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大交通打造海西發展大動脈
2011-5-21 13: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5月12日,永泰縣梧桐鎮鐵鋼山,“轟”的一聲巨響,打破了深山的沉寂,一條長1800.5米的雙線隧道在這里貫通。明年年底,福(州)永(泰)高速公路將穿過這條雙向六車道的隧道,一路奔往西南,在莆田市仙游縣與寧 (德)詔(安)高速公路相連。
福永高速 -
公路將開辟福州南出口的一條新通道,以后從福州市區出發,半小時可到永泰縣城;1小時30分到仙游;經福(州)廣(州)高速、莆(田)永(定)高速到龍巖永定,只需3個多小時,比現在節省近2個小時。
5月17日,向莆鐵路建寧段控制性工程——武夷山隧道全線貫通,標志著向莆鐵路從福建到江西的通道已經打通。2013年向莆鐵路通車后,將大大拉近福建省與江西省中西部的距離。屆時,福州到南昌只需3小時,到廬山不到5小時,去武漢也只要7小時左右。
這是海西加快 “區域協作通道”建設的兩個縮影。海西正在大力推進東西通道、兩岸通道、南北通道、區域協作通道等四大交通通道建設,完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全面實施,海西交通建設迎來一個新的重要歷史機遇。福州作為海西20城之中唯一的省會城市,在打造海西發展大動脈方面更是肩挑重擔,大筆如椽,濃墨重彩。
建設海西大動脈:福州準備好了嗎?
從全國交通末梢,走向十大交通樞紐
“如今,當你開車以120公里的時速行駛在8車道的福廈高速公路,你可曾想到當年福州人是怎么翹首以盼的?”市公路局辦公室副主任蘭增英說。
蘭增英說,解放后,福州先后修建了324、104、316等三條國道,總算改變了以徒步、肩挑、背負為主的交通方式。
然而,交通的閉塞落后并未根本改變。從福州公路部門下海當律師的陳先生說,上世紀80年代末他在廈門讀大學,畢業分配到福州,當時從廈門坐班車到福州要八九個小時,一路顛簸;坐火車得從永安繞行,要10多個小時。從福州去江西、浙江,沿途公路盤旋在連綿起伏的山巒間,更是苦不堪言。
1989年,省委、省政府決定修建一條縱貫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總長430公里的高速公路。1995年10月,福泉高速公路開工,1999年9月25日竣工試通車,福州迎來了第一條高速公路。
福州至廈門245公里,車程僅2小時10分鐘。
1998年以后,福州機場高速公路、橘園洲大橋、青洲大橋、灣邊大橋、福銀高速公路福州段、沈海高速公路福州段等先后興建,徹底突破了福州四大城門的交通瓶頸。
作為省會中心城市,福州的鐵路交通也曾長期躑躅不前。直到1959年12月,福建省第二條鐵路干線——外福鐵路通車運營,福州才有了第一條鐵路。旅客列車時速多為60~80公里,貨車時速還不到40公里。
1997年12月30日,繼鷹廈鐵路之后,福建第二條出省通道——橫南鐵路通車了。從“九五”開始,福建鐵路建設加速,先后建成梅坎鐵路、贛龍鐵路、漳泉肖鐵路,出省通道增加到了4條。但是,這些鐵路技術低、無復線,列車時速不超過80公里,并沒有改變福建在全國鐵路網“末梢”的尷尬事實。
2004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決心把福建從國家鐵路網絡的末梢變為重要通道和交通樞紐,福州鐵路建設也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跨越。
2007年4月18日,福州火車站開出首趟直達北京特快列車,福州到北京的列車運行時間由33小時17分縮短至19小時38分。
2009年6月30日,福建首條高速鐵路——溫福鐵路試運營;2010年4月26日,福廈高鐵客運開通,福建省結束沒有快速列車的歷史,福州至上海的列車運行時間從14小時25分縮短為5小時左右,福州至廈門只需1小時30分。另外,廈深鐵路正在加快建設,預計今年年底通車,屆時福州至深圳只需4個多小時。
據了解,建好的加上在建的外福、溫福、福廈、向莆、京福、城際、沿海貨運等7條鐵路干線將在福州交匯,遠期延伸到臺灣。福州將由現在的鐵路末梢變成十字架型大交通網絡的中心,成為全國十大鐵路區域客運中心之一。
空中交通方面,福州直至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使用空軍義序機場開展民航業務。1997年6月24日,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投入使用。目前福州先后開通80多條航線,每周出港840多次航班。2010年3月15日,福州首個直航臺灣的定期航班——福州至臺北(桃園)航線開通,同時提供客貨運服務。4月8日,復興航空開通福州至高雄的新航線,福州機場直航臺灣的航點增至4個。
2010年,福州空港全年完成各類飛機安全起降62108架次,旅客吞吐量647.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9萬噸。
一個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的輪廓,展現在我們面前。
福州交通強身健體,為大動脈打下良好基礎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這些年來,福州市加緊強身健體,為打造海西經濟發展大動脈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7年,隨著機場高速公路二期、繞城高速公路的開工,福州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300公里,在全省各設區市中位居首位,基本形成了以福州為中心覆蓋全省的“四小時交通圈”。
目前,福永高速公路正在緊張施工,明年底通車后,將開辟福州南出口的一條新通道。加上沈海、福銀國道主干線福州段先后建成,貫穿福州市東西、南北軸線T型主骨架的大通道全線貫通,316、324、104等3條國道及其相互聯絡的公路,形成城市外圍公路環線,加上4條省道、機場高速公路與疏港公路等,福州市已初步形成放射加環狀的市域公路網絡。
下一步,福州市將基本構筑“兩環、八射、十聯”高速公路網布局結構,實現縣縣通高速路。計劃開工建設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京臺線建甌至閩侯高速公路、沈海復線寧德漳灣至連江浦口高速公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莆田興化灣至尤溪高速公路等項目,建成通車繞城高速公路西北段(閩侯段)、福銀高速公路福州南連接線、福州至永泰高速公路、漁平延伸線(平潭復線橋)等項目,并開展福清江陰—火車站—長樂玉田連接線、羅源灣北岸支線、福清宏路—火車站—長樂松下聯絡線、連江黃岐半島高速公路、牛頭尾疏港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
預計至“十二五”末期,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達780公里,全市80%以上的中心鎮、規劃人口5萬以上的鎮區可在15分鐘內進入高速公路網,福州市區與次中心城市的城區30分鐘互達,沿海發展軸、沿江發展軸上城區與主要鎮區60分鐘互達,各港區至市域邊界90分鐘互達。
近年來,福州空港開通了到莆田、南平、三明、寧德、福安、福清等多個周邊城市的空港快線。未來福州的各區、縣、市都將設置直達福州空港的巴士,往返火車南站、汽車南站的空港快線已向相關部門報批,有望實現“火空聯運、陸空聯運”。“近年來,福州交通圍繞‘大通道、大物流、大港口’建設目標,取得明顯成效,以高速公路為龍頭的干線公路網日趨完善,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海西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市交通委主任左美俊這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