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車聯網構千億產業鏈 智能交通成物聯網首個著陸點

2011-5-30 20: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交通信息化朝著智能交通的目標推進,實現可感知與可交互的特點,從而推進交通運輸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型,進一步帶動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升級。

    近日,交通運輸部公布了《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按照《規劃》 -

的目標,未來我國的干線公路網重要路段和內河干線航道重要航段監測覆蓋率達70%以上,重點營業性運輸裝備監測覆蓋率達100%。此外,我國部省兩級公路、航道、港口、營運車輛、船舶等行業核心的基礎性、戰略性數據庫將100%建成。

    據悉,今年1月份,工信部相關人士透露,車聯網平臺投資需求已超過百億元。業內人士坦言:如果說去年車聯網概念的提出打開了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市場,那么《規劃》中對于公路及水路信息化的強調,則有望將物聯網的市場空間擴大至少十倍,達千億。

    政策利好,智能交通成行業信息化先鋒

    此次發布的《規劃》在具體的政策方面要求,各方多渠道加大交通領域的信息化資金投入。其中特別強調,交通運輸部將對信息化重大工程、示范試點及推廣工程給予資金補助,對西部地區給予傾斜,各地應保障配套資金的落實。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吸納社會力量參與交通運輸信息化發展,推進信息服務領域產業化進程。

    相比2006年出臺的“十一五”交通信息化規劃,此次《規劃》明確了更多的數字指標。在運輸設備監測方面,《規劃》提出,重點營業性運輸裝備監測覆蓋率要達到100%,初步建立公路水路客貨運輸市場動態運行信息監測體系。《規劃》提出,全國高速公路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平均覆蓋率從15%提升至60%,ETC車道數從目前的1300條提升至6000條以上,ETC用戶量從50萬提升至500萬個,屆時將緩解收費口交通擁堵。

    《規劃》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加強對物聯網、云計算、海量存儲、高速傳輸、第二代衛星導航、遙感遙測等新技術的一體化應用研究,力爭在拓展應用領域、創新應用模式、提升應用水平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加快成果轉化和推廣,從而提升行業信息化技術水平。

    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將朝著智能交通的目標推進,智能交通將借助物聯網技術,可感知與可交互的特點,促進交通管理的精細化、行業服務的全面化、出行體驗的人性化,推動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綠色的交通運輸業發展,實現交通運輸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型,進一步帶動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升級。

    縱向延伸,車聯網信息化應用備受矚目

    按照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規定內容,智能交通將成為國內未來交通運輸業優先發展的主題,而車聯網則是智能交通框架下的典型應用。

    去年十月份在江蘇無錫舉行的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車聯網項目就已經被列為我國重大專項第三專項的重要項目。如果說去年車聯網概念的提出打開了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市場,那么《規劃》中對于公路及水路信息化的強調,則有望將物聯網的市場空間擴大至少十倍。這給產業發展提供巨大的拓展空間。

    在政策的扶持下,物聯網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整個產業鏈也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顯得生機勃勃。車聯網的發展串起了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涵蓋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芯片廠商、軟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網絡供應商等多個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車聯網的出現,不但能進一步推進汽車制造、汽車服務等汽車行業進一步信息化,同時也為移動通信等領域帶來了產業升級的機遇。一方面車聯網將促使汽車行業從單純硬件銷售轉為與服務、內容捆綁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車聯網讓電信運營商和內容服務商迅速定位高端客戶群體,便于提供產品和服務。此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必須具備遠程監控能力”的要求,也讓車聯網橫跨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產業騰飛,完善標準及商業模式是關鍵

    據賽迪顧問近日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的規模有望在2011年達到2400億元。隨著新能源汽車列入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汽車電子行業的增長潛力還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顯然,汽車電子已成為電子制造業新的增長點,為我國電子制造專用設備廠商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根據我國目前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預計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億輛,車聯網面臨全產業的爆發性機會。

    雖然車聯網前景無限光明,但從目前情況看來,發展的道路卻十分曲折,按照iSuppli汽車研究領域首席分析師的估計,在全球看來,目前僅有15%的車聯網服務供應商能夠獲得贏利,即便是到了2013年,這一比例也不會超過一半。

    對于車聯網的發展,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客戶解決方案總監張旭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車聯網產業想要產生巨大的商業回報,至少應當具備三個核心條件:首先是標準,只有制訂了全國性的標準,車聯網才有可能實現產業化;其次是投資;第三是要有組織保障,這個事情相對來說成功的機會就會很大。其實說到底,就是政策、標準以及商業模式的問題。

    就此看來,此次《規范》的出臺從政策層面解決了車聯網發展的后顧之憂。在標準方面,據悉,目前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已經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采納,物聯網標準化工作已經取得積極進展。不僅僅是物聯網標準,《規劃》中提到的云計算、軟件信息服務等新應用的標準也在不斷的完善中。

    在運作的商業模式上,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進入市場的所謂“車聯網”產品和服務,都是汽車制造商替終端用戶埋單,通常一年到三年,到期后是否會主動續約服務還是未知數。

    先行一步的車聯網服務無疑是整個產業發展的試金石,但若他們不能找到匹配的商業模式,即便將來解決了管理和技術問題,車聯網產業也將變得難以生存,因此亟需創新商業模式,尋找贏利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