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獲批 專家解讀
2011-5-7 11: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期目標
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
遠期目標
到2020年,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戰略定位
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5日介紹,國務院最近正式批復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明確了成渝經濟區發展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到2020年,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發展改革委表示,依據《規劃》,成渝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
發展改革委指出,《規劃》實施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著力推進統籌城鄉改革,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著力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在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和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發展改革委表示,《規劃》的出臺是在我國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和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時刻,國家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戰略部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
發展改革委有關方面負責人表示,經過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的發展建設,成渝經濟區已成為西部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有在新起點上加快發展的良好條件。在新形勢下加快成渝經濟區發展,對于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社)
成渝經濟區
位于長江上游,地處四川盆地,面積20.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成渝經濟區包括重慶市的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萬州、涪陵、萬盛、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雙橋、綦江、潼南、銅梁、大足、榮昌、璧山、梁平、豐都、墊江、忠縣、開縣、云陽、石柱31個區縣,四川省的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遂寧、樂山、雅安、自貢、瀘州、內江、南充、宜賓、達州、廣安15個市。
專家解讀
成渝經濟區的獲批意味著什么?將給四川及成都帶來什么樣的發展機遇?其五大戰略定位如何理解?昨日,長期研究成渝經濟區的四川省社科院學術顧問、原副院長林凌,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劉世慶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采訪。
成渝經濟區將與東部“三極”鼎足
“多年的努力終于開花,開始結果!”昨日,85歲的四川省社科院學術顧問、原副院長林凌在得知《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獲批后,特意從國家發改委網站上將該消息打印了出來。
“和上一次最大的不同是,上次是"原則性通過",這次是"正式批復"。”林凌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從該消息中發布的粗略概要看,與此前原則性通過的內容區別不大,但“定位中"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的"重要的"是新增加的,2020年的目標是新增加的”。
“我的理解是,從這些變動可以看出,國家對成渝經濟區更為重視,未來10年,成渝經濟區將與東部的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成為鼎足之勢,并非只是西部的經濟"大個兒"。
他認為,在未來的10年中,成渝經濟區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的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從目前上升為國家層面的經濟區中,論經濟實力,成渝經濟區都是非常強的”,近年來,國家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而四川省與重慶市的年均增長速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隨著內需的逐步擴大,成渝經濟區勢必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領跑者,“近年來,成渝經濟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成渝經濟區批復后,相應的政策也會接踵而至,這也將給本就發展迅速的成渝經濟區插上騰飛的翅膀”。
人才科技資源能源要素我們都有
“毫無疑問,未來10年將是成渝經濟區經濟快速發展的10年,這個區域應該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領跑中國經濟。”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表示,雖然與東部的珠三角、長三角相比,成渝經濟區發展水平要低一些,但卻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條件最好的區域。“成渝經濟區的批復,對西部大開發意義重大。通過提升重點區域的發展速度、輻射能力,進而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盛毅分析,成渝經濟區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未來10年很可能將以不低于10%的增量發展。”
在盛毅看來,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成渝經濟區有自己的優勢。“從要素上看,東部有的科技、人才等要素,成渝經濟區都有。而東部沒有的能源、資源等,成渝經濟區也有。”他說,而且如今的經濟發展格局已發生很大變化,梯度轉移的規律已被打破,成渝經濟區最近幾年也吸引了不少跨國企業入駐,成為世界分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被動承接東部淘汰產業。
在國務院對成渝經濟區的批復中,“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位列其中。“與東部相比,西部總體無優勢,但成渝經濟區有優勢。”林凌說,比如作為成都傳統支柱產業的電子信息,就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成都市以前就是全國重點建設的3個電子工業基地之一,同時,成都還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礎環境和科研院所,“現在全球知名的電腦企業都在成渝經濟區落了戶”。
同樣,汽車產業、航空航天、核工業……這些高端產業在成渝經濟區都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以及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
向西開放西部將成開放的前沿
談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定位時,林凌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開放多是通過東部沿海,而更為廣闊的西部地區卻顯得相對閉塞。
“西部的開放將換一種思路。”他說,未來,西部的內陸開放將“向西”開放,即打造現代的絲綢之路,貫通亞歐大陸鐵路交通、公路交通以及航空交通等。
今年,成都經阿拉山口通往中亞、歐洲的陸上鐵路運輸通道已經開通。同時,成都還將瞄準南亞國際鐵路(泛亞鐵路)建設,有計劃地開通成都連接泛亞地區、南亞地區的鐵路貨運快速通道。隨著向西通道的打通,成都將成為進入歐洲的鐵路“門戶”樞紐。近年來,無論是鐵路、公路還是航空,成都著力建設的西部交通樞紐成效明顯,林凌說,“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的深意也正在于此。
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劉世慶也認為,如今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東西互動、向西開放”的階段,通過過去的努力,成渝經濟區這個區域,已經比較成功地融入了世界經濟,成為連接西北、西南的通道、樞紐。“但這還不夠。過去幾十年,開放促進了東部地區的改革發展,這是成渝經濟區可資借鑒的。向西開放,意味著西部成為開放的前沿。”她認為,西部地區的建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成都、重慶都提出了對外開放高地這一概念,成渝經濟區也應該在向西開放這一進程中,成為對外開放的樞紐、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