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物流信息化物流體系全面建成
2011-6-15 22: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何讓一家物流公司變得更加“智能”?安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得物流)試圖建立一個示范樣本。這家公司于近日全面升級完成了全國物流信息處理與監控中心,相當于為物流網絡組建了一顆“大腦”。在這個監控中心,全國各地的網絡運營情況一目了然,客戶的貨物在途情況一目了然。信息化技術讓它在物流方案優化與成本控制方面領跑市場。
作為AAAAA級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安得物流管理倉儲面積超過750萬㎡,年運輸量近60億噸公里,配送能力200萬票次。在全國戰略城市設立8大區域公司下轄200多個物流服務平臺,結成了高效的網絡化營運架構。如此業績,都依托于安得健全的網絡體系。通過公司的信息系統,實現網點間的實時互動,保證業務動作流暢,全國范圍內的動態資源配置,可以滿足客戶的彈性需求。
安得編織的“兩張網”
“皖B723XX司機,你的車廂溫度即將超過警戒溫度,注意調節。”
6月1日,安徽蕪湖,安得物流總部,剛剛升級改造完成的全國物流信息處理與監控中心內,記者看到100多名信息監控員像往常一樣,全神貫注的注視著全國的倉庫和車輛在途情況,一旦某地倉庫或者某臺車子出現異常情況,立即發出預警。
全國物流信息處理與監控中心是安得物流投資數百萬結成的“第二張網”。成立于2000年的安得物流編織的第一張網是服務平臺網點,經過10年的建設,安得物流在全國建立了200多個服務平臺,通過這些平臺,安得物流可以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為客戶提供綜合物流服務。
上個世紀末開始,中國物流業從無到有,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到技術密集型行業發展,物流技術不斷更新發展。單純憑借全國各地的網點數量優勢,顯然不能滿足現代物流業的需求,而且多個網點之間的銜接、配合不順反而會影響配送效率。10年規劃,安得物流編織的第一張網——分布全國的200多個服務網點平臺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如何將規模化的倉庫、高端運輸車輛、精準化的配送流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從2006年開始,安得物流開始著手自主開發供應鏈管理體系(A3),接著又開始組建物流信息監控平臺,到今天全國物流信息處理與監控中心全面建成。據安得物流總經理盧立新介紹,目前該信息中心可以監控到全國750萬㎡倉庫的適時作業動態,可以適時掌握4000多輛車的位置、行駛速度、箱內溫度,并及時提醒司機沿途的路況信息和天氣情況。
“物流領域即將進入大外包大整合時代,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一點,安得物流搶先邁出了第一步。”盧立新說。
一臺冰箱的快捷之旅
一臺美的冰箱,它的配件如何從全國各地“走”到合肥的工廠?又如何從工廠較便捷而又省錢地“走”進廣州市某家庭?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物流配送過程,背后卻要經過上百個周轉環節。
以上述美的冰箱配送為例,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供應鏈系統,而物流信息化、物聯網技術應用程度會直接影響該供應鏈管理水平。
從原配件供應開始,組成一臺冰箱的幾百個原配件從全國各地原配件廠商處根據美的冰箱生產計劃物流部的調配指令,有計劃和組織的在指定時間內運送至生產線原配件倉庫,并進行全程編碼控制。
在整個流轉過程中,安得的入廠物流、傳統商業物流以及逆向物流,都是智能化管理:生產前后,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與下游分銷商通過簡單的ERP功能與企業ERP對接,通過SCM(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需求、供給、物流、信息流共享,通過安得公司物流信息平臺實現智能化控制。
