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聚乙烯價格究竟何時探底
2011-5-23 15: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5月初,原油受美元強力反彈影響,價格迅速跌破100美元/桶;差不多的時間段中,線性期貨價格也受國內調準而大幅震蕩走跌,在兩大利空重挫下,貿易商的信心似乎已被消磨殆盡,眼看著慢慢進入聚烯烴傳統淡季,不少業者又回想起了去年深跌的情況。小編不經意間拿了去年乙烯單體和國產線性的價格和今年進行了下比較,發現國內線性價格的走勢與去年竟然驚人相像,那么今年聚烯烴的行情會否如去年一般拷貝不走樣呢。 供需情況:
供應方面,國內產能雖然今年除了中原乙烯6萬噸/年MTO項目擴建外,并無其他聚乙烯裝置投產,但考慮到去年國內新增產能會在今年得到釋放,國內產量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進口貨源方面,從今年前4個月表現來看,由于美金盤始終與國內人民幣價格處于大幅倒掛態勢,貿易商接盤意向表現極其疲軟,因此短期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有減少跡象。
需求方面,國內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收緊資金流動性,資金周轉緊張成為多數企業一大通病。相對聚乙烯下游產業鏈而言同樣如此,原料儲備意識較去年表現更為淡薄,因此即使消費量伴隨GDP能有所增加,市場交投也較難出現明顯改善。
成本方面:
今年上游成本與去年同期相比始終處在高位水平,但從1-5月份行情來看,雖然我們一度認為國內石化成本對市場應該存在一定支撐力度,但價格走勢上的表現卻告訴我們供需更多的將在行情漲跌上占有著主導地位。尤其是09-10年由于擴能產品多數以低壓和線性為主,因此這兩種級別的貨源目前在市場上無疑是處在供大于求的格局,以石化進口石腦油成本計算來看,目前國產線性/低壓價格正處在貼近成本線甚至略有虧損的水平線上。
綜上來看,市場的主導權無疑是掌握在供需因素上,成本支撐處于弱勢。那么供需與去年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行情也極有可能出現與去年相仿的走勢么?小編認為也不亦然。
從供應商角度來看,石化面臨上游原料成本大升,利潤空間大幅萎縮的境況,去年也同樣經歷過夏季社會庫存險些暴庫,價格被迫大幅走跌的尷尬局面。今年面對同樣的行情,相信應該不會只是坐以待斃,任市場自由發展。
產品結構改革
聚乙烯市場最大的一個弊病莫過于產品結構過于相似,如普通熔酯2.0線性產品,國內就有十幾家供應商,進口料就更不在少數,對低附加值的一些下游產業鏈來說,用哪家的料都差不多,通用料產能過剩的情況致使下游根本不擔心市場會有缺料情況出現,因此跟單采購的操作模式也在意料之中。產品結構改革無疑成為今年石化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如低壓裝置方面,地暖管材料、電纜料、氯化聚乙烯等高附加值產品更多的受到國內石化青睞;線性裝置方面,也更多的往纏繞膜、茂金屬膜等方向發展;同時高壓裝置方面,EVA,重包,花料,涂敷等專用料產品都是今年石化裝置的重點研發生產對象。
上游原料成本變革
自包頭神華、寧夏神華和大唐國際三家煤化工企業后,中石化旗下中原乙烯60萬噸/年MTO項目也即將在今年9-10月正式投放,同時陜西的幾大煤化工投建項目也讓業者較為關注。
供應商原料成本和產品結構上的改革在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的同時,對市場價格的支撐力度也會得到相應提高,但改革并非一日而就,效果也不會體現的那么立竿見影,相信今年夏天仍有一番硬戰要打,那么對早已做好準備的業者來說,同樣的一條路,小編認為不會走再第二次,個人還是傾向于認為今年整體的價格重心勢必要比去年能有所上抬,至于真實情況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