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角度談G108山區路段的升級改造
2011-5-23 13: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松根原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副局長,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院公路養護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先后主持和參加了20余項科研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60余篇(其中EI收錄6篇),出版專著4部。
國道108線山區路段的功能分類
與全國其他干線公路山區路段情況近似,國道108線山區路段的特點,總體來講為道路等級低、路面比較窄,線形比較差,轉彎半徑比較小,長大縱坡比較多,沿線地質災害頻發,造成山區公路的行車安全隱患比較多,容易發生交通阻塞與事故。
山區公路由于地理區域的一些特點,技術等級不盡相同,在路網中的功能地位也不盡相同,從國道108線情況來看,大體可將山區路段功能定位劃分為:1,區間的交通主通道,這部分路段還承擔著相當一部分的過境交通及區間主要交通流量,作為交通主干線、主通道,這些路段一般交通流量大;2,應急搶險通道,這部分路段往往是與國道平行修建了高速公路,因為高速公路有時會因天氣等原因臨時封閉,干線公路網在這些路段就能起到搶險應急的功能作用;3,作為旅游線路,山區公路因為有穿越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路段的部分,這些路段旅游的功能成為很大比重;4,除此之外,部分路段還具有戰備需求。國道108線在不同功能路段有不同的升級改造需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求解。
升級改造的技術理念
國道108線的升級改造在不同的功能路段分別有不同的諸多技術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總體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通行能力、路況水平、安全保障及綜合服務水平。在具體路段根據實際情況對這四大方面的進行具體問題的調研分析及設計改進,是本次國道108線升級改造的直接目標所在。
通行能力改造設計
從通行能力看,要首先對不能滿足交通量增長需求的路段進行升級改造,以體現干線公路最基本的通達功能。這部分山區路段的升級改造就要重點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技術標準如何選擇的問題。由于山區的地形復雜,加之各路段的功能不同,交通量的差別較大,因而整條線路的升級改造切不可盲目地追求高標準,也不能簡單地認定哪個路段為幾級標準。交通運輸部對于本次國道108線升級改造的技術標準有個基本要求,即整體路線要達到三級路標準,但是具體到某一路段技術標準的選取應要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考量,靈活性地規劃設計。比如二級路,在同一個技術等級下,平原地區路段的技術要求為路面寬度9米,路基寬為12米,山區路段因為地理情況不同于平原路段則有低限的標準,具體的路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低限的標準。如國道108線北京房山段,作為二級路標準采用的路面寬則為7米,該路段在以旅游為主要功能的情況下,采用這種低限的技術標準,我個人認為是合乎時宜的。
二是山區生態保護的問題,公路的升級改造最為忌諱的是大填大挖,但是道路要改造又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填挖作業,這是一個必然的矛盾,我們的建議是,在現有的路面寬度能充分利用的情況下盡量不要大填大挖,要盡可能利用老路,局部路段的裁彎取直以改善技術指標來實現路段的改造。在此問題上,根據我們在過去的調查走訪,部分地方政府是比較熱衷于改線的,如將原本穿過城鎮的國道路段改線為繞城公路,增加了道路的路域面積,路基與土地等問題上關系在設計中若處理不當,對于自然生態必然帶來影響。因而設計的時候我們提倡盡量利用老路升級改造、不追求過高的技術指標。對于大交通量的路段,要從首先滿足交通量的需求等級標準來考慮問題。再者在方案比選方面,比如盤山路與隧道,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科學的方案比選。在對國道108線沿線進行調研的過程中即有個比較好的例子,位于山西河北交界處的太行山區,山高路險,該處的盤山公路由A點到B點大概要有十幾公里,本次升級改造準備將此處去彎取直,打通一條2公里長的隧道,這不僅對于當地的生態保護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而且對于以后該路段的暢通、行車安全、運營管理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路況水平改造設計