于是,當這些被編碼的配件和原料,在送往組裝工廠的過程中,安得的ALIS系統隨時監控配送環節遇到的情況,配送貨物在監控屏幕上顯示為一個個顏色不同的點,隨著配送過程不停的移動。整個移動的流程,包括原料供應配送,物料供應,下線暫存,干線運輸,零擔配送或者B2C配送,等等一系列環節。暫存,分揀,分撥,跟蹤,客戶收貨信息確認,以及客服管理各環節通過ALIS管理系統銜接,通過流程固化各環節職責內容,而在2010年全面推進的網絡協同建設也對整個流程的銜接管控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為了達到這樣的供應鏈管理水平,健全的運營體系、完善的信息系統支撐則是必須具備的條件,安得物流為此準備了5年時間。
“整合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與企業間形成戰略合作,實現雙贏,整合內、外部物流資源,物流成本控制在企業的經驗活動中表現的效果會非常明顯。綜合物流服務水平,在一定程度降低客戶物流費用。”安得物流總經理盧立新告訴記者。
據盧立新介紹,安得物流的開發團隊一直在不斷地完善信息系統,同時,也在加強各種設備和技術的應用,藉以提升系統綜合性能,豐滿系統羽翼。如RFID技術應用就是公司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利用FRID技術實時、批量、遠程采集信息的強大功能。
于是乎,一臺冰箱,從原材料變成成品,再從工廠跑到消費者家中,旅途印記清晰可見。這實際上是物聯網技術的典型應用。
供應鏈+物聯網=智能物流
“目前僅蕪湖物流市場上的貨運專線多達三四百條,這些專線大小不一、位置分散,有的還存在線路重合、惡性競爭等現象,亟需整合資源、規范管理。”安得物流A10公司總經理郭學成告訴記者,市場細分和服務創新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的、海螺、美邦等龍頭企業持續發力,產銷兩旺,提供生產性服務的貨運物流需求量激增。許多專線公司在欣喜訂單不愁的同時,卻常常因管理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現象,粗放式特征的傳統物流,欣榮背后漸顯疲態。
安徽工業學院冷護基教授指出,物流技術信息化程度低是困擾我國物流發展最大的問題。國內物流企業物流技術與服務水平較低,視頻識別(RFID)技術、冷鏈技術和供應鏈管理過程透明化、可視化等物流技術應用程度不高,管理理念與手段相對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發展標準化程度低,商品周轉效率低下、原始數據多數靠手工錄入, 檢索困難;同時, 還存在物流多環節銜接不暢,信息共享和利用程度差等突出問題和矛盾。
為解決行業的難題,安得物流在基于自在開發ALIS的基礎上,2006年開始,又開始了《物流供應鏈全程可視化智能管理系統》項目的開發與研究,2008年項目研發初步完成,其功能模塊核心就在于可視化管理。
首先是可視化倉儲管理,通過在安得物流公司總部設立的信息處理與監控中心,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網絡瀏覽管理前端倉庫狀態與信息。主控中心是利用視頻識別分析技術、計算機網絡、地理信息技術、數據庫技術開發的整合式集中智能綜合監控管理控制應用平臺,中心匯接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倉庫信息,將所需的視頻、數據等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傳輸、存儲和共享,并進行遠程調閱、查詢,為各級管理層決策、指揮調度提供及時的第一手信息。
另外,可視化訂單管理可以實現訂單的跟蹤功能,可以有效幫助生產計劃與排產,成為適應訂單、節約產能和成本的有效方式。首先,它能防止零配件的錯裝、漏裝、多裝,實時統計車間采集數據,監控在制品、成品和物料的生產狀態和質量狀態,同時,監督員工的生產狀態;如果哪道工序、哪些物料、哪個機型、哪些人員等等存在問題,也能及時進行跟蹤、改進。
這種采用供應鏈+物聯網的技術,將整個工業生產及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面監控,能有效地防止殘次品流動,降低不良品率。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這種系統還能方便地進行產品物料追溯與召回管理。如物料追蹤功能可根據產品到半成品到批次物料的質量缺陷,追蹤到所有使用了該批次物料的成品,也支持從成品到原料的逆向追蹤,以適應某些行業的召回制度,協助制造商把損失最小化。
事實上,ALIS對環節的監控無孔不入,連貨車司機的行為都會有效監控。基于GPS的車載定位系統能夠及時將貨車的位置信息發送回監控中心,在貨車駕駛室內攝像頭,可監控行車過程中司機的精神狀態,防止出現疲勞駕駛,杜絕事故苗頭。
物暢其流,掌控自如。一直安得物流的夢想。相信此次全國物流信息處理與監控中心的全面建成能幫助安得物流實現這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