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聯邦快遞Linda:全球性公司需要全球性IT部門

2011-5-3 16: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中國企業“做大做強”愿望的驅動下,積極的跨國并購成為最直接的路徑。在能源、制造、IT、金融等多個行業領域,刮起了全球并購的“中國風”。從2003年到2009年,中國平均每季度發生的海外并購交易為16起,而2010年平均每季度的交易就上升到36起。

    -

這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中國企業進入跨國經營的狀態。但是,企業從邁出國門第一步之時,就已經意味著需要承擔跨國經營的風險。其中,在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維系企業正常運轉的關鍵因素的背景下,跨國經營后的信息化整合則顯得極為重要。

    而國外企業在此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實的腳步。為此,中國信息化選取了兩家海外企業,聯邦快遞和樓氏電子,分別就他們的信息化建設進行分析,以期找到可借鑒的方法。

    包裹信息與包裹遞送同樣重要,在聯邦快遞創始人施偉德這句話的背后,體現的是當今物流及運輸公司面臨的真正挑戰——如何將一個包裹在一個正確的時間送到一個正確的地點。然而,對于大多數物流公司而言,在將快遞與物流整合到一起的時候,很容易忽略一體化IT的價值。

    一體化戰略

    對于聯邦快遞來說,每日要處理超過320萬份往返于世界各地的貨件。為迅速、準確追蹤貨件的運送狀況,聯邦快遞已經開通了包裹追蹤這項增值服務。為了最快完成貨件的清關工作,當貨件仍在飛機上“旅行”時,聯邦快遞的工作人員已經預先將有關的信息送往海關部門,貨件抵達后便可迅速清關,保證貨件及時送到客戶手上,這得益于公司全球一體化的IT戰略。

    物流公司對IT一體化的需求,跟與日俱增的全球一體化趨勢是息息相關的!奥摪羁爝f,所賴以為生的,就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成功取件、運輸和派送包裹,隨時實現我們對客戶許下的服務承諾!甭摪羁爝fCIO Linda Brigance 坦言,沒有大量的技術基礎支撐,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對于一家全球性的快遞公司來說,技術本身也應當被作為一種戰略性的商業工具來對待。“聯邦快遞打造的是一個全球性的IT部門。我們需要隨時為快遞員提供關于包裹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必須能與所有的支持部門及后臺系統相結合,從而將包裹準時送達!盠inda Brigance介紹,保證客戶能夠在網上實時地對包裹進行查詢與追蹤,對今天的運輸公司來說是一項必須完成且至關重要的任務。它可以讓運輸公司的成本降得更低,同時為客戶提供統一的服務界面。不僅如此,IT在保證公司財務系統、人力資源以及辦公后臺系統高效順暢運行方面,同樣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正如Linda自己在一篇文章中寫到的:“在聯邦快遞公司做CIO絕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作為公司亞太區CIO,我對自己工作最深的感受是——這就好像在玩拼圖游戲,每天都充滿挑戰!

    在聯邦快遞,企業的IT戰略和聯邦快遞“獨立運作、共同競爭、協同管理”的全球戰略相匹配,戰略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CIO必須把意見帶進企業的決策層” Linda表示,跨國企業的CIO不能只是口頭上說IT多么重要,多么具有戰略性,他既要出現在傳送帶旁,也要出現在董事會中。IT不應該只是一個機構的附屬部門,公司的CEO必須認真聽取IT方面的意見,IT才能提供最大的價值。

    此外,對于管理團隊來說,一個關鍵的地方就是要確保CIO對貨運業務有足夠的理解,尤其是對客戶的需求有著很好的理解,從而能夠提出改善服務或提高效率的解決方案。一旦機構中的各個業務部門都認識到IT這種價值,他們便會尋找各種方法,使IT成為他們的業務合作伙伴而不是一種業務成本。

    標準化所帶來的減法效應

    標準化的的確確是成功經營一家國際化公司的關鍵所在:硬件標準化、應用程序標準化,以及在所有地方都使用相同的工具與流程。

    隨著業務網點不斷增加,保持一致性的難度與復雜性呈曲線式增加,一致性的好處也隨之凸現。例如,公司只需要對程序進行一次測試,這和多次測試相比,好處十分明顯。原因是操作環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這種全球化的能力加快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速度,同時代表著競爭優勢。

    聯邦快遞網站就是1個標準化的成功案例。它基于一個全球化的操作平臺,擁有統一的界面,但在不同市場設有當地語言選項,例如,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日文和韓文等。在中國,聯邦快遞擁有一支信息化技術團隊,有助于聯邦快遞了解地區市場環境的特點,幫助更好地定位,以便更加有效地滿足客戶需求。

    標準化所帶來的主要好處還有成本削減。當一家公司的全球化標準達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定義對臺式機、筆記本電腦以及遞送員手持設備實施什么樣的標準,之后只需對將在那些機器中運行的程序進行一次測試即可,因為每個程序所處的環境都是一樣的。

