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 昆山造出一流通關速度
2011-5-6 13: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國際商報》報道 日前,昆山海關將轄區內四海電子(昆山)有限公司的1萬多種進出口商品圖片等資料全部錄入電腦,建立了全國海關第一個電子商品庫。海關審單只需重點審核新、難商品,不再對每個零部件都審核歸類、申報驗放,在確保監管到位的同時又有效提高了審單速度。關員人數不到全省關區的1/25,報關單量卻占全省關區的將近1/3,通過流程再造,昆山海關“造”出了全省一流的通關速度。“昆山海關因昆山而設,依昆山而興,在創先爭優中科學發展爭一流,就是要立足昆山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進一步優化監管模式,進一步提高監管效率,進一步提升通關服務水平,以一流服務推動昆山外向型經濟率先轉型升級。”昆山海關關長閻偉國說。依托“金鑰匙”這一昆山市星級服務品牌載體,昆山海關提出了“零差錯通關、零距離服務”的理念,讓服務與昆山外向型經濟同步升級。 通關效率,關鍵是通關流程。昆山海關近年來積極構建標準化通關作業體系,實現了嚴密監管下的高效運作。在特殊監管區通關流程上,開展整體規范。去年,海關以昆山綜合保稅區設立為契機,全面整合原出口加工區、陸路監管站場、監管人員等執法監管資源,實現綜保區及區外各一個窗口對外,全部實施電子派單系統,形成了“車暢其行、物盡其流”的現代進出口大物流體系。在監管模式上,實施分類通關。海關以企業守法管理為核心,綜合企業類別、商品歸類、價格、許可證件、貿易國別、航線、物流信息等各類風險要素,對報關單電子數據進行實時風險分析,實施紅綠通道判別,依據判別結果實行分類監管。2010年出口分類通關啟動以來,全市2000多家守法誠信企業,85%的出口報關單享受到低風險快速放行便利,通關時間縮短近1/3。在作業手段上,實現科技提升。
昆山海關在綜合保稅區引入X光機檢系統,建立IT產品X光機查驗圖片庫,在蘇州海關轄區率先建成閉路電視監控指揮中心,探索建立了以艙單管理為主線、以卡口場站驗放為節點、以科技監控為依托的物流監控體系。目前,昆山海關還在探索深化“跨關區快速通關”、“提前申報”、“集中申報”、“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等通關模式,不斷提高查驗效能,為企業營造更加便利的通關環境。
面對人手緊缺現狀,昆山海關通關部門探索總結出了“80/20”報關單審核工作法,即以風險管理為基礎,以分類通關為核心,按企業誠信度、商品等要素實行分類監管,將80%監管資源集中運用于高稅收風險單證的審核,剩余的20%監管資源對低風險單證進行程序性審核,實現征稅質量和通關效率的雙提升。目前,昆山海關關員人均日接單量達600份以上,在稅收總量連年保持30%以上增長的情況下,各項監管指標位居省內海關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