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物流案例

IBM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助力中遠物流發展

2011-5-27 20: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不同于過去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不再單一強調數據,而是把重點放在知識處理方面,并且在處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再以此指導物流實踐。兩者的區別在于,數據處理結果是肯定且惟一的,但是管理問題更多時候涉及到經驗和知識,單一數據處理很難完全解決。而知識處理是模糊的,是通過數學模型,根據場景得出不同結果。如30個配送點下的客戶滿 -

意度、碳排放量、送貨范圍情況;40個配送點下的客戶滿意度、碳排放量、送貨范圍情況等等,達到供優化決策選擇的目的。 

    換句話說,如果把供應鏈物流看成一個人的肌體,那么“分析”就是這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是協調肌體運動的核心。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是可以根據每天身體運行的情況進行智慧決策的。所以說,當供應鏈領域數據收集起來的時候,數據本身僅僅代表了信息,系統集成平臺把海量數據集成并篩選出有效信息;同時模擬真人分析,判斷如何進行供應鏈流程轉變,或者制造流程更加綠色化。然后計算出流程中二氧化碳瓶頸點,使整個的產業鏈變得清潔。這些只有數據和軟硬件是不夠的,通過研發把兩方面結合,產出“智慧”的綠色源動力。 

    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承諾2020年將把單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40%~45%。放眼世界,歐美各國都對本國溫室氣體排放采取措施。在美國,能源部已經視低消耗、低碳排放產品為進入美國市場的準入條件。 

    在中國國際物流與供應鏈高峰論壇上,400家物流及裝備企業參與的“中國綠色物流發展促進聯盟”宣布成立。中遠物流董事總經理葉偉龍在會上發言:“對一些要進入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綠色供應鏈很快就成為一個新的門檻。今天,綠色供應鏈也許還是新鮮話題,但10年之后,綠色供應鏈一定是衡量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準。”目前,綠色供應鏈服務正在成為部分外資物流企業在華搶占的市場高地! 

    歐美發達國家相關綠色供應鏈標準已經陸續出臺,而我國相關行業在碳排放及綠色供應鏈建設方面相對滯后。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物流”會不會很快面對“中國制造”所遭遇的國外標準打壓? 

    直面綠色物流,中遠物流其實備戰已久。中遠物流嘗試了多種綠色物流解決方案,大致可以總結為:降低單位公里碳排放量和減少無效的公里損耗。在實踐中,中遠物流認為后者更為重要,也更為直接。而支持減少無效公里損耗,需要建立數據模型,在總結前人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對大量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得到最優解決方案。遵循這個思路,中遠物流專注于供應鏈網絡優化的研究,進行了一系列市場研究,并最終選擇攜手IBM。數據顯示,中遠物流和IBM中國研究院合作的綠色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減少碳排放量10萬噸,可以節省汽油44萬噸,不僅領先于中國同行業,更在亞洲范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解密“智慧”結晶 

    2007年底,中遠物流與IBM合作,通過實施綠色供應鏈(GreenSNOW)解決方案,幫助中遠物流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并降低碳排放量。 

    綠色供應鏈的基礎:可量化和可感知的數據、互聯互通的系統平臺、和深入洞察的研發能力。綠色供應鏈的基本原理是對物流、運輸、倉儲的研究,包括通過何種運輸方式優化組合,可以有效降低供應鏈運輸中的碳排放量,物品采用何種包裝方式可以使產品更加綠色化,倉儲過程中采取何種方式,可以使整個供應鏈跟物流的體系更加綠色。 

    可量化和可感知的數據:供應鏈優化的基礎是,需要把整個生態鏈條上相關企業和環節利用先進的傳感系統,將供應商的供應商、客戶的客戶、觸及整個價值鏈各個領域監測起來。這些收集上來的數據就成為了無數的信息點。 

    互聯互通的系統平臺:中國很多物流企業的信息處理能力非常強。以中遠物流為例,其具備完善的綜合物流信息系統,包括訂單、倉庫、配送管理系統,以及貨運、傳單系統等。可惜的是,系統平臺之間的鏈接普遍缺乏高端的智能化分析優化系統,現場處理分析系統也比較弱。 