    兩年前,聯邦快遞為遞送員使用的一種名為“FedEx PowerPad”的手持設備推出了全球化的標準。該設備可以使快遞員在遠離遞送車時也能隨時掌握實時信息,其目的是將每一件包裹的轉運時間縮短10秒鐘。

    最初,這種設備只是在香港進行試運行,但在香港市場取得成功后,他們把這一設備推向了整個亞太市場。目前,聯邦快遞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部署了近10萬部PowerPad,其中有10%被投放在亞太區各個市場。

    不過這項標準化的設備在推廣之初,也曾經遇到過困難,因為許多供應商只服務于某個地區的市場而非一個全球性的市場,但是聯邦快遞依然堅持要求供應商提供“同樣的”的設備以及服務!斑@將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在業務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還可以做到‘使命必達’”,對于未來,Linda表示,不管科技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聯邦快遞關心的還會是下列一些主要的問題:繼續追求成本與效益最大化;提高反應速度、服務水準以跟上不斷加快的商業發展速度;確保在亞太區的業務與全球的業務協調一致。

    樓氏電子:全球整合下的流程再造

    最近幾年,Knowles Electronics(樓氏電子)的跨國公司管理技術取得了很大成就。起初,這家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公司安裝了一套企業軟件的單一版本,以獲得交易信息的透明度。之后,該公司又采用網絡化平臺向高級管理人員和客戶及時提供關鍵信息。通過這些措施,Knowles整合了專家眼中應用IT進行高級管理的兩種最佳策略:建立共同交易基礎;在核心數據基礎上改善決策流程。而這些為企業在國際業務上的擴張,帶來了明顯的好處。

    跨國環境下挑戰

    Knowles公司是一家生產助聽器用微型高科技話筒和耳機的企業,ERP系統對跨國經營十分關鍵!斑^去,我們9家工廠有9個不同的系統,要了解業務狀況真的非常困難,”公司CIO Randy Kjell說,“每個人的零部件數量、客戶數目和軟件商名稱都不一樣——雖然有時說的是同一個零部件或同一個軟件商。”

    為此,公司用18個月的時間在分布在包括美國、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在內的九個分公司安裝了同一版本和同一個數據庫的ERP軟件。專家認為,采用同一個系統或采用側重協同性、兼具集成性的ERP策略對跨國經營來說很關鍵,因為這兩種選擇都能讓管理者及時看到業務的發展趨勢,不必等待信息量有限的月度數據。

    目前,已經上線運行的ERP組件里的信息無所不包,如銷售、庫存、財務等數據和需求與原料計劃等。盡管ERP系統的成本居高不下為人詬病,軟件商也改進了實施方案以緩解用戶的抵觸情緒。“現在我們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能了解公司的銷售業績、應收帳款、現金狀況和庫存多少,把握公司的國際地位,也能知道中國工廠的情況。”Randy Kjell表示。事實上,這家公司已經在蘇州和濰坊相繼設廠。而在中國的這兩家工廠,在ERP建設上,也是采用了和總部一樣的標準。

    對此,樓氏電子全球供應鏈高級總監James Wynn表示,一致的ERP數據成為公司改善庫存管理和采購管理的跳板,并且減少了50%庫存成本。他進一步表示,“安裝ERP以前,各個工廠必須分別與相同的供貨商打交道。而利用集中的系統,我們可以統計并清楚地了解花在同一個供貨商身上的費用,從而減少成本!

    事實上,掌握了財產狀況、價值、位置信息后,樓氏電子直接啟動貨運,準時送貨率已經從85%左右提高到95%以上。

    供應鏈信息全匯聚

    建立ERP基礎件以后,績效衡量標準正在向如訂單高滿足度或新產品開發的即時量產等指標看齊。如何平衡績效則是擺在樓氏公司面前的一個新問題。

    公司利用服務器建立了一個企業平臺,向客戶提供當前訂貨的狀態和其他信息,同時也向公司的管理人員提供關鍵業績指標,如每日銷售情況、工廠的產量和庫存等。“他們隨時可以進入企業平臺。”Randy Kjell表示,這樣,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企業運行狀況。目前,績效管理——包括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和記分卡——是一個新的建設領域。對此,Randy Kjell認為,“工廠要綜合和過濾的數據可能會更多,簡單地堆到數據庫里是不行的。這需要IT人員把數據綜合起來,再對各種記錄、流程控制或原料管理數據進行打包。同時,企業應該把工廠趨勢和客戶服務聯系起來,始終關注最終目標!

    不過,Randy Kjell警告說,“績效管理并非只是購買一套商業智能工具那么簡單。信息描述必須盡可能地簡單、一致。只有這樣,不依靠傳統銷售預測而獲取新的需求信號的能力才可被看作是一個IT優秀策略。當然,一致的ERP數據和商業智能不是全部的IT最佳實踐,戰略性的全球供應鏈合作和各地生產車間的協同生產,未來將會成為樓氏電子信息化建設的新方向。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