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莫讓物聯網應用翼機通成三網融合博弈犧牲品

2011-5-5 10: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0年初,三網融合戰略高調出臺。此后不久,第一批試點城市名單新鮮出爐。按照規劃,2010年至2012年,將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這一切似乎都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然而近期卻傳出了夭折論的聲音。

    盡管工信部發展司司長張峰近日 -

否認了夭折論的傳聞,但是不可否認,因為廣電系和電信系的利益紛爭,三網融合儼然已經成為難產兒。一直以來,三網融合的爭論從未停息。但是,在推進三網融合的進程中,技術、業務等方面的創新不應該成為各方利益博弈的犧牲品,三網融合的最終目前是共贏而不是互損。

    翼機通不應成廣電打擊電信的媒介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報道了大連理工大學的翼機通,一時間翼機通校園風波再起。對此,有網友一針見血的指出,央視的報道,恐怕記者還漏掉了兩個重要的角色。在三網融合深陷僵局的大背景下,這兩個重要角色已不言而喻。

    拋開三網融合不說,就翼機通本身而言,這是物聯網應用的新技術。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國電信在開拓物聯網應用方面,拿出了足夠的誠意,但這還不夠。翼機通剛剛面世,還需要時間和用戶的檢驗。未來的改進和發展還必須與產業鏈上的企業一道,眾人拾柴方能讓用戶早日感受到物聯網的妙處。

    校園翼機通,是順應校園信息化潮流,通過采用新興物聯網技術,幫助學校提升教學管理水平、便捷學生的學習生活。此前,翼機通已經在工商、稅務、醫院、物流、金融、工業園區和公共交通等多行業實際應用,得到了客戶的充分肯定。信息技術專家、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總工程師鄧慧學認為,今后,類似翼機通這樣的物聯網還將更多應用,將拓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利用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打造“智能校園”,并推動新的低碳生活模式。物聯網是一種社會趨勢,不久將會實現社會應用。

    不可否認,翼機通作為新技術仍存在諸多有待于改進的地方,但是作為未來應用技術的大趨勢,發展潮流勢不可擋。翼機通帶來的不僅僅是信息化新應用,同時還是一條涵蓋了電信運營商、高校、科研機構、傳感器企業、系統集成、應用軟件開發等環節的物聯網產業鏈,整個產業是開放的。但就目前三大運營商所擁有的基礎網絡看來,只有中國電信具備發展翼機通的實力,移動聯通的網絡目前還無法實現,這是電信的優勢,就這一點來說,翼機通“壟斷”的說法不免有些牽強。

    三網融合不能迷失在利益的博弈中

    三網融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存在的問題應該在實踐中逐步解決。作為物聯網應用新技術的翼機通而今卻成了廣電打擊電信業的媒介,這是三網融合利益紛爭的結果,三網融合不應該在各方的利益紛爭漩渦中迷失方向。

    利益紛爭把三網融合推向泥潭。從雙方交叉的業務看來,廣電擁有1.64億有線電視用戶,年營收達到1959.5億元;電信系擁有10億多用戶,年營收達到8424.3億元。顯而易見,廣電系與電信系在用戶規模和營收上存在巨大的懸殊,這也是廣電系爭奪三網融合控制權的原因所在。

    然而目前,各方利益紛爭已經從三網融合固有的業務擴大到自身的全業務之爭,甚至還上升到口水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電信翼機通已被卷入這樣的漩渦而成為廣電打擊電信業的媒介。對于央視的報道,資深業內人士飛象網總裁項立剛在其新浪微博上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確實有少數學生不方便,其實認真看,電信運營商不但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提供了租機等各種服務,盡可能想各種辦法解決問題,節目的主線是雞蛋里挑骨頭的心態,放大少數學生的不方便,而對于帶來的管理、方便、優惠避而不談。

    回歸到三網融合的利益博弈,業內人士指出,每次電視臺曝光電信運營商之后,就會有廣電利好政策出臺。在這樣完全對立的立場中談融合難于上青天。

    其實在三網融合的推進過程中,事實上,在大多數試點城市,電信廣電都已經為雙向進入做好了積極準備,創新業務不斷發展,省級IPTV集成播控平臺初步建立。然而三網融合遇到體制瓶頸是實情,輿論的焦點多集中在如何逐漸打破藩籬,解決體制瓶頸背后的利益分配問題。此外,三網融合試點進展速度不快,還涉及技術、管理體制及政府監管等多個層面的原因,而技術因素也已經成為三網融合的主要障礙之一。

    三網融合需要技術創新推業務融合

按照三網融合的目標,未來電信網、互聯網和有線電視網,任何一張網都能承載電話、互聯網和有線電視業務。盡管在這個過程中,利益之爭不可避免,但是業務融合才是最終的大方向。因此業務是三網融合的重心,業務融合是目的,網絡融合是基礎,就這一點來說,三網融合更多的應該體現在業務的競爭上。

    而業務的競爭,不是簡單的去開展對方的基礎業務,而是以自身優勢業務為核心,結合被授予的業務運營范圍而衍生出來的創新型新業務。打破行業壁壘,促成無間合作,推進業務創新,這才符合三網融合的初衷,而今廣電業正在全面推行的電信化,顯然在背道而馳。

    此外,由于廣電和電信分別隸屬不同的行業監管部門,監管也是一個大問題。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電信專家侯自強表示,盡管三網融合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并沒有建立統一的監管體制,廣電與電信之間以及廣電內部企業之間,關系協調和利益分配尚未解決,在此之前,即便開展進一步試點也很難取得較大進展。

    考慮到三網融合涉及到不同部門、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和相互競爭,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對整個三網融合的進程負責,這更是對國家資源和人民福祉的責任。在中國現行的管理體制之下,缺少這樣一個統籌三網融合發展的部門,各部門之間相互制約必然也會導致管理的效率較低,很難真正推動三網融合的發展。我們所期待的三網融合的發展過程應該是一個求同存異的融合過程,而不是利益各方相互打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