    深入洞察的研發能力:數據本身僅僅代表了信息,系統集成平臺負責集成并篩選出有效信息;海量數據分析并作出可以支持決策的判斷才是“智慧”的源動力。IBM幫助中遠物流每天采集物流和企業供應鏈的相關數據,通過算法集合,灌入數據,再利用SNOW(SupplychainNetworkOptimizationWork)供應鏈網絡優化平臺,計算車輛行駛路徑,優化配載計劃,發現儲量提升空間,實現更滿車載貨物運輸,降低每個分銷中心庫存,用更少分銷中心支持更多最終客戶。 

    同時,在梳理物流和供應鏈流程中,利用碳足跡追蹤技術,分析碳路徑,分辨二氧化碳瓶頸點。根據分析和因果關系研究結果,對各個供應鏈進行優化,包括:選址、數量、能量、運輸、設計、燃油、路線進行平衡的安排;甚至還涉及燃油種類的選擇和用量確定,使供應鏈體系和物流環境更加清潔。 

    產業結構調整契機 

    IBM中國研究院供應鏈項目團隊的董進指出,一個智慧的供應鏈可以通過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鏈網絡優化平臺和碳足跡追蹤系統,分析供應鏈體系結構跟物流體系結構,通過數據分析跟優化找出更好的供應鏈和物流設計方式,獲益企業不光光是物流企業。從長遠看,全面掌握每個行業的碳足跡可以幫助政府科學計劃和管理企業、城市,甚至是國家的碳排放量,優化產業機構。 

    試想,如果將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推及數個重點行業,如制造業、能源行業、鐵路行業、快速消費品行業、汽車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的碳足跡,在系統平臺上集成數據,針對各行各業,可以分析出在不同場景之下,合理二氧化碳的配比量,并且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得出提升空間和優化方案,科學降低排放。比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對于制造業、煉鋼煉鐵行業、裝配行業適當給予高一些的二氧化碳排放定量,對于電子行業和其他低能耗產業,規定低額度碳排放指標。那些重工業城市,比如沈陽,可以通過碳排放激勵措施機制,促使城市重工業、高能耗產業向清潔型企業積極發展,或者在規劃新城區建設的時候,有意識的設計產業布局,構筑城市的可持續核心競爭力。 

    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對中國,對世界來說也是一次發展模式、消費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同時也是調整產業經濟結構的一個重要契機。 

    實踐創新始于現在 

    2008年,IBM公司董事長、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在紐約造訪美國外交委員會時,談到世界的運行方式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從那以后,“物聯化(Instrumented)”、“互聯化(Interconnected)”、“智能化(Inteligent)”和以3個“I”為基礎的“智慧的地球”成為話題,相關的討論在全世界展開。 

    在中遠物流的眼里,“智慧地球”展現了IBM理念的先進性。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在滿足客戶越來越個性的派送物品需求的基礎下,通過分析得出優化路線,實現精細化管理。客戶小包裝、多批次的送貨要求,第一方、第二方物流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環節鏈接、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高效運輸計劃和配送點的合理安置等等,這些綠色供應鏈的實施計劃不是物流公司的個體行為,牽扯到多方利益。 

    出于對碳排放的考慮,新方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送貨方和收貨方在包裝提出更多要求,在派送時間和對應價格上有所調整;新方案可能會減少配送點數量,并對其整理同時進行業務梳理;在新方案的帶動下,更多企業會減少內部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直接從企業承接訂購單,安排從貨品供應商到企業的端到端物理配送。可以看出,綠色供應鏈的實施需要說服客戶和服務商的認同,需要包括整個供應鏈生態鏈端到端的各個環節的協同配合。 

    綠色供應鏈帶來震撼的不僅僅是新技術的應用,還包括由于技術本身所引發的企業業務流程、體系、機制再造,甚至引領行業的變革方向。正如彭明盛所說:“10年前我們迎來了新千年的曙光;現在,‘智慧的地球’行動也是朝氣蓬勃、前景無限。”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