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東莞物流業應緊跟制造業

2011-5-24 1: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5月以來,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重磅推出《中國物流頑癥》系列報道,列舉國內物流業存在的諸多問題,一時間,物流行業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東莞是世界工廠,物流業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產品價格變化。本篇報道緊跟央視步伐,以東莞為主角,梳理東莞物流業存在的三大頑癥,并問診有關專家,以饗讀者。
  頑癥一 “小鬼”當家
  熱火朝天的東莞物流業難避尷尬現狀。徐新華,東莞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在他的眼里,東莞物流業多年下來,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巨嬰”。
  “按理說,東莞制造業這么發達,物流產業的盤子應該很大。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小打小鬧,完全感受不到‘大產業’的氛圍。”
  徐新華多少有點無奈,在“小鬼當家”的大環境下,物流行業協會本身的運作都顯得很困難。“說服這些小企業入會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盡管會員年費在東莞所有行業協會中算是非常低的了。”
  對于第二產業如此重要的物流業,在東莞卻發展得有些畸形,與東莞制造名城的地位相距甚遠。據東莞理工學院提供的數據表明,東莞目前已注冊物流企業近2000家,而加上沒有注冊的“黑戶”,從事物流個體差不多10000多家。
  另據國外研究機構對國內物流業的評估,中國物流業的產值大約占GDP兩成。按照國內平均水平,2009年東莞GDP為3763.26億元,則東莞物流產值應該為752億元,然而事實上,東莞物流業的產值遠低于這個數字。
  另一個更值得玩味的數據在于,日前國家有關部委評選中國50大物流企業時,排名第50的物流企業年營業額為6億元左右。而擁有如此巨大物流企業數量,并擁有巨大物流市場的東莞,卻遭遇“零上榜”尷尬。
  數據背后,是東莞物流行業市場蛋糕被切得七零八碎的現狀。
 專家支招 物流運作要“大兵團作戰” 
  徐亞華(交通運輸部道路運輸司副司長):目前,國有汽車運輸企業規模小,過于分散,經營結構雷同,經營范圍相近,整個行業缺少對市場有影響力的大企業,這是當前汽車運輸行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但是物流運作本身要求一定的經濟規模,要求“大兵團作戰”,因此,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外一批大型、超大型運輸企業迅速崛起,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如歐洲排名前九位的超級運輸企業,其年營業額都在10億英鎊以上(約合人民幣120億元)。在北美、澳大利亞也都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很高的超級運輸企業。
  因為只有這些大型、超大型企業才能聚集起雄厚的資金、才有實力采用現代技術和管理手段,為物流提供高質量、高效率、可靠和經濟合理的運輸保障。歐美模式值得借鑒。
  頑癥二 帶頭大哥缺失
  南方物流,東莞最大公路運輸物流企業。在物流市場需求量極大的東莞,南方物流卻連全國50強都沒能進入。
  “缺乏帶頭大哥,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跟東莞的產業結構有直接關系。東莞制造業發達,但總部少,總部往往在國外、香港或者其他大城市,這些總部才有資格決定物流商的歸屬。大型外資企業傾向于選擇具有外資背景的物流企業,而小型的制造企業則被一個個沒太大實力的本土小物流企業搶得市場。”對此,羅余才有點無奈。
  不僅如此,大型制造企業自辦物流也使得物流業的市場蛋糕被瓜分。據了解,僅玖龍紙業一例,便有自己的運貨大卡車超過400臺,儼然已成為一個大型物流公司,遠超過東莞所有物流公司的個體規模。而類似玖龍這樣自辦物流的制造企業,還有很多。
  雖然東莞鼓勵發展第三方物流,并會著力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培育東莞物流業巨頭。然而,羅余才指出,兼并重組在現在的東莞物流業,實施起來并不現實。“本身就沒有大企業,究竟是誰兼并誰,誰吞并誰?除非外來大資金重新進入行業,否則很難在既有的企業之中進行兼并。”
  專家支招 根據市場發育情況培養龍頭企業
  徐亞華:我國已基本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而道路運輸又是高度市場化的行業。所以,企業能不能成為行業的龍頭企業,歸根到底都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雖然從政策導向上講,應當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但從長遠看,來自于市場的競爭壓力是推動企業改進和提高管理水平最有效的力量。
  道路運輸企業必須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之路,但并不一定要復制出一個像美國灰狗公司那樣的全國性的超大企業,而是要根據市場的發育情況和各方面條件的具備程度來培育具有東莞特色的龍頭企業。

 頑癥三 市場被外來者鯨吞 
  小鬼當家只是“家丑”,而東莞物流市場蛋糕卻被外來者鯨吞則讓東莞業界頗無顏面,而鯨吞東莞市場物流蛋糕的,主要是來自深圳、廣州和香港的物流企業。
  按照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教授羅余才的看法,東莞的物流市場蛋糕已經非常明顯。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外來物流企業占有市場最大部分,估計可達80%左右;第二部分是東莞本土物流企業所接的小企業訂單;第三部分則為制造企業自建物流。
  東莞物流市場份額,竟然被夸張地鯨吞了80%。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這部分被吞噬的市場,并沒有被計算在東莞的物流產值里面。也就是說,這么大貨運量,根本沒通過東莞便達成了交易。
  專家支招 物流企業應主動與制造企業對接
  馬增榮(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汽車物流分會副秘書長):東莞物流業如果做好以下三點,主動與制造業對接,將不用過于擔心周邊城市物流業的強大。
  第一點是外包,制造企業將物流外包。作為一個生產企業,它在生產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產品的競爭。產品的競爭決定在三個方面:研發;生產加工;市場。但是一個生產企業生產過程的完成絕對不止三個方面,還包括原材料的采購、倉儲和運輸。這些環節就可以讓更專業的領域去做,它可以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更關鍵的點上。
  第二點是整合,物流業是社會資源的一種整合,只有整合才能降低物流的成本,增加效益。如果是生產企業自己去做物流,就無法整合別人的資源。但是,作為物流企業來講,不存在這樣的限制,它能更好的整合資源,而且運輸工具和管理方式都是專業化的。物流企業通過專業的服務,跟其他更多的企業去建立一種資源整合的關系,來實現運輸的滿載。
  第三點是信息化,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物流企業服務的客戶越來越大,對及時性、快捷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管是制造企業還是物流企業,信息化有助于優化物流流程,實現快捷準時。信息化要求制造企業在供應和銷售終端必須和物流接口,一旦接上口以后,信息系統嫁接到一起,就很難切開。運營中出現良性發展的時候,就會在競爭中處于優勢。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的合作一旦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就像結了婚的兩口子,碰到問題之后只有互相幫助解決,因為采取極端的方式會造成雙方不小的損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