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罰款之后,漲價依然

2011-5-28 18: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前段時間最忙的政府機構大概應該算是發改委,主要的活動有如下幾項:告訴大家油價或者電價、水價要漲,為漲價找理由;約談其他民生相關企業,要求他們不得漲價。結果有個出頭的企業就被罰了200萬元,這個企業是聯合利華,生產日化產品的。罰款的理由是他們宣稱要漲價,并且認為這是必然的事。于是,以擾亂市場秩序的名義,200萬元的罰單就開出來了。
  沒過多長時間,大家發現價格確實沒漲,很多生活相關物品的分量卻縮水了,這叫做變相漲價。緊接著,有新聞說聯合利華公司不思悔改、頂風作案,廣州很多超市、零售機構接到該公司通知,告知該公司旗下的兩款著名洗浴用品的價格上調,漲幅達到10%。
  要說是商業機構不怕罰款、知難而上,為了商業利益而罔顧民生,恐怕這帽子扣得就大了點兒。商業機構最大的目的是生存并賺錢,如果不賺錢的話,那就不叫商業機構,而應該叫做非營利組織。
  事實上,早在發改委宣布石油漲價而約談其他商業機構不許漲價的時候,有很多言論就直接指出,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為石油或者其他基礎資源的漲價,不可能不帶動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暫時性的不漲價只能是暫時,這個“暫時”當中還不包含變相漲價的因素。想想看,現代社會中,商品物流是很重要的成本之一,當基礎物資漲價之后,物流費用、生產成本肯定是隨之升高的,這還只是最終產品的物流,要是把原材料供應當中物流成本上漲、生產時成本的提高算進去,漲幅10%還真是不算多。
  而與此同時,企業的稅費并未有減輕的趨勢。作為最終產品的生產者來說,如果遵守這個約定,他們只能有一個選擇: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手段對一個已經在生產、銷售方面成熟的企業來講,只能是降低人工成本、壓制原料供貨商利潤當中尋找途徑。這樣一來,上下游的企業就都面臨著沒多少錢賺的窘境。
  事情還沒完。企業不賺錢的話,雇員也是沒錢好賺的,這樣就會影響到很大一批人的消費能力。這是一個連鎖反應:商品貴了-不許漲價-企業利潤降低-工人收入減少-更加沒有消費能力,然后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原本據說是保障老百姓生活的“限漲令”,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這是因為政府從稅收以及壟斷企業拿走了太多我們的錢。可能有人會說,政府拿走了這些錢也是做了很多工程的,這些東西通過滲透效應也會促進經濟增長、提供就業機會啊。可惜的是,整體經濟沒有這么簡單,政府所集中修建的公共工程以及其他投資,不但損耗量驚人,同時也不可能覆蓋所有經濟生活的領域。這樣的后果就是幾個特殊領域的經濟活動畸形繁榮——比如房地產——而其他方面都面臨危機。
  所以,我們現在正看著某種公然的漲價進行,但是每個企業都去罰款嗎?這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還會激發起劇烈的反彈。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只能是讓政府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把這些稅款、包括企業稅個人稅都大幅度降低,增強購買力而抵御滯脹的風險。可惜的是,這種事兒很難說是不是會實行,因為利益集團的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他們不會管整體經濟如何,只會不斷地抽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