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5月進出口數據:高增長中有價格水分

2011-6-19 15: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5月份進出口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外貿形勢總體上是健康的。當前外部環境更加紛繁復雜,在困難和壓力增大之時,必須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   高增長中有價格水分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5月份我國進出口繼續增長。當月進出口值3012.7億美元,同比增長23.5%,月度進出口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在3000億美元左右。其中出口1571.6億美元,增長19.4%;進口1441.1億美元,增長28.4%。當月外貿順差130.5億美元。1~5月累計,進出口總值14017.9億美元,同比增長27.4%。其中出口7123.7億美元,增長25.5%;進口6894.1億美元,增長29.4%。順差229.7億美元,減少35.1%。
  如果分析一下進出口商品數量和價格增長情況,就會發現目前的高增長既有國內外需求增加的因素,也有相當大的價格上漲因素。
  從大宗進口商品看,前5個月我國鐵礦砂進口量只增長了8.1%,而進口值增長了59.6%;原油進口量增長11.3%,進口值增長45.9%;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量減少6.7%,進口值卻增長8%;大豆進口量減少1%,進口值增長了27.7%。此外,機電產品中的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量只增長20.1%,進口值卻增長了61.2%;汽車和汽車底盤
  進口量增
  長21.7%,進口值增長了34.9%。大宗商品進口數量的增長是溫和的,進口值的高增長很大程度與價格大幅上漲有關。
  從主要出口商品看,前5個月我國塑料制品出口量只增長7.9%,而出口值增長了22.9%;鋼材出口量增長11.6%,出口值增長45.2%;彩電出口量減少3.2%,出口值卻增長1.6%;集裝箱出口量增長120.2%,出口值增長了250.9%。當然,也有一些商品,如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出口值增幅小于出口量增幅。許多商品,如紡織品、服裝、鞋類、家具等看不到出口量增長統計,出口值分別增長31.5%、23.1%、21.7%和16.7%,增幅可觀。但可以肯定的是,受勞動力成本上漲和通貨膨脹影響,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總體上在持續上漲。國際市場上需求雖然有一定回升,但是并不像出口值增幅所顯示的那樣強勁。
  結構繼續發生變化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結構延續近幾年的變化趨勢,增長更趨于平衡。
  新興市場繼續好于發達市場。前5個月,我國與歐盟雙邊貿易值為2180.1億美元,同比增長22.9%;與美國貿易值為1695.2億美元,增長22.3%;與日本貿易值為1343億美元,增長20.4%。與發達國家貿易總體保持了穩定增長,但是增幅小于我國進出口總值增幅。
  同期,我國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貿易繼續快速增長。前5個月我國對東盟、韓國和臺灣出口分別增長25.3%、29.3%和30.4%,對印度、俄羅斯、巴西和南非出口分別增長24.7%、47%、45.7%和24%。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貿易占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一般貿易繼續領先加工貿易。前5個月,一般貿易進出口值7359.3億美元,同比增長33.6%,比我國進出口總值增幅高6.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32.3%,進口增長34.8%。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值5076.7億美元,增長18.2%,比我國進出口總值增幅低9.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8.7%,進口17.2%。
  值得關注的是,加工貿易項下來料加工進出口值近3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一直在下降。這一方面反映國內企業為延伸產業鏈和提高效益,將來料加工轉變為進料加工,或者將加工貿易轉變為一般貿易,另一方面也說明沿海地區低成本加工出口優勢正不斷弱化。
  民營外貿企業顯示較強活力。根據1~4月的統計,國有企業進出口值為2361.1億美元,同比增長26.9%,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值為5680.4億美元,增長23.4%,而民營企業進出口值為2960.5億美元,增長了42.2%。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既快于國有企業,也快于外商投資企業,顯示了較強的增長活力。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已經大幅超越國有企業,成為外貿增長的有生力量。
  下半年外部環境仍不樂觀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一直處于緩慢
  和不均衡的復蘇中。增長雖然在持續,但是一些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絲毫沒有消退。
  發達國家增長仍然十分乏力。美國實體經濟的復蘇還沒有找到方向,失業率近兩個月有所提高,消費者信心繼續低迷,居民消費回升緩慢。由于債務總額已觸及法定上限,美國正面臨巨大的政府債務違約風險,對全球經濟持續復蘇構成極大威脅。
  歐盟除了德國經濟較為強勁外,其他國家經濟增長后勁不足。幾個出現債務危機的成員國問題依然很嚴重。持續的財務緊縮措施將不可避免。
  日本經濟在地震后已經重新陷入衰退。核泄漏消極影響正進一步顯現,沉重的債務負擔和電力供應短缺將使日本經濟復蘇非常艱難。
  各種跡象表明,發達國家經濟將經歷一個較長的調整和低速增長時期。
  發展中國家經濟也正在減速。一些新興經濟體受到通脹率升高和熱錢流入的沖擊,經濟出現過熱,不得不開始實行緊縮政策,短期需求增長將放緩。中東北非一些國家和地區陷入較長時間的動亂戰亂,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沖擊。
  此外,人們對美元等主要貨幣信心下降、債務危機風險增大、以及戰亂等不確定因素增多使得越來越多的國際游資把大宗資源能源商品和農產品(14.88,-0.66,-4.25%)作為投機炒作的對象。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將持續高位震蕩,對于依賴進口資源能源國家經濟的增長,以及全球經濟貿易平穩復蘇都將是極大的困擾。
  從成本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
  當前,我國外貿企業正面臨外部需求增長放慢、人民幣升值、通脹率和綜合經營成本升高、資金供給趨緊等越來越多的困難和壓力。
  有些傳統的低附加值出口產業和經濟效益較差企業的回旋余地已經很小。然而,經過“十一五”以來的調整,一些出口產業集聚度提高,產業鏈延長,好多企業也脫穎而出。
  在國際金融危機洗禮中,我國基礎設施完善、承接國際轉移能力強、產業規模化程度高的優勢進一步顯現。這是2010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實現較快增長的基礎。如果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貿易形勢不出現大的逆轉,我國全年進出口增長可能有所放緩,但是仍將實現15%左右的增長。
  在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同時,我們更應當關注提高外貿增長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
  與貿易強國相比,我國出口產業集約化水平、企業國際競爭力、科技支撐力、經濟開放度和抗風險力、國際話語權等都還有著較大差距。
  外貿發展還存在不協調、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等結構性問題。
  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減速、需求結構調整、大宗資源能源供給趨緊等都要求我國加快轉變粗放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這是外貿持續增長的根本保證。
  當前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與壓力正是轉方式和調結構的巨大動力。有關政策措施可望保持基本穩定,“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推動外貿發展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成本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的目標和決心不能有任何動搖。
  廣大進出口企業應當認清當前形勢。誰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爭取了主動,誰就能在今后的競爭中進一步做大做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