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綜合觀察:解決物流成本畸高需標本兼治

2011-6-2 8: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一段時期以來,高物流成本尤其是公路交通體系的物流高成本備受各方指責。但從數據看,物流行業及企業經濟效益并未有暴利,高物流成本來自何方,又如何破解呢? 
  物流費用畸高根源在哪?
  5月以來,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連續播放專題報道《聚焦物流頑疾》,披露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18%左右,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過高的物流成本導致我國很多商品價格畸高。
來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信息顯示,1-4月社會物流總費用2.4萬億元,同比增長17.7%,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但這主要受基數和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從增速看仍處于較快增長區間。其中1-4月運輸費用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幅比一季度上升0.3個百分點。 
  在物流成本上升的同時,物流市場價格仍低位運行。4月公路運價穩中趨落。其中,中小企業公路運價指數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大型公路運輸企業運價則與上月持平。4月中國沿海散貨運價綜合指數平均為1491.8點,比上月下降0.5%,比去年同期下降14.4%;4月BDI運價指數平均為1337.7點,比上月下降10.4%,比去年同期下降56.1%,降幅較一季度有所擴大。
  在物流成本上升和物流服務價格偏低的雙重影響下,加上資金面趨緊,物流行業和企業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效益有所下滑。從行業總體情況看,1-4月我國物流業實現增加值94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4%,增幅比1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比去年1季度回落2.7個百分點。
  從重點物流企業統計調查數據看,今年1季度重點物流企業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僅增長1.6%,與同期主營業務收入32.8%增幅相比低31.2個百分點。收入利潤率為4.5%,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從數據不難看出,盡管物流總費用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18%左右,但物流行業卻并未從中獲得巨大利潤,企業經營管理反而因為能源、人工等費用的上升出現了困難加大,行業缺乏發展后勁的狀況。
  那么我國物流費用畸高的根源在哪里呢?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目前中國的物流交通組織方式太落后,以中小企業為主,不像國外已經形成幾家大的運輸公司。這些大公司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來調配車輛的運輸情況,而在我國運輸能力有40%是空載狀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出去的時候是超載,回來是空載。中國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
  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認為,我們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比發達國家高,有物流行業自身管理水平的問題,也與國家的產業結構、產業布局有很大關系。國內很多城市都以重化工、煤炭、糧食等產業為主,大進大出,有的東西在西部生產、東部加工、再運回西部銷售,肯定要耗費大量物流成本。而發達國家服務業比重很高,高新技術產業多,對物流的依賴就比較小。要降低這個比重,物流業自身必須提升水平,國家的產業結構、產業布局也一定要優化。
  此外,油價上漲、高額的路橋費、罰款多等原因,都導致國內的物流成本較高,這些成本最終都要轉嫁到商品的價格上。這就不是物流業自身的問題,是現實中各種利益博弈的結果,只不過最終在物流環節上體現出來了而已。
  解決物流成本畸高需標本兼治
  物流成本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物價的重要一環,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牽扯到方方面面。
  戴定一表示,發展智能物流產業將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一是服務規范化,減少對人的依賴,減少流通環節的“跑冒滴漏”,使流通更透明;二是數據積累,實現信息共享,進一步優化流程、做好車輛配載等;三是服務創新,未來物流業還可以做代收貨款、代理采購等業務,即使物流本身不賺錢,也可以通過其他業務賺錢。今后智能物流可以通過聯網,實現生產、倉儲、配送、銷售之間的完美銜接,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成本。
  此外,不斷完善物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減輕物流企業的稅負負擔,也是降低物流費用的重要手段。
  從數據看,我國物流成本過高主要在交通成本,包括過路過橋費以及各個地方部門自設的收費等。
  解決這一頑癥,需要立法,讓我國物流從各自為政的“人治”走向統一的“法治”。各部門密切配合出臺綜合、系統治理舉措。更重要的是,國家部門和地方政府對降低流通成本所做的努力,要避免“臨時性”和“應急性”。要逐步避免帶有部門和地方各出政策的明顯的“人治”色彩,去尋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法治”路徑。這里面既涉及商品流通企業制度監管,也涉及主要行業產品評價標準的完善和制定,還涉及信息平臺的建立、中間市場的培育等,也就是說,要建立完善的商品流通法規體系,“法治”才能治本,才能促進物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透露,發改委制定了一份促進物流產業發展意見,目前已經遞交國務院等待審批,意見在稅收、市場監管、土地等問題上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推動物流企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