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時,很多中小外貿企業都關門倒閉,當時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年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升值得太快,中小企業在危機之前已經受到了重創。“那么現在是否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外貿企業針對匯率問題還要做好哪些預防措施呢?”
針對黃先生的憂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給出了答案。
他表示,二次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加快其實是個偽命題。“人民幣雖然對美元升值了,但相對其他很多貨幣而言實際是貶值的,而且是整體貶值。”
這一判斷有數據可以為之佐證: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截至今年5月的過去一年里,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貶值3.7%,實際有效匯率貶值1.4%。
丁志杰表示,回歸均衡水平的人民幣匯率對貿易部門的沖擊更多是短期的,中長期來看,升值壓力將推動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并有助于中國經濟和商品在新的更高平臺上重新獲得國際競爭力。不僅如此,人民幣升值還會推動服務業等非貿易部門的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擴大內需,也有利于改善民生和生活質量,使增長和發展更為一致協調,避免只有增長而沒有發展的狀況。
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則表示,人民幣未來還有多大的升值空間?這是目前無法明確回答的問題。從去年6月19日到現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經超過5%,不過,這一升值幅度并非是一個直線實現的過程,而是波動的升值,有快有慢,未來走勢也大致如此。“下半年,如果美元匯率仍然非常疲弱,而我國仍然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人民幣兌美元就存在加快升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