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區干線公路的設計方法論探究
2011-6-20 10: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劉旭
華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設計部 副經理/高級工程師
外部因素綜合解析
平原地區干線公路升級改造,需要考慮的外部環境因素包括區域產業空間布局、城鎮體系布局、交通需求分析、其他運輸系統等。
區域產業空間布局的現狀和規劃,是準確把握干線公路項目影響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基礎,通過對產業空間布局的分析,可以得出對干線公路建設的需求。中國的經濟重心集中在中東部的平原地區,升級改造后的干線公路,要能夠適應中東部產業布局的要求。
城鎮體系布局以及城市化水平,反映了項目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我國的中東部地區城市化發育程度高,已形成了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城市連綿區。干線公路升級改造要注意到不同城市群的特點、城鎮職能,根據城鎮空間體系的發展階段來研究公路服務的水平。
交通需求分析是決定公路等級、設計標準的主要依據。滿足交通需求是公路建設的主要目的之一,通過OD調查、交通流量的觀測和預測,適度超前的發展干線公路。
運輸體系主要包括鐵路、航空、水運、管道、公路運輸等。各種運輸體系尤其自身的運輸范圍和優缺點,各種運輸方式在社會化的運輸范圍內和統一的運輸過程中,有機合理的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綜合體。干線公路作為公路運輸的一部分,應與高速公路、支線公路一起發展,并主要承擔區域內中、近途交通的任務。
現實問題觀察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在中東部地區基本完成或即將完成高速公路網,承擔著公路中遠途運輸的主要任務。中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其支線公路的建設也有長足的進步。反倒是國道干線公路,因為投資體系、管理因素等原因,相對發展較慢。主要體現在暢通度不夠、交通安全設施缺少規范化、生態環保理念的落實、服務水平的不均衡等方面。
暢通度不夠主要體現在技術標準變化頻繁、城市街道化嚴重、路面平整度不達標、老標準的橋梁荷載等級不夠等方面。整體規劃、統一實施、瓶頸點專項整治、標準化養護等方法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安全性不夠、事故率高是干線公路的一大弊病。根據歷年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道路交通事故數據分析,七成以上的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在國省道干線公路上。交通標志的不規范、安全設施不夠、技術等級低是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
早期建設的國省道干線公路受經費不足、理念落后等影響,生態環保措施普遍不足,綠化、景觀、環保等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在中東部以平原為主的國省道干線公路上,選擇適宜的填方邊坡綠化形式、考慮必要的生物通道等措施,增加投入不多,但可起到較好的生態效果。
受地區因素影響,服務水平不均衡是國省干道的不足之一。總體表現在城市周邊服務水平高,遠郊區縣服務水平偏低。
在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公路、支線公路組成的公路運輸體系中,干線公路承擔著中、近途交通任務,是公路網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來交通需求的發展,對干線公路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高效、舒適要求。因此在國省主干道的規劃、設計、施工中要充分考慮需求,適度超前的完成項目建設。
樹立先進設計理念
中國平原地區的干線公路升級改造,是我國東部地區公路服務水平總體提高的一次機遇。借鑒國內外高速公路及干線公路的設計理念,考慮中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實情,可在設計中提出“安全、環保、耐久、集(約)節(約)、和諧、服務”等理念。
安全第一、以人為本。設計師應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通過安全性評價等手段,提高干線公路的安全性。包括:
1、 通過運行車速設計理念,使路線平縱指標均衡以提高公路線形安全性;
2、 通過采用穩定性和抗滑性較好的路面材料提高路面服務水平實現行車安全;
3、 通過放緩邊坡、合理設置邊溝形式,加大路側凈空,給車輛留下必要的緩沖空間以提高安全性;
4、 通過加強、規范交通標志以提高公路的使用安全性等。
環保理念提倡尊重自然、呵護自然。樹立“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理念,堅持最大限度保護、最小程度影響、最強力度恢復,實現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并重、公路項目與自然環境和諧。
耐久體現在干線公路設計中主要是樹立全壽命思想。在公路的“建、管、養”全壽命周期內進行系統分析論證,在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運營期的養護工作,延長使用壽命。并積極采用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集節用地評價已經做為高速公路前期規劃的重要組成之一。干線公路在提升公路服務能力的同時,要做好精細設計,盡量利用老路,減少新征用地。
和諧理念體現在公路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公路使用者與管理者的細想統一等方面,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公路建設的各個環節體現自然、統一、綜合的思想。
設計人員要時刻樹立服務的思想,在設計中強調公路的服務功能。通過設立休息觀景區、車輛檢修區等輔助措施,提高公路服務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公路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同時也有不少教訓。設計中可注意以下問題:
1、 在設計中首先要提升設計理念,高屋建瓴的指導設計。
2、 要總結經驗教訓,分析成敗的原因,揚長避短。
3、 研究新的設計方法,采用高新的設計手段,提高設計水平。如引進、研發設計軟件,高效的擬合老路線形,提高老路利用率等。
4、 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材料的施工方案,減少對周邊的不利影響,提高公路使用壽命。
5、 科學的分析項目區域的需求,合理的定位國省道干線公路的功能。既不過度超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也不僅僅適用于現在而過于保守。要做到適度超前,既滿足現在的需求,也留有一定的空間適應經濟快速發展。
改進設計工作方法
一條公路的規劃涉及到經濟發展、交通分析、工程設計、土地集節、環評水保、礦產壓覆、地災評估、安全評價等多專業、多領域學科。以勘察設計為主的設計院,往往只關注設計、交通工程等專業,沒有或缺少其他學科的專業人員。項目負責人也過多地從工程方面考慮問題,缺乏對環保、用地、安全等專業的高度重視。導致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未能更好地為規劃服務,甚至只是淪為項目審批的一個附件。同樣其他交叉學科也對公路項目了解甚少,僅僅根據自身專業的特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節約用地專業經常不考慮工程造價因素,提出增加橋隧以減少用地)。
因此在新時期的干線公路規劃中,設計院應提高項目負責人的綜合技術水平,有機地把各個專業協調到一起,真正做到各專業研究成果互相支持,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