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航集團:從運輸尖兵到物流大鱷
2011-5-24 20: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球商品貿易復蘇,帶動航運市場回暖。2010年,長航集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89.9%;航運收入首破1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面對高起的業績,長航集團卻不敢懈怠。
2008年,受國際 -
金融危機影響,航運業一蹶不振,持續低迷。直到2010年,隨著經濟復蘇通道逐漸明朗,航運業終于迎來一絲曙光。可隨之而來的日本大地震、中東亂局,又給了航運業當頭一棒。
變幻莫測的世界經濟形勢,讓長航集團領會,即便是航運業繁榮再次到來,也絕非是之前繁榮的復制,太多新的因素需要理性預控、智慧應對。
如此,當風浪再次來襲的時候,長航集團準備好了嗎?
作為共和國最早建立的一批國有運輸企業,長航把長江作為自身的立足之本。長江上的大宗貨物運輸,有60%以上由長航承擔。在軍事交通戰備保障、抗洪搶險等任務中,長航作為“運輸尖兵”,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隨著內河航運競爭加劇,以及經濟社會結構升級,長江上的航運老大,同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換思路,就會被迅速淘汰。市場法則從不留情。
長航人開始重新審視這條親密的母親河。
她的水運量占全國內河水運總量的80%左右,僅長江干線貨運量就相當于17條京廣鐵路;她不僅是內河運輸,更是沿海運輸和遠洋運輸的物流聚匯點,石油、煤炭和礦石等國家戰略物資的進出都與她息息相關。
長江的物流價值可見一斑!
再認識總能給人啟發。2009年,一個醞釀已久的戰略浮出水面。
這是一個“新長江戰略”。核心則由九個字組成“江海洋、船港貨、物流化”,即以長江航運為基礎,為客戶提供長江、沿海、遠洋全程物流化服務。
全程物流化,就意味著要整合包括船隊、碼頭、集卡、倉儲、鐵路、空運等多種資源,形成海鐵、海空、水水、水陸聯運等多種運輸形式,為客戶提供全程的“門—門”服務。
整合資源,打造“航母”,或許就不再懼怕大風大浪的顛簸。
領悟到這點的長航集團,開始將眼光放得更遠。
從長江、大海到遠洋,他們著力統一船舶標準。一大批不適應新航道的拖駁船隊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80艘5094噸和120艘6900噸長江散貨自航船。隨著其他船型同步調整升級,一只更專業、更威武的船隊在長江與海洋間自如穿梭。
江海運輸能力強,而港口業務弱,長航集團沒有回避自己的“短板”。作為打造物流鏈的重要一環,他們鎖定各大港口。
今年1月,長航閃電出手,出資10.2億元重組南京港。
重組南京港,長航集團看中的不僅是雙方業務緊密度,更是對方的巨大潛力。隨著航道整治快速推進,5萬噸級海輪直達南京港。屆時,南京港可成為江海轉運主樞紐港,也將成為長航集團“江海聯運”戰略的重要基地。這塊誘人的大蛋糕,長航集團沒理由不吞下。
這一策略,被迅速運用到長江沿線各主要港口。從重慶、武漢、南京到上海,長航與沿江政府逐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長江上勾勒出一張港航聯動的路線圖。
嘗到甜頭的長航集團,又相繼與重鋼、武鋼等貨主共同投資建造碼頭,與沙鋼達成合作組建遠洋運輸船隊的協議,與華菱集團、廣東粵電、上海焦化、皖能集團、宜化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加強與中冶集團、中國電投、湖北煤投的煤炭運輸合作……
至此,長航集團在長江上的戰略布局初步完成,一條完整的物流鏈基本成型。
從“航運尖兵”到“物流大鱷”,長航一路乘風破浪,氣勢如虹。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集團完成貨運量4104萬噸,同比增長5.5%;總收入近百億元,同比增長11.2%。
【企業家感言】
換個思路天地寬
競爭力的比較,不是簡單的加法。運力過剩的擔憂、貿易形勢的低迷、干散貨需求的不穩定,逼迫航運企業轉換發展思路。僅僅靠船舶數量、船只運力取勝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必須走出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發展路子。
物流之于市場,猶如血管之于身體。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將成為航運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現代航運市場,誰擁有一條成熟的全程物流鏈,誰就具有核心競爭力。航運企業需要在兩端延伸服務上下工夫,加快內陸網點、碼頭建設,完善公路、鐵路和水路等多種方式聯運的通道,為各類客戶提供定制的全程物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