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杭州灣:制造業轉型升級瞄準領先

2011-6-17 13: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貝拉維拉等4家來自浙江、福建等地總部企業,目前正在上海金山楓涇分別建立其全國性的營銷中心、結算中心、展示中心、研發中心、培訓中心或倉儲物流中心。比如銷售中心,已有3家開始運作,其中同瑞服裝今年前5個月的銷售總額達3.5億元,勁霸男裝銷售達2億元,同比均增長近30%。 
  這只是杭州灣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一種趨勢。記者了解到,杭州灣近年全面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環境,產業選擇起點高,以戰略新興產業為導向,注重產業鏈培育,構筑特色產業優勢,尤其是在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延伸發展配套產業進程中,自覺選擇與周邊園區錯位發展的空間,從而提高這一地區的產業支撐、帶動和輻射服務功能,再創率先發展新優勢。 
  本土企業練習“世界語” 
  看環杭州灣區域的先進制造業,吉利集團是個樣本。雖然目前吉利集團總部號稱在杭州,但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進入上海金山的華普汽車,是吉利集團汽車板塊中的重要棋子,包括動力總成、發動機及模具等核心部件的研發和生產部門,還有面向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在內,等于把大半個總部放在了金山。 
  華普汽車總經辦副主任程輝軍說,華普在金山的成長,是浙江民企的活力與上海人才、技術、國際化優勢相結合的代表。在上海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華普被列入國家汽車產業目錄和上海市汽車產業規劃。華普做大做強,為其配套的零部件廠商也紛至沓來。在金山楓涇工業區,目前正加緊建設一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1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經預訂。這是去年金山區在浙江臺州走訪吉利總部時,召集零部件供應商座談的成果。 
  一家供應商告訴記者,在上海設生產基地,能與華普建立更快更緊密的協調機制,節省物流成本,還能通過上海這個平臺與國際廠商合作。目前,已有12家企業進駐華普汽車零部件產業園。 
  除了華普,吉利集團還在寧波杭州灣新區、杭州等地設置了不同產業環節的基地,并面向全球尋求有競爭力的零部件合作伙伴。吉利著眼打造一個全新的零部件合作模式:即低成本、文化融合的本土供應商優勢;高質量、高技術的國際供應商;以及吉利汽車在市場、信心方面的支持。在環杭州灣,吉利將建成一條一呼百應、上下游貫通的從底盤、內外飾、車身附件、電子電器及整車與動力總成的完整汽車產業鏈。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建軍認為,在新一輪的長三角區域互動中,環杭州灣區域應該緊緊抓住“本土企業國際化”的機遇,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而滬浙在環杭州灣地區的互補、聯動、融合發展,是把這種機遇轉化成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產業群聚集競爭力 
  走馬杭州灣,不難發現這里集聚著諸多專業化產業集群。沿杭州灣往南,從嘉善木業、海寧皮革經編、蕭山與紹興的化纖紡織,直到嵊州領帶、慈溪家電、余姚塑料和寧波服裝,每個產業都在實施轉型升級過程中,繼續占據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的強勢地位。 
  以化纖產業群為例,早已成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環杭州灣化纖產業,依托上海石化與鎮海煉化,在全國同行業銷售收入前30名化纖企業中,集聚于杭州灣區域的就有8家,使這里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化纖產業帶之一。發達的化纖產業群又為杭州灣沿岸的紡織業提供了強大的上游產業鏈,僅紹興一個縣,紡織面料就占了全國總產量的15%以上。專業化分布的產業集群加上相關配套的專業化市場發展模式,開創了環杭州灣區域紡織業發展的新局面,為該區域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金山“十二五”就是重點發展耐高溫纖維、高性能纖維、多功能纖維、智能化纖維、紡織助劑、高端紡織面料等,促進傳統紡織行業從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高端化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 
  在《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中,長三角發展格局被定位為“一核九帶”,相比滬寧發展帶、滬杭發展帶等老牌強勢板塊,環杭州灣發展帶由于長期受“一灣之隔”,交通不便,用華東師大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負責人沈玉芳教授的話說,環杭州灣有許多被邊緣化的中小城市和經濟洼地。而如今,隨著杭州灣大橋和滬杭高鐵等區域大動脈的通暢,“大橋經濟”彈眼落睛,“環灣發展帶”強勢崛起,正憑借臨海優勢跨入長三角的核心圈層。要通過對現有產業布局的整合和提升,在環杭州灣區域內構造幾大國際性產業集群,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轉型升級瞄準領先 
  在杭州灣一些城鎮的產業布局規劃以及“十二五”規劃中,頻現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字眼。根據《浙江省環杭州灣產業帶發展規劃》,浙江將以杭州灣地區為先導,從基礎設施到信息化建設、產業分工、能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積極推進經濟轉型和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在金山的“十二五”規劃中,亦有如此表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認為,產業和經濟的轉型升級成為這一地區率先發展的抓手。 
  總部經濟的遷徙,是杭州灣乃至長三角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一體化發展的一個標志。行政區劃有邊界,而市場配置資源則沒有邊界。杭州灣大橋開工建設不到一年,慈溪海通食品集團就把企業營銷總部和資本運作中心移到了上海。近年,越來越多的寧波企業把研發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遷到上海。目前在上海由寧波人控股、注冊資金5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300多家,投資規模居長三角16個核心城市首位。而上海的金山、奉賢等地,理所當然成為寧波企業融入上海、分享“大橋經濟”的“橋頭堡”。金山楓涇鎮加快2.4平方公里國家級新能源特色基地建設,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太陽能、新能源汽車、風電裝備等三大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杭州總部經濟發展也進入快車道,吸引了吉利集團、蘇泊爾集團、康恩貝集團、浙江廣安集團等省內外其他城市大企業總部的入駐。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已有90多家企業總部落戶杭州,總部經濟成為杭州招商引資的重頭戲。寧波同樣著力集聚一批總部型機構,比如營銷體系、制造體系、服務體系覆蓋國內外的大企業集團,先后成功引進聯強公司的科技總部和運營中心等機構。上海的一些企業也把其生產中心轉移到江浙兩省的二線城市。 
  種種跡象表明,環杭州灣地區已經具備了形成國際性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基本條件,當下迫切任務是,各地應該因地制宜,通過市場和政府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其中相關企業分工、協作,進一步培育各個特色產業集群的持續競爭力;與此同時,環杭州灣地區要加快構建統一共享的信息和創新平臺,包括集群共用技術的開發研究與推廣、標準、檢測以及培訓等。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