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通脹是不是合法的"強盜邏輯" 誰是中國通脹元兇

2011-5-30 20: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范圍內的貨幣濫發造成大宗商品價格飆漲,新興經濟體率先進入通脹周期,全球經濟面臨“滯漲”的風險。“人類歷史上大概可以用兩種邏輯的相互作用或者此消彼長來解釋,一是強盜的邏輯,二是市場的邏輯,而濫發鈔票,制造通貨膨脹就是一種強盜邏輯”。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日前在網易財經舉辦的讀書會上解讀其新書《市場的邏輯》時與許小年、任志強舊事重提,將目前世界及中國范圍內的一系列經濟難題歸結于“市場”的沒落和“改革”的倒退,他們呼喚經濟學界應該進行一場反思,從凱恩斯的調控理論重新回到亞當·斯密的市場理論上來。
“很多強盜邏輯是合法的,比如多印鈔票”
通貨膨脹,就是貨幣貶值,也就是同樣面值的貨幣能購買的物品或服務越來越少,“政府超發貨幣”會引發通脹已經達成基本共識。不管是類似美國的主動超發,還是類似中國的被動超發,在經濟學家眼里,這無疑都是對貨幣持有者利益的侵害,是一種“強盜邏輯”。
經濟學家張維迎如是說:
“人類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什么方法呢?大體概括一下就是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如何通過別人不幸福而使自己變得幸福,這是強盜的邏輯;第二種方式就是如何通過別人幸福而使自己變得幸福,這是市場的邏輯。
強盜邏輯不一定就是我們大街上看到的明目張膽的搶和偷,很多強盜邏輯是合法的,比如多印鈔票,制造通貨膨脹,進行的是財富的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它并不創造價值,而只是使一部分人受到損害,使另一部分人得到好處,但這是合法的。
增加貨幣、刺激經濟的時候,誰得到的好處最先、最多?是國有企業。在緊縮的時候,提高利率、限制信貸,誰受的影響最快、最大?是民營企業。先擴張后收縮,導致的是資源、財富從個人、民營企業轉向國有企業。
可以說,通貨膨脹是財富的逆向分配。今天的轉移財富,結果會導致更大的危機,而危機之后處理危機的辦法仍然是用轉移財富的辦法。也就是并不讓犯了錯誤的人承擔責任,包括美國,拯救那些大的企業,他們是用老百姓的錢拯救少數企業,這也是強盜的邏輯,并不創造財富。”
“禍水之源是凱恩斯主義的‘看得見的手’”
貨幣超發的依據是凱恩斯主義的“需求不足”理論,即政府應該推行“赤字政策”去刺激市場需求。但在許小年等支持純市場理論的人看來,凱恩斯主義所奉行的“赤字政策”是不創造社會財富的,經濟學在經歷這場大危機之后應該重新將研究方向轉向“如何創造財富”上來,即亞當·斯密奉行的“看不見的手”引導技術創新的市場理論,而非凱恩斯奉行“看得見的手”的宏觀調控理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如是說:
“美聯儲實行了錯誤的貨幣政策,流動性泛濫,造成資產泡沫,危機才起來。危機起來以后,美聯儲說,你看,要不是我救火,美國的金融體系就完了,但真實的情況是,如果不是美聯儲錯誤的貨幣政策,根本就沒有這場火。希臘的債務危機是從哪里來的?多年執行凱恩斯主義的赤字政策,不斷借債,借到今天終于混不下去了,所以禍水之源是凱恩斯主義“看得見的手”的赤字政策。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經濟學研究的根兒上就搞錯了,經濟學研究的重點不是短期的政府政策,而是長期的經濟增長,你要研究長期的經濟增長,必須要研究市場,如果只關注短期經濟波動,每天談的就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這些都是拆東墻補西墻,不創造任何財富。經濟學要研究的是財富的創造,要回歸到亞當·斯密奉行“看不見的手”的市場理論上來。
我們在凱恩斯主義的大旗下無限擴張,連芝麻綠豆大的事都當作宏觀調控來執行,把過去計劃經濟那一套統統放到凱恩斯主義的大旗之下,來作為它的理論依據干預經濟,實際上做的是計劃體制下對經濟的微觀管制。這是一種倒退。”
“不管什么形式的調控都一定是對市場的破壞”
企業是現代社會創造財富最主要的微觀主體,企業對于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是最敏感的,而企業家作為企業的掌舵者和決策人,對一項經濟政策的推行最先感知冷暖。來自正處于宏觀調控風口浪尖的地產業的聲音認為,沒有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
北京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如是說:
“任何政府的調控都是對市場的破壞,不管什么形式的調控都一定是對市場的破壞。自由的市場經濟是最道德的,而政府用行政行為對市場經濟的破壞或干預都是最不道德的。美國金融危機來自于什么?來自于政府自認為做了一件最道德的事情,用次貸的方法幫助最窮的人解決住房問題,最后的結果就是金融危機。
2008年時我們呼吁政府要救房地產市場,但房地產最終沒有進入到十大產業振興計劃里。其實我們當時只是提出把原來設置的障礙取消,我們的病因在于原來設置的很多障礙,導致出現了下滑。2009年房地產投資增長只有十幾,遠遠低于國家其他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但它取消障礙后讓老百姓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而獲得的增長卻遠遠大于其他任何一個行業。
用政府的手、用錢的辦法也解決不了,最后一定要通過市場的辦法進行淘汰,所以市場經濟的邏輯就在于它可以用自我交換的辦法把好的留下,把壞的淘汰掉,最后形成我們可以從中受益的制度。這就是市場的邏輯。”
■新聞鏈接
誰是中國通脹的元兇
2011年以來,中國物價水平居高不下,3月、4月連續兩個月CPI在5%以上,部分機構對5月CPI甚至開出了同比上漲5.6%的預期,中國經濟朝著“不容樂觀”方向發展的跡象愈加明顯。而到底通貨膨脹因何而起,誰是制造通脹的元兇?
看看他們怎么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2008年9月份之后,美國次貸問題迅速惡化,演變成了一場危機,因為不知道危機究竟會怎么演變,所以,一個可能的好選擇就是最開始的時候盡量出售要快,出拳要重,以便盡快把危機擋住。在那種情況下很難做出準確的估計負面的沖擊有多大,因此國家出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這個經濟刺激計劃是一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經濟理論和國際的歷史結論都證明,一般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實行以后會帶來副作用,就是引發物價的上升,可能引發某種資產泡沫。
斯坦福大學教授羅納德·麥金農:
中國的通脹實際上是美國政府的決策導致的,中國政府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政府將短期借款利率定為接近于0,人民幣又面臨升值,熱錢自然會從美國涌向中國,中國的央行不得不買入美元以防止人民幣過快的升值,這樣會向國內市場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從而造成通脹。雖然中國政府已經通過嘗試通過發國債和提高準備金率去應對通脹,但是這些措施效果有限,治標不治本。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