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加快形成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
2011-5-24 0: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蘇州港太倉港區集疏運規劃(2010—2030)》通過評審
近年來,太倉港發展迅速,臨江產業快速發展,集裝箱運量及貨物吞吐量去年分別達到221萬標箱、8058萬噸。隨著港口的進一步發展,太倉干線公路的流量急劇增加,對太倉城市交通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市公路部門通過流量監測發現,作為太倉港出入的干線公路338省道太倉段近年來流量猛增,特別是太倉的收費站撤除后,車流量翻了近一倍,日最高流量達到4.5萬輛,車流量的增加導致對港區內部道路損壞的加劇。現有的港口集疏運體系也越來越不適應港口的發展。
為此,太倉市交通運輸部門已開始著手研究建設太倉港疏港運輸體系。5月9日,蘇州市《蘇州港太倉港區集疏運規劃(2010—2030)》評審會在太召開并通過了專家評審。太倉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劍鋒,副市長徐鳴強,省發改委基礎產業處處長趙良元,以及省、蘇州市相關單位負責人和專家等出席評審會。
會上,太倉市市長王劍鋒表示,《規劃》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太倉市政府根據太倉港的發展,將做好配套服務工作。根據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他希望進一步完善《規劃》文本,請要求全市各相關單位認真做好配合工作,抓緊做好建設的前期準備,對確定項目要加快推進實施。同時,專家組認為《規劃》資料翔實,思路清晰,技術路線正確,內容比較全面,布局方案比較合理,一致同意《規劃》通過評審。
據介紹,《蘇州港太倉港區集疏運規劃(2010—2030)》研究包括公路、鐵路和內河航道等基礎設施在內,規劃重點分析了與太倉港區直接連接的集疏運基礎設施情況,著力構建“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結構均衡、銜接通暢”的太倉港區集疏運體系,加快形成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和樞紐。根據規劃,太倉港區集疏運網絡將形成“七橫四縱兩聯”的公路運輸體系、“四橫一縱”的航道運輸體系及太倉港區鐵路支線的集疏運體系。2015年前,太倉港區將建設浮橋作業區疏港高速、港外大道、楊林塘、滬通鐵路太倉港區支線等交通項目。屆時,太倉港將形成“公水鐵”立體式、全方位、多元化的綜合交通運輸模式,將為太倉港遠期發展打下良好的交通基礎。
目前,太倉港集疏運體系相關的部分項目已經或即將在今年啟動建設,其中設計最大船舶等級為1000噸,全長27.6km的楊林塘整治工程就要開工,以后將為太倉港提供充足的水路疏港條件,也為蘇昆太地區內河1000噸級集裝箱運輸船舶進入長江黃金水道提供了捷徑;疏港高速的開工建設,使浮橋作業區疏港交通專業服務的高速公路直達港區內部;339省道東延新建工程使港區和新區得以溝通,成為快速聯系通道產生內聚效應,等等。隨著這些重點工程的開建及《規劃》的通過,一個“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結構均衡、銜接暢通”的現代港口集疏運體系已初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