從提高路面路況水平(即道路的大中修工程)看,如有些路段不涉及到道路等級升級性改造,但是路面部分、橋梁部分等需要改造的,也要作為這次改造的工作重點。首先要對于考核認定的危橋要進行結構性加固。再者在山區道路的路面大中修問題上,因為山區路段的路面要求并不低于平原地區,某些路段的安全性方面甚至要高于平原地區,例如:路面結構的防水、排水問題;路面的防滑問題,山區常有下坡陡坡比較多,尤其在通行貨車比較多的路段,貨車的上下坡由于高頻度使用剎車,致使路面因為剎車因素影響對瀝青路段的破壞比較大,即使在不下雨的狀況下也會非常滑;還有路面的防止水毀、雪毀等問題,這方面就需要做好路面結構的選擇,做好必要的細節方面的設計。
安全保障改造設計
從安全保障方面來看,這些年交通運輸部開展了安保工程,安保工程的開展緣由,就是重點針對山區路段的。
關于山區路段的安全保障。首先是地質災害的防治。我們過去是在“治理”方面做的事情比較多,而在主動“防護”方面做的事情相對少。安全保障的“防護”方面,首先是要健全對災害路段的檢測評價體系,再者對于已經預計到的要發生災害的路段進行主動性防護,防護的手段應采用工程防護與生態防護相結合的方法,以保證防護工程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安全保障的“治理”方面,應該采取多種的維修加固技術,尤其在災害頻發的路段要確保整治的質量。
關于安保設施。首先要強調標志標線的作用。山區地段的標志標線設置是否規范,對于行車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連續彎道、長大縱坡、容易引發災害的路段,要給予標志標線的完善。再者是護欄的作用。實踐證明,護欄是為減少行車事故,保證行車安全尤其是重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安保設施之一,從本次對國道108線的考察情況來看,國道108線現有大部分路段的護欄設施是比較齊全的。從技術角度看護欄設施,這其中存在一個采用合理的護欄形式的問題。護欄的形式基本分為兩種,一種為采用絲網的鋼護欄,一種為水泥墩護欄,水泥墩護欄又分為警示性護欄、防撞護欄兩種,用戶角度往往對這兩者沒有區分,就有可能發生車雖撞到護欄卻并未阻止車禍發生的情況,在此方面,我們建議對警示性護欄做提早提示要求。再者就是避險車道的作用。從國道108線山區路段特別是長大縱坡路段考察來看,多設置避險車道也是十分必要的。現在我們車輛的剎車雖然比過去多了很多措施,但剎車失靈的狀況還是很多,加之超載情況嚴重,在山區路段的車輛一旦失控,在恰當的位置若有避險車道,這是唯一能夠拯救生命的救急措施。國道108線的避險車道我們觀察還是還不夠的。再有是隧道方面的安全保護問題。安全管理方面還需要就隧道的照明與通風加強管理,隧道照明對安全的影響較大,隧道安全的重點是入口與出口,如果照明設施處理不好,造成駕駛員進出隧道口時的光線突變,就有可能對行車安全留下隱患。
綜合服務改造設計
干線公路如何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應該是多方面的,包括在信息方面、便民服務方面,以及增設道路沿線的服務站點等。可以利用公路沿線現有的設施,利用閑散的土地,設置停車區、衛生區、觀景臺等,這樣一方面方便了老百姓的舒適出行,駕駛者行車兩三個小時停下來休息可有效避免疲勞駕駛,這樣一方面也增加了行車的安全性,一舉兩得。這里面也要注意些技術問題:首先為服務站點如何選擇,我們建議應該選擇在限行、視距比較良好的路段。
再者設置的站點要有一定的停車位,這是服務的第一要素,若不能停車也就很難談公路服務。
設置服務站點也要保證行車安全。此外,這些服務站點的標示也要提前標示。
以上這是從本次國道108線升級改造的建設角度談的,公路交通工程的建設項目是首先以滿足道路的暢通安全為核心任務,但并不是項目任務的全部。現如今,公路作為屬于公眾公共服務產品的社會服務屬性日益突出,公眾對公路產品的需求水平越來越高,公路的建設與養護工作也必須提前適應社會的變化,在改造性工程中提前做出反應。總之,國道108線的整體改造,總體目標還是要通過改造、養護、管理,實現國道108線的暢、安、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