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升級改造,許一個“綠色公路”的未來

2011-5-23 13: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蔡志洲 
  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中心,總工程師,研究員,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主要從事交通行業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科研、設計和評價工作,參加科學研究十余項,其中“高等級公路生態工程綜合技術和效益研究”開創了我國公路路域生態工程研究的先河,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山區是陸地生物多樣性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最純潔的水源保護區,是環境保護最有意義的地區。國道108線,穿過太行山、黃土高原,穿越中央國家公園——秦嶺,云貴高原等,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從生態角度看,這樣的線路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稀有的。如果能將這條路打造為具有生態環保理念的道路,作為中國公路建設的一個展示先進的生態文明工程理念的窗口,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項目操作體系看環保設計的缺失 
  在過去,傳統的公路建設更加注重公路的技術指標,公路規劃、設計人員主要重點以滿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設造價和維護費用、節省交通時間和運行費用、減少交通事故損失等為目標進行路線方案論證及勘測設計;施工期間對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注重工期的長短,而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挖方填土、借土棄方、改移河道、清理表土、開采料場等問題廣泛存在,造成地表植被破壞、地形改變、溝谷大量消失、水土流失、生物棲息的生態環境惡化、地表侵蝕加速、水質惡化加劇等問題嚴重。對于公路的環保問題如何解決,在過去的公路建設中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項目人員對公路的設計、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和破壞認識不足,公路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問題因為多種原因被忽視。 
  將公路工程的項目操作分為4個階段,從工程項目操作體系來看,環境保護的意識及理論建設在我們公路建設項目的操作系統中已經基本具備,但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工作,在現有的項目管理體制下則呈現出兩頭熱、中間冷的情況。 
  有關路域環境生態理論的研究及工程項目前期的調研分析,這方面我們的工作一直是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與調研實踐的結合,取得了諸多成果:如,原交通部公路司張劍飛司長曾主持做過 “公路設計結合自然”的設計理論研究,并出版成冊,成為山區地區公路設計的指導性手冊;又如路域生態理論的研究,尤其是有關我國路域環境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態恢復技術應用、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我們已經達到國際領先的水平。在項目的建設期,可以毫不吝嗇地講,交通運輸部是做的最好的部委。 
  如我們剛剛出臺的《交通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監理》,在全國各大部委中只有交通部開展了這方面的監理工作,甚至環保部都要學交通運輸部的監理經驗,說明我們在建設理論方面已經走在前列。工程項目的竣工驗收,我們也已基本形成一套系統全面、驗收標準嚴格的行業制度。 
  但在項目的設計期,這階段是目前“生態環保工程”在工程操作系統中的短板,是需要特別加強的,目前我們在部分公路路段的環保設計、水資源保護、公路景觀設計,以及施工技術設備等的管理等方面存在著不被重視甚至被忽略的問題,這部分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在各大設計院的工程項目組。從各大公路設計院的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也看得出來,真正擁有環保景觀設計專業所的設計院寥寥無幾,據我所知中交一院、二院是有的,其他設計院鮮有耳聞。而在各大設計院的專業人員配置上,風景園林專業的景觀設計師等相當稀少,基本是荒蕪的狀況,而在美國我們知道,對于穿越生態保護區范圍內的公路設計是必須要有景觀設計師主持設計工作的。公路工程設計層面長期以來對綠色生態環保工程設計投入的相對不重視,從這個角度即可窺見。公路工程不僅僅是修公路這樣的事情,“綠色公路”的設計工作,這是在整個工程操作系統中需要捅破的最后一層窗戶紙,對于工程項目建設最為重要的中間設計環節,在生態環保方面落實的不好,往往之前我們做過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就會被直接鎖進箱子里,理論的研究及調研就沒有了實際意義。 
  給G108升級改造的幾點建議 
  國道108線的升級改造,因其穿越地區的地質地貌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文化景觀豐富,應該建設成為一條具有綠色生態環保甚至人文公路特質的典范性工程,為十二五期間的其他14條干線公路的升級改造做樣板。 
  “綠色公路”不是指某一種或某一類公路,而是一種公路營建的思想和理念,是公路建設的方向和目標。“綠色公路”要求我們以生態學的理論和規律指導公路這一特殊生態系統的建設,在公路規劃設計和建設中,將自然、人和公路進行有機的結合,融入生態設計方法,不以犧牲生態資源為代價進行開發和建設,不僅考慮到人的活動和公路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且也特別注重維護人們與生存的自然條件相互融洽和遵循其自然發展規律,形成行車安全舒適,運輸高效便利,景觀完整和諧的帶狀公路交通生態系統和區域交通生態系統,實現在現有條件下的最大生態化。 
  新建公路的“綠色”設計理念 
  新建公路即綠色公路破壞發生以前,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就要考慮到生態影響并運用一系列的措施手段盡量避免破壞的產生。以生態思維來思考公路建設的全過程,也就是生態規劃、生態設計、生態施工、生態運營,生態規劃的特點和科學內涵是:以人為本,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強調系統開放和優勢互補,實現高效、和諧、可持續。在工程設計開始即應把生態環保思想融入設計過程當中,妥善處理好主體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通過設計人員的努力,盡可能從路線方案和技術指標的運用上合理取舍。生態設計是強調結合自然、適應自然、與自然合作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想。在進行公路設計階段,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合理確定路線走向、技術等級及建設方案。在公路建設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平、縱、橫斷面相結合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與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相結合,將公路融合到周圍環境中,并充分利用樹林、草地和起伏的地形等,盡可能的把公路建設所造成的視覺沖擊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綠色公路的施工過程應符合生態營建理念,即強調生態保護的觀念,主要處理好施工場地的環境問題。具體要加強施工管理,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降低施工噪音、揚塵合理選用取料場和棄料場,合理處理表層熟土,合理用水和棄水,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減少臨時用地和對路域綠地的破壞。公路建成通車后,需對公路進行養護管理,使其正常運營。在運營階段,應進一步加強路域的植被恢復和全面綠化工作,加強路域環境檢測,評定敏感路段的污染程度,制訂完整的監測計劃,及時采取保護措施。 
  已建公路升級改造的“綠色”設計理念 
  已建公路往往生態破壞已經發生,對于已造成生態破壞的道路,應最大可能地采取各類恢復或重建措施,力求重建新的生態系統。基本思路是運用地帶性規律、植被演替規律及生態位原理等選擇適宜的先鋒植物,依照灌木與喬木、種草與造林相結合的原則進行種群和生態系統的構建,實行土壤、植被與生物同步分級恢復,以逐步使生態系統恢復到一定的功能水平。通過人工輔助的方法,可以使自然本身具有的恢復力得到充分發揮是最為關鍵的。建議從“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恢復自然”的角度對國道108線具體路段進行生態恢復設計。在技術上盡量模擬自然界的內在規律進行植物配置和輔助工程設計,避免違背植物生理學、生態學的規律進行強制綠化。國道108線沿線的氣候、植被、土壤極為復雜,生態恢復設計絕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考慮沿線的氣候特點,注意土壤、植被的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適地適樹,減少盲目引種帶來的不必要損失和生物、生態災害發生的機率。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植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有機地融合到多種工程結構中。植物措施簡單而經濟,工程措施見效快,兩者相結合可以優勢互補,達到最佳效果。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