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商業企業應優化供應鏈以提高盈利水平

2011-5-19 23: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日,針對零售行業存在收取進場費問題,商務部發言人稱,零售企業收取進場費在中國零售行業長期存在,是市場化進程中出現的一個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他同時透露,商務部正在起草《規范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意見》和《零售商、供應商商品供銷合同規范》,試圖規范這一中國特有的現象。 
  由于中國物價居高不下,近來有媒體沿著商品從生產到銷售的路徑調查發現,物流成本以及 “最后一公里”,即賣場的各種租金、進場費過高等是推動物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多年存在的進場費問題,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所謂進場費,就是商場和超市利用其在市場交易中的相對優勢地位,向供貨商收取的一種費用,類似于攤位費或租金。進場費不是一種單一費,而是名目繁多收費的統稱,比如合同內收費主要為上架費、月返費、廣告費、促銷費、年節費、毛利補差等,還有一些合同外收費,比如店慶費、補損費、條碼費等。根據相關機構測評,有些超市費用達到了40%-45%,百貨業通常返點為30%-40%。 
  但過高的進場費并非是唯一的推高零售物價的罪魁禍首。因為零售企業即使不收取進場費,也會把自己的店鋪租金成本打入商品價格,以提高差價的方式確保自己盈利。唯一的區別在于,進場費是供貨商自己提前把租金(進場費)計入供貨商品價格內,如果不收取租金,零售商最終也會將租金計入商品價格,最終的零售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這種收費模式相當于超市作為渠道商提前把銷售風險預先轉嫁,而成本則由供貨商和消費者分攤,歸根結底是消費者埋單。 
  可以看出,進場費模式其實就是一種穩賺不賠的商業地產模式,零售商以進場費取代租金,而國外商業企業則主要是以商品差價獲利。這是一種濫用渠道壟斷地位的行為,而且這種對于渠道壟斷優勢的濫用在中國成為一種獲取暴利的頗受歡迎的商業模式,比如通訊行業。這是因為,中國主要的商業渠道或準入限制大部分掌握在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或地方政府手中,而且他們的作為空間較大。 
  由于生產能力遠遠大于消費能力,且中國產品幾乎沒有太多強勢品牌以增加與商家的博弈能力。因此,如果廠商不繳納各種費用,超市或商場可以不賣你的商品,或者故意讓你的商品賣不出去,并且可能拖欠你的貨款。所以,大部分供貨商都被迫積極繳費,并將成本轉移給消費者,這是一種不對等地位博弈的結果。 
  但是,在商業監管不力的市場環境中,大型超市設置的進場費門檻,也在一定程度上把那些沒有競爭力的質量較差的商品排除在外。而且,繳納進場費后,為了確保商品持續性銷售,供應商一般會重視并保證商品質量,以防止損失進場費。與此同時,超市一般講商品分為三種:一種是少部分商品以促銷名義賠本賺人氣,這種經常性的促銷活動對中低收入者而言非常有利;一種是不收取進場費的著名品牌;大部分是要向超市繳納進場費的商品。隨著制造業成本不斷增加,這種模式可能不斷擠壓供貨商的利潤,而超市為了留住更多消費者會選擇便宜商品,這可能誘發一些供貨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犧牲質量。 
  我們認為,利用壟斷優勢濫收費并不合理,既然政府部門承認其合理性,就應該加以規范,比如應該收取哪些費用,收取多少,而不能任由零售商利用壟斷地位不合理收費。其次,進場費模式表明中國商業企業管理較為粗放,很難以商品價差獲利,轉而通過收取租金這一原始方法做穩賺不賠的生意,長期下去會讓中國商業失去喪失競爭力。因此,商業企業應該推進商品價格管理與供應鏈優化以提高盈利水平。(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