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如何提高物流服務質量?
2011-6-10 15: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即統計過程控制,是運用數理統計和概率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制造過程的特性數據進行分析,把制造過程中影響產品質量特性的固有的隨機波動和異常原因引起的可控制的波動進行定量分析和分離,從而得到最佳的過程輸出的一種過程控制方法。SPC是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借助它可以 -
達到“事前預防”的效果,從而有效控制生產過程、不斷改進產品質量。
SPC的核心工具是控制圖,它包括計量型控制圖(Xbar-R圖、Xbar-S圖等)和計數型控制圖(P圖、C圖、U圖等),用來直接控制生產過程,進行質量診斷和質量改進,在生產過程中起到了預防為主的作用,正所謂:檢驗是一種浪費,只有預防才會創造價值。除控制圖外,SPC還包括有直方圖、排列圖、散點圖、分層圖,這些圖構成了QC的七大手法。
物流業的SPC
SPC最初是為了生產過程的穩定和提高產品的質量而出現的,先后在美國與日本的制造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SPC并非只能應用于制造業,從理論上講,凡是有過程和輸出的流程都可以運用SPC來進行過程分析。SPC的本質就是運用隨機事件的統計規律來判斷過程輸出中的變異是由必然因素還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為過程的穩定狀態提供分析的依據。物流是一種服務,其過程就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流動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許多環節。物流的輸出就是滿足客戶所需的物品的時間和空間效用的。因此,物流過程同樣可以運用SPC對過程進行分析來確定物流過程是否處于穩定狀態。
事實上,物流過程與生產過程并沒有本質的區別。生產過程中,影響輸出質量的因素有5個,即4M1E(Man、Machine、Material、Method、Environment);在物流過程中,少了Material這一項,影響物流過程的因素也有4個,即3M1E(Man、Machine、Method、Environment),物流服務的質量取決于以上四個因素。
物流作為一個服務項目,它的質量特性與制造企業的產品的質量特性有很大差別。產品的質量特性一般都可以用量具進行測量,但物流服務質量的很多時候要通過統計才能得到。比如配送的差錯率、運輸中的貨損率、客戶投訴率等。較產品制造而言,服務過程中人的因素對系統的影響更大,也更難于控制,因為服務過程更多的需要人的參與,不象制造,隨著制造設備自動化智能化的提高,制造過程中人的干擾越來越小。正因服務與產品的這些差異,SPC在服務領域的應用一直被忽視,因而造成服務領域質量控制一直處于經驗判斷的狀態。但是,隨著物流在全球的迅猛發展,尤其是經濟全球化使得企業的供應鏈向更廣的方向延伸,企業對物流的依賴和要求越來越高。物流服務質量不穩定對企業將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利用更精確有效的分析工具來提高物流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就十分必要了。SPC作為一種過程分析工具,在制造業的運用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在物流中的運用盡管還不夠普遍,但隨著物流的發展,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采用。
物流企業如何應用SPC
1.設計系統。SPC在物流中的應用首先是設計系統。物流系統設計的科學與否不僅影響物流的效率,對物流服務的質量也有直接的影響。要在物流系統中使用SPC對過程進行監控,就要將質量管理納入系統設計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必須詳細分析整個物流過程,對物流系統各個環節進行考察,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系和影響,并分析每個物流環節輸出的影響因素;組織SPC實施小組與相關人員,編制質量統計的各種表格,在物流的各個環節設置專門的人員進行質量統計;購置必要的設施(比如SPC軟件)等。
2.選擇受控質量特性。在系統設計完成以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找出物流各環節中:(1)重要的、關鍵的環節,比如運輸環節中從物流中心到配送點的運輸時間,倉儲中的缺貨率;(2)質量不穩定的環節,比如配送環節;(3)關鍵、重要特性參數,比如配貨的差錯率;(4)經常出現問題的質量特性,比如裝卸搬運中的貨損率等。
3.建立標準。對于選定的質量特性參數,通過對企業物流戰略和客戶服務要求的分析,確定既能服務企業物流營銷戰略,又能滿足客戶需求的評價標準。
4.實施過程。通過物流系統的運轉取得實際的營運數據,在實際的運轉數據中取得衡量系統績效的基礎數據,并利用各種統計工具進行統計,為下一步的過程分析提供依據。以倉儲中心裝卸搬運的貨損率為例,某企業通過系統的實際運轉,得到倉儲中心最近20天來的貨損率,這些數據就是進行過程統計分析的原始數據。
5.績效衡量。取得統計的原始數據后,SPC就要提出以下問題,第一,指標是否在控制中?也就是說,是否所有的衡量指標都落在均值合理的領域內并服從正態分布?第二,過程是否可行?也就是說,是否觀測到的變化比預先指定的范圍要小?第三,衡量指標是否符合標準?只有當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的時候,這個過程本身才能說是在控制中。否則就要進行調查分析,或做出調整,使過程處于控制之中。
回答這三個問題,首先要將上一步所得的貨損率進行分組,將最小貨損率與最大貨損率之差這個區間均分成7或9個小區間,然后統計這一組數據落在每個區間中的頻數,在坐標圖上用直方圖表示出來,然后將直方圖的頂端用曲線平滑連接,就可以直觀地看出這組數據到底符不符合正態分布。如果不符合正態分布,說明該作業環節還沒有進入統計控制狀態,過程狀態不穩定,需要進行原因分析,找出不穩定因素。
確定過程處于統計穩定狀態之后,還要看是否符合企業所設立的質量特性標準,如果在控制圖中變化的范圍超出了標準,則說明目前的人員、設備、環境或操作的方法不能滿足企業對物流質量的要求,需要經過具體分析,在以上某個或多個方面進行加強;如果控制圖的變化范圍遠小于標準,則說明目前作業中的某些條件還可以放寬,可以更進一步縮減成本。
影響SPC實施的因素
1.管理層的支持至關重要。
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對于質量問題,有著名的80/20原則,認為企業領導層可以解決80%的質量問題,而基層職工只能解決20%的質量問題。在QS9000標準的統計過程控制(SPC)參考手冊中,明確了8515原則,進一步強調了領導層解決質量問題的重要性。不少企業領導者認為產品質量差是因為有關工作人員素質差或不負責任造成的。事實上,如果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技術和工具,在原有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質量就可以得到明顯的改進,而SPC正是這樣一種行之有效的工具,因此要推行SPC,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必須首先認識到SPC的重要作用,帶領企業全體員工投身于SPC的運用之中去。相比而言,物流作業中人的因素占有更重要的分量,因此,物流中推行SPC更需要管理層的決心和支持。
2.必要的培訓是不可缺少的。
對相關人員先期進行SPC培訓是實施SPC的關鍵。培訓可以采取選送相關人員到外部培訓單位參加培訓,如有條件則應盡量邀請培訓機構到企業來培訓,到企業訓的好處一是可以增加受訓的人數,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培訓內容更切合企業的實際,提升培訓的效果,此外,到企業培訓還可以創造出良好的SPC推行氛圍。
在SPC的運用中,統計方法是最主要的工具。要使用好統計方法,使用者除了具有一定的數理統計基礎知識,還必須具備細致、耐心和實事求是的良好品格。因此,培訓不僅要在SPC技術的運用上著力,還要進行科學品格的培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