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風電產業推動玉門物流業快速發展

2011-6-15 22: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新能源產業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系列報道之五 
  物流火了經濟活了農民發了——
  本報記者 張淵 通訊員 張文婧
  挖土、拉運石料、運送風電設備……時下,玉門風電產業在改善農民生活、推動農業發展、促進城鄉和諧的大業中發揮著強有力的助推作用,成為帶動玉門農民創業致富的助推器。
  代家灘村的6個包工頭
  走進玉門鎮代家灘村,不遠處,就是座座風塔和片片旋轉的風葉。在代家灘村周邊,有潔源三十里井子、玉鑫和大唐等大型風電場。
  提起農戶收入情況,代家灘村黨總支副書記龍天佐說:“借風發展,我們村農戶收入好著呢!風電產業帶動了一批能人,攪活了我們村的經濟。”
  “說起風電產業,首先得說說6個包工頭的故事。”龍天佐說。
  包工頭周恩惠,一開始在鑫風集團干澆筑基礎等體力活。后來,他貸款購置了1輛皮卡車,組織本村20多個村民在風電場干活;
  包工頭劉國強,2005年起就開始組織本村村民在潔源風電場承包土建工程;
  包工頭張彥,2007年起在大唐風電場干土建工程,如今組織村民走出家門,在湖北風電場承包工程;
  包工頭蔡永華,長期組織村民在大唐風電場拉沙、挖土、種樹等,被稱為風電場的“鐘點工”。
  ……
  一說起這6個包工頭的故事,龍天佐一臉的自豪。
  “別小看這‘小打小鬧’,掙錢多不說,還不誤農時。”龍天佐說,“不忙的時候,我們都愿意去風電場打零工。”
  因為風電產業的帶動,代家灘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村。
  今年春節回家過年的張彥告訴龍天佐,他帶領村民在湖北風電場干活,沒有技術的村民一年下來包吃包住凈掙五六萬元,有技術的一年凈掙8萬多元。
  隨著風電場的紛紛入駐,用工量越來越大,村民的工價也“水漲船高”。龍天佐說:“去年每人每天六七十元,今年漲到了每人每天七八十元。有技術的村民工價更高。去年,一個泥瓦匠每人每天120元,今年漲到了160元。就是這樣的工價,人還不好找。”
  “從1997年開始,我們村的農民就嘗到了風電產業的‘甜頭’。”龍天佐說,“那時候,潔源風電公司在這里搞試驗。我們村的村民拉沙、挖土等,每人每天能掙二三十元。”
  “如今,風電產業還帶動了土地流轉和蔬菜種植。”龍天佐說。代家灘村有610多戶2600多人,其中,在風電場務工的村民有四五百人。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7632元,其中來自風電產業的就有2312元。預計今年人均來自風電產業的收入將增加500元。
  車輪滾滾財源來
  如今,在玉門市廣大農村,很多農民購置貨運車輛,自發組成了“專業車隊”,與風電企業簽訂長期合同,拉運材料和設備。這不僅解決了風電企業材料、設備運輸難題,而且鼓起了自家的腰包。
  下西號鄉石河子村村民徐胤飛就是典型。他說:“自2009年購置裝載機以來,我一直在風電企業搞運輸,一年能收入十幾萬元。這幾年路況改善了,開車也很放心。”
  前些年,徐胤飛開著卡車在外地跑運輸。“出門在外,風險大。即便起早貪黑地干,掙得也不是很多。”
  后來,徐胤飛認準:只要有技術、有車,在玉門風電場干一定不錯。于是,2009年,他賣了自家的卡車,投資60多萬元購置2輛裝載機,先后在大唐等風電場修路、開挖基礎、拉沙、運土等。
  徐胤飛告訴記者,很多村民這幾年也紛紛購車在風電場跑起了運輸。今年3月,他就組織本村近30輛車在風電場承包了小型工程,收入一直不錯。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