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商機
2011-5-19 23: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電子商務企業仍有機會將物流噩夢變成一個理想的商業機會。
政府在公路、鐵路和航空等基礎設施領域的海量投資意味著中國的交通網絡正在接近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但運輸貨物的成本仍然很高。物流成本約占中國GDP的21%,而美國為10%,印度為13%。
造成上述差別的部分原因是制造業是中國的重心。除此之外,分散的體系,高昂的公路運輸成本,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都是造成物流成本高企的各種原因。這一現象不只局限于制造業。中國政府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蔬菜零售價格的三分之二是由物流成本構成的。
盡管物流成本很高,服務質量卻往往低下。對于像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京東商城(360buy)和卓越亞馬遜(Joyo Amazon)這些依賴保證將貨物從供應商運送到客戶手中的電子商務企業來說,這個問題尤為嚴重。
中央政府說將致力于發展現代高效的物流網絡,但這一宏偉目標卻要面臨來自地方的實際困難。盡管地方企業的效率不如規模更大的央企,但地方政府獲益于地方企業上繳的利稅。國有企業往往都有自己的配送體系,這無疑縮小了物流企業的市場份額。
對于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來說,想要繞過各種各樣的地方性監管條例,就算并非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難的。全球審計咨詢公司畢馬威(KPMG)的Jeffery Wong說,即使是規模較大的公司也主要局限于各省地方市場。但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網上銷售規模的迅速擴大給正視并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動力和機會。
對于美國亞馬遜來說,高效的配送體系是保證低價并擴大市場份額的關鍵。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也希望能這樣做。在線零售商阿里巴巴投資建設了自己的倉庫體系,并與現有的物流供應商合作,以期構建一個全國性的物流體系。
電子商務的迅速擴張意味著行業內的主要企業可以利用規模優勢。2010年11月的某一天,阿里巴巴旗下專司B2C的淘寶商城(Taobao Mall)就發出了1,500萬個包裹。構建一個高效的物流系統并不容易,尤其對于核心競爭力并不在此的電子商務企業來說。但中國市場是敞開的。對于那些能明白這一點的公司而言,一個業務上的解決方案可能變成未來盈利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